艺术开卷|看文物学者朱家济的书法、鉴藏与日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朱家济(1902-1969),浙江萧山人,中国杰出的文物研究及保护专家,书画鉴定家、书法教育家。1952年,朱家济与弟弟朱家濂、朱家源、朱家溍四人遵照父亲遗愿,将家藏七百余种善本碑帖无偿捐赠故宫博物院。1963年,应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院长和陆维钊之邀,朱家济出任书法专业的第一批书法教授。

2022年是朱家济诞辰120周年,2023年正值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澎湃新闻获悉,中国美术学院联合浙江省博物馆出版了《朱家济法书集》(上下册)及“朱家济法帖丛编”(三册),对公私藏朱家济书法临创、碑帖善本题跋、友朋亲属信札及各类手稿进行系统整理,254件作品全方位反映朱家济的书学思想、鉴藏研究及生活日常。

在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博物馆里,都收藏有来自同一个家族捐赠的、体量庞大且珍贵的书画、碑帖等文物。这个家族被“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评价为:“近代捐赠文物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有数几家之一。”

1952年 文化部 碑帖捐赠褒奖令

朱家济、家濂、家源、家溍先生以其先人朱翼盦先生所藏碑帖计七百零六种捐献政府,化私为公,殊堪嘉尚,特于褒扬此状。

抗战时期,炮火纷飞,有诸多珍贵文物濒临焚毁,一批由马衡、庄尚严等人组成的有识之士,保护13427箱国宝南迁,终于让石鼓文、毛公鼎、《快雪时晴帖》等重要文物得以完整留存。

1936年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文物保存库落成纪念

(右二为朱家济)

1963年,在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的倡导下,中国第一个书法专业成立,这一举动打破了两千年来书法仅作为附属于国文科的传统观念,变写字为艺术,变私塾为高等教育。

展开全文

1963年 中国美术学院关于开办书法篆刻专业筹备工作的报告

在这一段段关于文物收藏、保护、书法高等教育不可令人忘却的历史记忆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身影。他就是朱家济。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曾这般评价:朱家济先生是博通经史的一代学人,中国杰出的文物研究及鉴定专家,他是诗书兼善的书法大家,更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一位开创者,中国美院历史上的重要先师。

如此重要的人物,却被岁月尘封,少有相关整理研究,不可谓不是一种遗憾。

朱家济(1902-1969)

浙江萧山人,字豫卿,又字馀清、虞卿、予卿。中国杰出的文物研究及保护专家,书画鉴定家、书法教育家。

此次出版,在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博物馆的共同努力下,对公私藏朱家济书法临创、碑帖善本题跋、友朋亲属信札及各类手稿进行系统整理,254件作品全方位反映朱家济的书学思想、鉴藏研究及生活日常。共两种:

《朱家济法书集》(上册)

朱家济法帖丛编 朱家济行书廿五种

朱家济法帖丛编 朱家济临《郑文公碑》

这次朱家济书法作品的集中出版,不仅实现了文物界、书法界学者同道多年的夙愿,展示了他书法作品的全貌;同时丰富的手稿、信件等第一手资料,也让我们看到了朱家济鲜为人知的一面。

他是作为文物鉴定专家,具备深厚鉴定素养的朱家济;作为高等书法教育开创者,书风全面多样的朱家济;作为“萧山朱氏”名门后代,家书中亲情暖暖、言语幽默的朱家济;作为马衡、沙孟海的博物馆同僚,为文物保护不辞辛劳的朱家济。

朱家济书《惠崇春江晚景》

朱家济书《题西林壁》

朱家济书《董孝子铭》碑图

朱家济致母亲札

朱家济致母亲札(局部)

节临唐陆柬之《文赋》(扇面)

跋《孟法师碑》

跋《孟法师碑》

朱家济课堂示范稿

01

尘封已久的故宫国宝级专家、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开创人之一,朱家济书作、题跋、信札、手稿,254件作品首次系统整理出版。

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其中“107位精品不准出境者”的名单中,朱家济的名字赫然入列。

为何朱家济如此厉害?这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朱氏祖先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朱家济为第25世孙辈,其父朱文钧(号翼盦)是著名收藏家,早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故宫博物院成立后,被聘为专门委员,负责鉴定书画碑帖。

朱文钧(1882-1937年)浙江萧山人,字幼平,号翼盦,欧斋,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归国后,署度支部员外郎。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即被聘为专门委员,负责鉴定书画碑帖。

故宫博物院施安昌先生对于朱翼盦家藏碑帖评价有三大特点:

第一,名碑名帖,品类丰富。碑帖中两汉碑刻近七十种,几乎将当时可见汉碑种类全部收入。其中唐代碑志数量最多,诸名家存世碑帖皆囊括其中。

第二,善本精拓为多,宋拓二十余种,元拓四种,明拓四十余种,如北宋初拓本《九成宫醴泉铭》、北宋拓汉《鲁峻碑》、初拓汉《张迁碑》“务”字不损本、北宋拓《云麾碑》《集王圣教序》、明拓《石鼓文》等。

第三,递藏有序,有鉴家、学者题识为多。如元拓石鼓文,孙克弘故物,附周伯温临石鼓文墨迹,翁方纲、吴云、张祖翼、杨守敬等题识。

据传朱翼盦曾卖元画《静春堂诗双卷》而购《宋拓李思训碑》,卖沈周《吴江图》与文徵明的《云山图》而购北宋初拓未剜本《九成宫醴泉铭》,且自号“欧斋”。启功曾点评朱氏家藏:“近代石墨之藏无或逾此完且美也”。

北京朱家书房

马衡院长在任时曾拟拔专款为故宫博物院收购朱氏所藏碑帖,而当时朱翼盦有“将来无偿捐赠博物院”的诺言。

1952年,朱家济与弟弟朱家濂、朱家源、朱家溍四人遵照父亲遗愿,将家藏七百余种善本碑帖无偿捐赠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局委派业务秘书罗福颐、徐邦达等人点收,并由文化部长茅盾颁发奖状。

朱家济在北京家中

作为家中长子,朱家济自幼随侍父亲身边读书习字。朱家济的四弟,后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文物和历史学家的朱家溍曾撰文回忆:

朱家济从二十岁左右的暑期开始,侍候父亲摘挂轴幅、收取卷册......耳濡目染,他对于各种古物的欣赏上了瘾。从欣赏到深入研究,他随时向父亲提问,以及翻阅参考书,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到大学毕业,进入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工作时,已经具备鉴别真伪的能力。同时故宫大量宝藏的提取和收贮,他都是亲历者。

朱家济跋《倪瓒为以中和尚画竹》

朱家济跋《佛教真言铅牌拓片》

02

61处学术性、艺术性兼具的题跋批注,涵盖54件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元等多朝碑帖影本;足证朱家济丰厚金石学与书学素养。

朱家济《祭侄文稿》字帖批注

朱家济《董孝子庙残碣》拓片题跋

在父亲朱翼盦的影响下,朱家济对诸多书画与碑帖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通过朱家济在《祭侄文稿(字帖)》《董孝子庙残碣》《佛教真言铅牌拓片》《孟法师碑》等书画碑帖的题跋,也可看出朱家济博通经史与学养深厚。

他曾在批注《大观帖》中谈到:“前辈论此帖,以其‘勑’字从‘力’,‘馆’字从‘舍’为伪,未中其病,盖自二王以来,伪字甚多,陈为阵策为筴,皆二王辈自制,不可据此定真伪也”。

此次出版的《朱家济法书集》,收录朱家济碑帖、影本题跋及批注61件,内容涵盖书法碑帖品评、版本鉴定、史料勘误、文字考释等,直观呈现出朱家济对于各时代碑帖的品评与鉴赏,为研究朱家济书法观念与碑帖鉴定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一手资料。

书法品评

跋《怀素自叙》磐园藏本影印本

《自叙》为宋人临本,原迹作何状不可考知。然宋人能作此,亦正不容易,岂可以其摹本而轻之乎?学草书者日日临写可也。

跋唐怀素《小草千字文》影印本

吾当日题此本,以为“法度不失,风规自远”,固亦不误,而绝非素师书。素师六十三岁必不衰颓至此,全失俊逸之风。此盖八十以上人临本。其人非不能书者,老而不能运笔,乃作此状。癸卯初秋。馀翁

跋唐禇遂良《孟法师碑》影印本

禇公此碑,正规模永兴、率更,中有极似虞书处,亦有极似欧书处,识者自能辨之,不烦列举也。当时予从厂肆铸新照像馆买《启法寺》、《庙堂碑》与此,独携此册南来。入蜀九年,照片多已变色,盖将三十年矣。灯下展阅,不能无感。丁亥七月。馀清。

跋唐张旭《郎官石记序》宋拓影印本

《金薤琳琅》载都南濠跋云:右唐《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序》,右司员外郎张九言撰,张长史正书。欧阳公谓长史以草书知名,此字真楷可爱,曾南丰谓其精劲严重,出于自然,如动容周旋中,礼非强为者。元王文定公谓张公得草圣不传之妙,其真书在唐乃复精绝。颜鲁公书学气侔造化,楷法盖得之于公。又谓其字体似出欧虞,自成一家......

跋《唐人写大比尼经》影印本

此本书于西魏大统六年,卷末题识具在。乃题为唐人书,真怪事也。大统距随开国之初,不过六十年,而书犹隶法,与隋碑绝不相类,翻似百年前之《嵩高灵庙》。风气之变以渐,非尽风下草也。癸卯初秋。老馀偶书。

史料考据

跋魏《石门铭》

沈昧叟云,北碑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