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知识是反常识的?有哪些“违背常识”的知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有哪些知识是反常识的

一、古代有神秘先进的文明和技术。例如金字塔、易经八卦、始皇陵墓等被吹嘘地神乎其神。其实现代科技经过数千年发展,已经远远超越古代,古代只有两样是今人比不了的:不借助工具就有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创造力、独裁之下绝对不计成本的人力物力。古代可以征用几十上百万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为皇帝建造一个陵墓,今人做不到。

二、民间有神秘的超级武术。人体受血肉之躯天然属性的限制,其性能有极限,不会有人有办法超脱生物属性限制,所以不可能有超级的轻功、威力无穷的技击方法存在。当今世界武术里威力最大的是泰拳、拳击、散打等,已经都是经过无数人科学研究改良过的,都开发到人体极限了。我们的武术是文化传统,不是神话,是用来强身健体和弘扬中华传统的,不是用来危言耸听招摇撞骗的。

三、民间有传统秘密工艺制造的吹毛断发的宝刀。藏刀、蒙古刀、保安刀、英吉沙刀、户萨刀、龙泉剑……都是传统民族工艺的好刀,制作精美,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但其制作工艺要么是使用弹簧钢,要么是锻造钢,综合性能远远输于现代技术制造的钢材。瑞粉、m390、V3N、D2……无不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结晶,做出的刀拿回古代就是宝刀。所以民间刀具和武术一样,都是我们文化传统瑰宝,但不可刻意夸大性能,误导民众。

有哪些“违背常识”的知识

偶来科普一个超级强大的。

关于生宝宝的问题,我们的常识里动物都是由发情期的,不像人类这种随时随地都能躁动起来。

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兔子。

兔子是非常“好色”的一种动物,人类虽然全年都是发情期,但是毕竟有大姨妈或者大姨妈前后的几天时间,是不能怀孕的。

但兔子就不一样了。它没有大姨妈,而是女兔子认为是时候来一发了,那它就会排卵生兔宝宝。

萌萌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好色的心。

公兔子就更是不得了,人只会对自己喜欢的对象,才会产生弄一个的冲动,但公兔子很是无敌,即便是人类美女,也能让公兔子想歪歪,也就是说,公兔子简直就是滥情到无以复加。

更牛的还在后面。人类怀孕之后,在发生那种事,是不会再次怀孕的,但是兔子就不一样了,一只母兔在怀孕之后,还可以继续受孕。

而且,当母兔在怀孕后,感觉身体有恙,或者自然环境不适合自己产仔,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它可以将兔子里的宝宝消化掉,就问你服不服?

还有,是动物都性成熟的时候,但是兔子却不一样,它几乎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具备了怀孕的能力。

最牛的还在后面,当找不到好色的公兔子时,母兔甚至可以幻想怀孕,并实现孤雌繁殖。对此,我们的老祖宗早有“望月而孕”的浪漫化记述,《春渚纪闻》里这样写道:“东坡先生云中秋月明,则是秋必多兔,野人或言兔无雄者,望月而孕……”足见其繁殖能力强大。”

所以,兔子在西方世界被视为好色的代表性动物,说到这,你也明白了,为什么花花公子的LOGO是一只兔子?

所以,兔子侵占澳大利亚大陆,吃都吃不完。

但,就是这么牛叉的兔子,却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被吃灭绝了。

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本姑娘!

“能够在网上搜索到正确答案的知识都不叫知识,应叫常识”,这话对吗

当然不对。我都不懂这是一句什么无厘头鬼话。

人类社会大部分信息,都已经电子化,在网络上可以搜到。比如:各个专业的学术论文库。

以前搞学术研究,搜索参考文献,跑图书馆是非常费精力的。

有了电子化的论文库,就方便多了。现在写论文,基本上都是网上搜索文献,比如: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真的非常方便,还生成各种各样参考文献格式,以前,没有这种工具,填参考文献人的头都是大的。

网络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库信息,比如:各个国家专利局的专利数据库。各个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运行的信息。美国NOVA的全球气象观测信息。都在网上可以找到。

在非网络时代,获取这些的成本有多大?

只能说:网络上信息量非常巨大,虽然方便了信息的检索,但要注意的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产生者,所以,网络上大部分信息质量非常低。

因此,网络时代真正问题是,需要你有一个敏感和理智的头脑,对信息进行审核、过滤再加以接受。

  • 你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在学术活动中,要设计无比繁杂且标准化的的引文注释体系和参考文献格式?

比如: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中常见【哈佛注释体系(Harvard System):作者-日期法(Author-date method)】。

中国的参考文献和注释体系的标准化格式叫做【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之所以设计这套体系,就是在引用和转述的过程中,指明信息源头。

有信息源的信息,别人就能进一步查证核实,衡量其可靠性。

论文是给别人参考的,有了信息源,你就能为别人提供潜在知识线索,能够帮到别人解决某一个问题。

一句话,注释和参考文献体系,就是为了保证信息的质量,保证信息在流传不发生讹传和误导。同时,为他人提供潜在的知识线索。

  • 为什么写学术论文,不准引用网络百度、维基等百科全书?

因为网络百科的信息可靠性得不到保证,是没有经过专家审定,或者同行评议的信息。

只有经过同行审核的学术论文、经过同行评议的专著,信息的可靠性才有一定保障。

  • 为什么在法庭上,每一个证据都要经过控辩双方的交叉质证?

因为人都有利己的天性,会看不到自己的疏漏,有时候甚至故意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藏匿不利的信息。

所以,在英美法系中,没有经过交叉质证的证据,是不能让陪审团看到的。

另外,人还有一种非常顽固的认知偏误:人性天然不喜欢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接受度很低;对相同意见,接受度比较高。

所以,交叉质证和同行审查就是为了听取正、反不同意见,兼听则明,尽可能的增加信息的可靠性。

英文维基百科,其实有一定参考价值,基本上都有交代信息源。百度百科基本上劣质信息集散地,参考价值的词条非常少,且大多数是抄袭的维基。

中文网络信息质量非常低劣,简直叫人没有办法容忍。如果你对信息质量有要求,你就会明白这一点。

也就是说:寻找可靠信息,遵循最基本的两个原则:「可追溯的信息源」和「经过专业审核、交叉质证的信息」。

没有信息源,无法进一步追溯,也没有经过专业人士审核的信息,都是值得怀疑的,不要轻易相信。

网络上一些自媒体的文章,我从来没有看见一个人正儿八经的交代信息源,保持信息的可查证和可追溯。

其实,都是百度搜来的真假不明东西,拼凑的。

我说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历史问题,几百几千年前的事情,你是如何知道的?

很简单,从历史文献知道的。

如果历史类文章,答题者不交代他的结论是从哪一个历史文献看到的。

我怎么知道是不是瞎编的?没有信息源,无法查证的信息,等于就是撒谎!不要相信。

有些历史文章如同写小说一样,『据说』这样模糊引用张口就来,随便就下结论。这肯定就是瞎编的,想都不用想。

凡是接受一点智力训练的人,都应该有这个敏感性,但是,大多数人显然没有。所以,网络上总在辟谣。

大多数谣言其实都是可以通过追溯信息源就可以识别的。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所以,在网络信息爆炸时代,接受信息应该有一个门槛,保持怀疑的精神,不然你并不会变得更聪明。

网络只是改变了人类信息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对信息的审核、运用的关键因素是人。

如何学会行测常识判断有哪些妙招可以学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