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为什么被灭九族(李敢因父亲之死,迁怒卫青,把卫青打了,霍去病知道了就把李敢杀了,你怎么看这件事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李敢因父亲之死,迁怒卫青,把卫青打了,霍去病知道了就把李敢杀了,你怎么看这件事

我是清风醉史,我来回答此题。

要弄清此事的来龙去脉应该分为两件事来分析:

1.李敢为什么敢打卫青,而卫青挨了打并没报复和处罚李敢。

2.霍去病杀李敢的底气,要知道当时李敢已经封侯。


一、李广的怨念

《史记》: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这是李广在年轻时,拜汉中郎,为武骑常侍,跟随文帝身边护卫时,汉文帝对李广说的话,对他期望很高,认为他封侯是迟早的事。

此话就像心魔一直深种在李广的心中,直到死时都念念不忘,未封侯成为其人生最大的遗恨,这也成为李广全家的怨念。

李广在文景帝时期,功劳很大,可是因他缺乏政治智慧,没把握住凭借自身军功封侯的机会。

1.文帝时的军功

李广当时年轻,不能独当一面,跟随大将周亚夫、张武等抵御匈奴的侵略,是本土边境作战,虽常有斩获,但未有开疆拓土之功,总起来说,功劳只够加官,未到进爵(封侯)。

2.景帝时的军功

景帝时,在跟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关键战役,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

汉封侯的标准:1.亲俘斩敌军王、相、将等重要人物者。2.对外作战,开彊拓土的主将。3.关键战役,作出重大贡献者。(夺旗、先登、破阵等)4.父兄立大功而死者,儿子或弟弟可蒙萌封侯。

李广此时,好不容易有了夺旗大功,可以封侯了,可是得意忘形,接受了景帝的亲弟弟梁王授给他的将军印,得罪了景帝(景帝和梁王这对亲兄弟表面一团和气,实际上都在为皇位互相算计,李广成了政斗的牺牲品),还师后,他人都先后封侯受赏,唯独李广被景帝迁怒无封无赏。

3.武帝时的战绩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军事实力的巅峰年代,正史记载有26位将领在与匈奴的大战中封侯,可是李广在汉朝大军五次主动出击匈奴的作战中,独领一军却以三次未遇敌无功而返和二次全军覆没吿终。

王维的一首《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道尽了李广的悲哀!(数奇,命数不好的意思。)

出自《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旨,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这是汉武帝叮嘱大将军卫青,不让李广做先锋与匈奴单于作战,怕他的霉运带来不利的战果。何其悲哀,作为带兵大将,已经不被皇帝和统帅所信任!

二、李广之死

公元前119年,汉朝发动漠北之战,卫青领武帝旨意派李广迂回绕远路截击匈奴单于,可李广大军迷路,错失战机,使得单于逃脱,卫青要治其罪,李广不堪受辱,拔刀自刎。

卫青故意把李广调离先锋位置,除了上文说到的受到汉武帝的警告;还有一个是有自己的私心,公孙敖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当时公孙敖刚丢了侯爵职位,任中将军随卫青出征,卫青想让他多些机会与单于作战以获得军功复爵,所以李广不幸的成为偏师之将,最终导致他不仅未有寸功,还因此自杀。

到这里可以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了,作为武帝时位高权重的卫青为何在光天化日之下挨了李敢的暴打而无任何报复呢?

《李将军列传》: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1.心中确实有愧啊,让仇家打一顿出出气,自身心里也好过一些。如果不是他有私心,用公孙教替代了李广的先锋位置,李广也不至于自杀。

2.给武帝和其他大臣看的,忍辱负重,一心为公,不计私怨。(后世史家对卫青评价不高,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三、霍去病擅杀功臣的底气

《李将军列传》: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卫青对此事的隐忍,却激怒了年轻气盛的外甥霍去病,在随汉武帝甘泉宫围猎时故意射杀了以前的部下,现在皇帝近卫的侯爵李敢。

按汉律因私愤杀害国之侯爵者死!可是汉武帝是怎么处理此事的?众目睽睽之下,皇帝金口玉言说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

可见,汉武帝有多宠爱霍去病,而李敢死的有多冤枉!

以上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我是清风醉史,欢迎评论、互相探讨。

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了卫青

汉武帝杀死卫青的原因和刘秀杀死邓禹、曹操杀死张辽、唐肃宗杀死郭子仪、宋太祖杀死石守信、乾隆杀死福康安是同样的原因。

卫青为什么被灭九族,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都有谁受到

卫青的家人被灭九族的事情,相传是,卫青的家人,受太子刘据的牵连被灭了九族

确切的说,当时卫青死了,卫家在外权势没落,再加上戾太子的巫蛊之乱,卫子夫想到会波及自己,害怕自己上吊死的。

汉武帝为什么要灭忠臣窦婴九族

汉武帝执政初期,头上有几把枷锁束缚着他,一是唐代奶奶窦太皇太后,另一个是唐代母亲王太后,这两大外戚时时刻刻都左右着他,使得汉武帝如同傀儡一般。


窦婴是窦太皇太后的侄子,搭上了窦氏外戚的末班车,当年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汉景帝封为大将军,镇守荥阳,平定七国之后,被封为魏其侯,汉武帝登基后,任丞相。

窦太皇太后去世后,窦氏外戚的顶梁柱倒了,窦婴自然也就跟着倒霉了,丞相之位是保不住的了,只能靠边站了。

窦氏外戚的离去,王氏外戚就走到了前台,王太后的同母弟弟田蚡就做了丞相,成为王氏外戚的一张王牌,被封为武安侯。


窦婴之死的起因是他的故交灌夫在丞相、也即是汉武帝舅舅田蚡的婚宴上的一次酒闹所引起的,灌夫和田蚡早就有不快,只是奉了王太后的诏令才不得不去参加田蚡的婚宴,在田蚡的婚宴上,灌夫给田蚡敬酒时,田蚡因失礼而双方再次发生口角,田蚡指责灌夫在酒宴上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之罪,指使侍卫将灌夫捆绑起来,田蚡更是以王太后的诏令派遣差吏分头搜集灌夫的罪证。

窦婴很注重感情,想尽自己绵薄之力营救灌夫,他上书给汉武帝,陈述灌夫是因为酒后失言,但这不足以判死刑,还和田蚡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据理力争,汉武帝也认为窦婴说得有理。


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汉武帝是胳膊往外拐,汉武帝也不敢得罪母亲,于是派御史按照文簿记载的灌夫的罪行进行追查,却与窦婴所说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窦婴就犯了欺君之罪,遭到了弹劾,也被关进了大牢。

汉景帝在临终之前,曾给窦婴写过诏书,上面写道“假如遇到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这封诏书就相当于免死金牌,交给窦婴的是副本,原件收藏在宫内的尚书处保存。


窦婴感觉自己也将大难临头了,就让他的侄子上书,向汉武帝报告遗诏的事,希望能得到汉武帝的赦免,可是汉武帝派人去查核尚书保管的档案时,却没有找到景帝临终前写的这份遗诏的原件,于是窦婴又罪上加罪,伪造先帝的遗诏,那可是大逆不道的大罪,可是要弃市灭九族的。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灌夫和他的全家都被处决。

同年的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窦婴也在渭城大街上被斩首示众,灭九族,也有说汉武帝并没有灭窦婴的九族,只是杀了窦婴一人。

此事极有可能是王太后及田蚡等人一手策划的,她在宫中买通看守档案的官员,令其更换档案,然后装模作样的查找一番,对外宣称窦婴矫诏,做得人不知鬼不觉的。


窦婴之死可以说是汉武帝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