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菜名台词拼音版(相声《报菜名》里的菜现在都还有吗
发布时间: 2023-07-17

相声《报菜名》里的菜现在都还有吗

并非都真实存在。

《报菜名》这个活,从出现以来就不断在改,所以它有很多的别名,《报菜名》《菜单子》《满汉全席》,包括还有马三立先生那一个回民版的菜名,总之每个版本的内容并不完全一样。比如说,《满汉全席》里说“烀皮甲鱼”,而《菜单子》里就说“卤烂甲鱼”。

实际上《报菜名》本身就有很多BUG。

也是鱼,比如说有一道“抓炒鲤鱼”,这道菜就根本不应该出现《满汉全席》里。因为入活的时候说过了,说这个菜单子是“满汉燕翅烧烤全席,乾隆六次南巡发展到全盛”,在乾隆时期定下的单子,而“抓炒鲤鱼”这道菜则诞生于清道光年间,80年后才出现的菜肴,怎么可能在80年前的菜单子就有?

类似的情况不少。

《报菜名》里的菜肴,目前未必都存在。

且不论熊掌猩唇等菜,就比如以上说的甲鱼。

真正的甲鱼只有一种,叫鼋,也叫鼋鱼。老百姓俗说的甲鱼根本不是甲鱼,是鳖,就是王八。清乾隆的“千叟宴”里是否用过鼋鱼作为原料是不得而知了,但至少有了“满汉全席”这个名以后,鼋基本就绝种了,找都找不着,拿什么烀拿什么卤。好在还能拿王八充数,倒也凑合。

银鱼。这个银鱼是指天津出产的金眼银鱼,现在肯定是没有了,上世纪90年代灭绝了。现在想拿其他鱼充数都没得充。

这是一种情况,原料没了。还有一种,原料到底存不存在。

在《满汉全席》里提到的一道菜,叫“炸海耳”,后来就改名叫“炸木耳”了。为什么改?

因为“海耳”这种东西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那都不好说。这不是现在说的“海木耳”,而是另一种藻类。只不过,从来没见到实物。过去倒也有老渔民说有“海耳”这么个东西,但是一人说一个样,根本不统一。也就是说,只是在大家的传说中,说是有“海耳”这玩意,现实中有没有,不知道。

很可能现实中压根就没有那种神奇的海耳,那还炸个六啊?

甚至有些菜肴,连名字都是BUG。

“活钻鲤鱼”,到底是什么,没人知道。烹饪史上从来就没出现过这个菜名。

郭启儒先生那版,与马三立先生那版融合了一下,里边有很多至今没法较准的菜。

鹿大哈,有人说“哈”就是虾,那“鹿”是哪来的?插根儿,这又是什么东西?

最要命的就是“十二台菜”,郭启儒先生自己都说,自己也是听来的,不知道十二台菜到底是什么。

民国时代的《菜单子》里,内容更没溜。

“相声八德”里有一位老前辈叫焦德海,是张寿臣的师父,刘宝瑞的亲师爷。他留下一个版本的《菜单子》,是专门给旧时代达官显贵堂会起彩的,里边有很多压根就不可能存在的东西。

比如“蒸翡翠,蒸如意,浇汁金元宝上边还饶俩龙眼大的东珠”……这词一听就知道是纯为了讨彩头胡说八道的,没一样能吃的东西。

好在大部分菜肴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年代越近,菜单子的真实度也越高。而越是年头久,民国版本的《菜单子》那就纯属于山呼海哨了。

郭德纲和于谦在台下排练吗

还记得小时候学的《卖油翁》吗?当看客诧异卖油翁的手法娴熟、滴油不漏的时候,卖油翁回复的一句话放在此处解决这个问题尤为合理——无它,唯手熟耳!

无它,唯口熟耳!

郭德纲和于谦1998年认识,搭档说相声至今已经21个年头。从德云社的穷途末路,说到现在的如日中天。俩人大风大浪一起趟过来,21年!人生有几个21年?这21年来说过的相声甚至都比他现在很多大红大紫的徒弟听过的相声都多!俩人互称兄弟,实为知己;默契、配合早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上台说相声,那就跟卖油翁倒油的道理一样——滴水不漏!

经常关注德云社动态的小伙伴们肯定知道一件趣事:一次于谦醉酒,眼看着登台的时间迫近。郭德纲一众徒弟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只好用矿泉水给于谦灌醒。摇摇晃晃的于谦登台后跟郭德纲表演完,下面的观众竟然没能发现出什么端倪来。本该排练的时间都去喝酒了,又哪来的时间排练?

两位严谨的相声大师

对比现在单靠颜值、台词只练12345的影视演员,郭德纲和于谦对待舞台还是很虔诚、很严谨的。一次综艺节目中,郭德纲被问到两人演出前是否排练的问题。郭德纲回答说,演出前会对几次词,重要的句子会写在一张A4纸大小的纸张上面。

如此看来,尽管他们不会像一众年轻演员一样在台下一遍遍地排练。但是对待演出,对待观众的态度方面还是非常严谨的!话又说回来了,即使俩人不排练,以俩人的能耐上台完全不怵!

重要演出会排练

比如二人之前上春晚、参加元宵晚会,这种面向全国观众时候的表演还是需要排练的。一方面是节目组的安排,一方面也是两人的自愿。再比如说出国演出,媒体采访拍摄中经常能看到二人排练的身影!

不排练并不是自以为是地恃才傲物;排练是为了给观众呈现出更好的表演状态和作品!只要观众乐了,他们排练不排练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声与小品均属于逗乐类的表演艺术,两者之间您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在小品未走红之前,我喜欢听相声,自从赵本山的小品红了之后,我又转而喜欢看小品了。不论相声还是小品,只要“包袱”抖的好,我都喜欢看。现在小品和相声都处在低谷,以后哪个演的好,就看哪个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