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被誉为“当代诸葛”的杨永泰,他的才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民国时的某某行辕或行营到底是个什么机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被誉为“当代诸葛”的杨永泰,他的才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在谈及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时,杨永泰这个名字,在红军长征的各个阶段,他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该承认杨永泰的文韬武略是出类拔萃的。在红军长征刚刚突破湘江防线,在向黔边移动之时,杨永泰竟然预言中央红军主力会步入当年太平天国运动的石达开的后尘。令会议参与者瞠目结舌。后来竟然真被杨的预测一言中的,真是奇人异士一个。杨在为蒋介石献谋策划之间,为蒋谋得云南、贵州、四川的实权贡献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今天翻看长征的书籍,无论是金一南将军的巜苦难辉煌》还是王树増的军事系列巜长征》,都会发现杨永泰的身影,仿佛他优雅的谈吐,他的真知灼见,依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芒。只是他的晋材楚用,和布雷先生一样,明珠暗投,显得与大时代的格格不入。历史发展的方向,并不为少数聪明才子所能扭转。顺历史潮流者昌,逆时代潮流者亡,在国民党內有多少立志报国者只是空怀理想,无法抗拒历史的浩荡大潮。民间流传一句:男人就怕轧错道,道路错了,路线错了,方向错了,全盘皆输。

民国时的某某行辕或行营到底是个什么机构

先说句题外话,笔者是个四国军棋爱好者,军棋棋盘上的“行营”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世外桃源,很安全的去处。

清廷剧看多了都应该知道“行宫”这个词,它是为皇帝出巡而临时建立的驻跸场所,也称“御营”,后来逐渐演化成为代表皇帝处理事务和行使权力的专设机构行营。而“行辕”在古代泛指高级官吏的行馆,没有皇权的含义。

到了民国时期,蒋介石不仅喜弄帝王之术,其军事独裁也极富封建思想,因此在幕僚的建议下,许多军事机构的命名也很是仿古,比如“行营”和“行辕”这两个称谓,从30年初代起,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一直存在到解放战争中期。

所谓“行营”,全称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某地行营”,即蒋介石离开首都(南京或重庆)处理军机大事的常驻地、或作为他最高统帅代表的军事大员驻地,因为蒋介石把持时间最长的职务,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是一个军方色彩很浓的称谓。

(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

第一个建立的,是1930年的“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简称“南昌行营”,这时候他还没有正式就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当然,把行营设在江西的用意世人皆知,并且由蒋亲任行营主任,可见他的重视程度,南昌于是成为那一时期国民党实际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一直到1935年红军开始长征后,才把行营从南昌迁至武汉,成立武汉行营,主任由何成濬担任。期间为了整顿川军和川政,先后成立了重庆行营、成都行营和宜昌行营;为了压制汪精卫和粤系军队,又成立了广州行营;当红军北上到达陕甘时,再成立西安行营。

(天水行营主任程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指导各战区的军事行动,1938年撤销重庆、广州和西安行营,分别成立了桂林行营(白崇禧)和位于甘肃的“天水行营”(程潜);抗战最危险的1944年,为给重庆一旦沦陷后政府继续西迁做准备,又成立了“西昌行营”。

1945年再组建川北的汉中行营,以李宗仁为主任,统一指挥第一和第五战区的部队,到抗战胜利前,一共组建过12个委员长行营,抗战胜利后大部裁撤。

(西昌行营主任贺国光)

所谓“行辕”,全称是“国民政府主席某地行辕”,则是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加强某一大区的军政统一领导,将若干单纯主管军事的行营更改为“国民政府主席行辕”,它与行营的区别在于不再仅代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而是代表中央政府的派驻机构。

比如李宗仁的汉中行营迁到北平后初称北平行营,1946年改称“北平行辕”,下辖两个绥靖公署,指挥华北五省和三个特别市的军政事宜。

(东北行营、行辕主任熊式辉)

其他有熊式辉担任主任的东北行营,到1946年8月改称“东北行辕”,白崇禧担任主任的武汉行营改称“武汉行辕”,张治中担任主任的西北行营1946年3月改称“西北行辕”,但这一名称存在时间较短,到国民党1948年“行宪”时,因为国民政府不再有“国府主席”这个职务而全部取消,其职能由各地区成立的“剿总”接盘。

到解放战争后期,又推出了“军政长官公署”这一机构,其职能和权力与之前的行辕相同。

(北平行营、行辕主任李宗仁)

《潜伏》中国民党有多少派系,怎么一个小小的季伟民都是什么老改组派的

【政学系】

李根源

1916年袁世凯死后,旧国会恢复。作为旧国会第一大政党的国民党名存实亡,该党议员分化为几个派别。张耀曾、李根源、谷钟秀等联络欧事研究会成员及相同政见者组成政学系。1918年段祺瑞非法解散旧国会,另组新国会(即安福国会)。为挽救共和制,孙文在南方发起护法战争,并邀请国会议员南下。多数政学系的原国会议员到达广州,进入非常国会,选举孙为非常大总统。然而在护法军政府内部,西南军阀及投机政客百般排斥孙文,欲与北洋政府妥协。政学系被他们拉拢,成为非常国会中主和派的政治代表。该派1923年随着旧国会的解散而消逝。

【改组派】

汪精卫

1928年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遭到失败。同年5、6月,陈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声称要“集合革命同志“,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随后即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总部,奉汪精卫为领袖,以陈公博为总负责人(陈赴巴黎后,由王乐平继任),标榜“恢复民国十三年改组国民党的精神“,实际上是企图通过改组国民党,与蒋介石争夺党权和政权。

【再造派】

胡汉民、孙科

1928年1月,蒋介石重握大权后,胡汉民、孙科被迫出国考察。拥胡、孙的王昆仑、谌小岑、梁寒操、钟天心、周一心、程元斟等人聚集上海活动,创办《再造旬刊》、《民众日报》,以为国民党患了“疯瘫的病症“,“党的生路,只有再造“,故称为“再造派“,成员大多来自孙文主义学会北方分会。

【CC系】

陈立夫、陈果夫

CC名称的来历缘起于1927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央俱乐部“(Central Club的简称)之说,虽流传甚广,但除一些口耳相传和间接的忆述文字外,从未得到有力的直接证实。陈氏(果夫、立夫)兄弟数十年来一直否认CC系的存在。其骨干分子亦大多缄口不谈。CC系是一个政治派系,CC系的实力主要分布在国民党中央党务部门尤其是组织部、中统局、地方各级党部和教育系统(尤其是大学)。

【西山会议派】

林森

西山会议派成立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的右派林森、居正、邹鲁、叶楚伧等10余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等议案。这批人被称为西山会议派。他们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北方等地设立地方党部,1926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弹劾西山会议派的决议案,处分了邹鲁、谢持等人。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新政学系】

杨永泰、张群、熊式辉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原政学系杨永泰、黄郛、张群等与中国国民党官僚熊式辉、陈仪、吴鼎昌等相互提携,拥护蒋介石,成为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派系,时称“新政学系”。杨永泰、熊式辉和张群被称为新政学系三巨头。该系并无固定的组织,其成员便是在这三巨头手下做官时间较长或地位较重要的人物。1948年上半年该系筹办笃力月刊社,企图建立一个固定的组织,但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未及成立。南京解放后,新政学系的上层人物或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或流亡海外,该集团遂告消失。

【干校系】

蒋经国

三青团中央干校是蒋经国其成就功业的关键一站。蒋经国对三青团中央干校的经营,不仅形成了蒋经国嫡系的另一大派系——干校系,使他从偏于一隅的地方专员摇身一变成为中央大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