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备区与军分区的区别(现役士兵能进武装部吗应该如何申请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现役士兵能进武装部吗应该如何申请

崤山小虎第442条回答。

别说现役士兵了,现役军官想进武装部都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此次军改后,武装部的编制也发生了变化,一般现役的干部只有五人,一名部长、一名政委(均为正团职)。一名副部长,一名参谋(或者两名参谋)。外加一名干事。

剩下的则全部用文职人员!

现役士兵想进武装部,目前看来是不可能了,只能改文职后,再进入武装部。而据小虎了解的情况看,2020年前正是全面改文职的好时候,如果想进入国防动员部的武装部系统工作,改文职是最实用的办法。

而且这两年各地武装部经过改革后,缺编的人手还是非常多的,这个我们从文职人员招聘的公告里就能看出端倪。

当然还有一种曲线救国的方法,那就是先以现役的身份调入省军区,然后下到军分区,最后再到武装部。

前提是,你得有那种能量,而且你钟意的武装部没有其他文职人员和你竞争!

最后,祝你改文一切顺利。

什么是警备区

警备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重要城市或战略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除了与军分区有共同的任务外,还担负重要城市及战略要地的警备任务。

截至201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3个直辖市、27个省会(首府)城市、3个计划单列市和9个地级市共设立了42个警备区。其中,3个直辖市的警备区为正军级单位,隶属大军区建制;其余的40个警备区与军分区平级,为正师级单位,隶属省军区建制。

根据2015年发布的《部队改革新政策2016年实施》,目前警备区和军分区编制统一更改为警备分区

司令跟司令员谁的官职更大

谢谢你的邀请!司令和司令员实际上是一回事。正式场合,书面行文称司令员,一般场合以司令称之,如解放军团以上的编制设政治委员,除正式场合,一般以政委称之,和司令与司令员的关系雷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级别最低的司令员是师级,即各地级市或地区的军分区司令员,如临沂军分区,扬州军分区,延安军分区,军分区司令员和野战部队的师长,一般都是大校军衔。我军现阶段最高级别的司令员是各军兵种司令员,即陆军司令员,海军司令员,空军司令员,火箭军司令员,武警司令员;和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司令员,一般都是中将身份,当然也有例外。另外各省军区,直辖市的警备区,沿海城市的水警区也设司令员,省军区、直辖市的警备区司令员,相当于野战部队军长的级别,少将军衔;水警区则和军分区一样,基本都是师级。

军队和地方相应的级别,是县团级,地师级,省军级,也就是说团长和地方的县长,师长和地级市的市长,军长和省长是一个级别;兵种和战区的司令员和上世纪地方大区制时的东北局,华东局等大行政区的书记一个级别,多年以前地方大行政区已取消。旅的级别低于师,高于团,也就是付师级。

一线城市军分区(部队)的小产权房可以买吗

别买,麻烦事多,现在你觉得便宜,但是将来如果真的办证,那土地出让金,土地确权费用,不动产证,契税,军人职级面积差额都得你交。而且这种小区一般没有物业(有的引进社会化保障),如果真的全面办证,全部纳入住建局管理的话,大修基金你交不交?原来的房主卖出去以后不可能再管你了,人家转业走了,电话都可能不接你的了。再有,部队系统里登记的是原房主的名字,办证改为你的名字,原房主配合不,大概率不会配合吧。

清朝总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职

总兵从明朝开始设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清朝之后正式成为一个官职,且官阶为正二品,比巡抚的从二品都要高一级,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官阶了,正因为总兵在历史上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所以很多人对总兵都比较感兴趣。

那么总兵的实权有多大,在清朝时期算得上是什么级别,又拥有多少兵力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对总兵这个特殊的职位,进行一番详细分析。


明朝时期的总兵

前边就说过,总兵是从明朝时就开始设立的了,只是这个时期的总兵,还不是一个有编制的职位,仅仅是在危难之中皇帝紧急派遣的大员,换言之,这个时期的总兵,一般在朝中担任的是其它职位,只是临危受命,成为总兵去带兵打仗。

当然了,就算这个时期的总兵只是兼任之职,也丝毫不影响总兵在明朝历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比如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在紧急情况下,任命了自己的表哥李景隆为总兵官前去讨伐朱棣。

李景隆当时可是实打实的大将军,又是皇亲国戚,在朝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朱允炆在危难之中授予其巨大权力,就足以说明这个时期的总兵,手上兵权可是相当大的,而且对历史的走向影响也很大,必然是皇帝信任之人才会被委以总兵之任,靖难之役中,李景隆手上可是拥有60万兵力啊。

到了明末时期,由于女真人的崛起,朝廷开始对镇守边疆一事引起重视,专门派了很多大员去坐镇,而为了给这些在各地坐镇的武将一个合法编制,总兵这个职位正式出现了。

此时的总兵,虽然没有明初时期的总兵那么权力大,但是也绝对都是当时武将中最出色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总兵的,比如明末时期的李如松、戚继光、吴三桂、祖大寿等人,在当年可都是九边重镇的总兵。

明末时期,全国共有20多个总兵分散在各地坐镇,单纯从兵力上而言,一个总兵手上拥有的兵力,至少也是几万,多的可以达到十万左右,这个时期的总兵,当然也是拥有很大实权的。


清朝时期的总兵兵力

要说总兵变化最大的时期,必然就是清朝时期了,在女真人入关之后,虽然大致继承了明朝时期的很多体制,可是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总兵就是其进行改革比较彻底的一个部分了。

明朝时期的总兵,拥有的兵力和实权太大,就算是明末时期全国共有20多个总兵的情况下,每个总兵的实权依旧是很大的,所以清朝统治者对这些总兵特别不放心,生怕他们会造反推翻自己的统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清廷左思右想,最终对总兵进行了削权。

清廷的削权方式十分简单粗暴,就是直接将原本总兵镇守的地方进行分割,将其变成几个比较小的地方,每个地方都安排一个总兵,就此削弱了原本总兵的实权,经过清廷这样一番操作之后,明末时期的20多个总兵,到了清朝时期迅速增加到了83人。

总兵在清朝时期的全称一般是“镇守某某地方总兵官”,这个官职属于绿营兵中的编制,与八旗兵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一点我在后边会详细说明一下。为了对总兵有一个更明确的分工,清廷将总兵所辖的军队称之为“镇”,而在镇之下,还设置了协、营、汛等分驻单位,协设副将,营设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汛设千总、把总、外委等。

在职位上分工明确之后,总兵在职权上也是要进行分工的,清廷将总兵下辖的一镇军队,分为了两种性质,一种是标营,一种是营汛辖兵,其中标营就是一些经过集中训练的官兵,可用于征战,而营汛辖兵主要是维持地方治安的,很少对其进行训练,就相当于是一群保安一样。

一般情况下,清廷为了防止总兵做大做强,所以对总兵的实权会进行限制,而想要达到限制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小标营所占比例,清朝时期的标营,原则上不允许超过一个镇总兵力人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一万人的一个镇,标营最多只有三千多人而已。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