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郎朗弹钢琴水平高吗高在哪?郎朗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郎朗弹钢琴水平高吗高在哪

高,高在基础功、完美商业性、自律、天赋,高在以钢琴跃迁数个社会阶级,直达顶峰。

先上一张照片,这是郎朗达到巅峰商业的练琴时间表:

对于古典钢琴而言,职业古典钢琴家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多维度组合而成的:基础功、记忆力、感染力、商业能力、创造力和个人风格唯一性。都是钢琴专业水准的一部分,古典钢琴的专业度并不是简单的数字比大小。

不具备对应知识和认知的大众,在面对古典钢琴演奏家是通常只会说:“我觉得”,但是作为人类艺术之一的顶尖音乐领域,古典音乐恰恰是最不需要“你觉得”的。因为古典音乐的内容繁复、信息量架构极大,就是走在艺术极限的边缘,具有较高审美要求。我们的音乐市场没有达到普通大众根本获得对应知识的渠道和审美氛围。古典音乐的话语权从来不在大众手中。这也是古典音乐小众的原因,但是郎朗这个人几乎是全世界范围内为古典钢琴商业推广做出最大贡献的钢琴家,甚至没有之一。

我们华语音乐市场对于钢琴的审美,还停留在理查德克莱曼的2分钟流行钢琴之中,而基本上没几个人去过高完整版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协奏曲,柴一的时长是整整25分钟,这还算古典钢琴之中很短的。这就是天然的门槛,当你不够了解这个领域时,去评价的关注度永远是非专业业余视角,比如:长相、言语等千篇一律的包装形象,所以就出了李云迪这样的衣冠楚楚而败絮其中的例子。这就是大众审美选择专业艺术的结果。

1:基础功;

关于这部分,主要是指钢琴的音色、颗粒感、强弱、琶音、手速、轮指、八度指法、踏板等钢琴技巧的掌握能力范畴。他是一个职业钢琴演奏家的基础能力,也是他们衍生出个人风格、Live误差、个人情感表达的地基。

这部分基础功的最难点,并非是在于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一部长达30分钟的乐章如何做到手法的精准和记忆的吻合,确保没有误差的数万次衔接。是的,一次演出就是数十万次按键,数千次技巧衔接才是基础功最恐怖的地方。也是必须需要大量的练琴时间,也是为什么说一个钢琴演奏家必须每天保持演奏才能完成保持状态。这也是古典钢琴界的最大公平性,只要你愿意投入时间,就会有回报,即使这个回报和个人天赋有关。

在钢琴演奏的每一个小节之中的指法有需要有细节变化,这导致了必须要求基础功的种类众多,足以体现变化性。一个钢琴演奏家的竞技性永远是思想、思路大于本身的能力。而演奏思路就来源于强大的基础功支撑。

我们以全世界公认最高难度的《拉三》为例,郎朗的拉三Live演出是在2002年,也就是他20岁生日的前一天。演出地在日本,《拉三》的大型Live演出也是一个世界顶级钢琴演奏家的标配,因为拉三不仅仅是本身的难度,也是自身的商业性证明。因为说实话拉三的欣赏水平偏难而且是让人头皮发麻的难,商业性并不是很好。一个演奏家可以完成《拉三》的门票销售,就足以证明他本是具有极高的商业能力。一般而言拉三大型Live的顶级钢琴家人数在同一个时代之中不超过两位数。拉三第二段,正常专业入门练习一遍都要抽筋和筋膜发炎。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迪这个钢琴难度在《野蜂飞舞》、《钟》水平的国内顶级钢琴家,从来都没有演奏过《拉三》。以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的话来解释,就是:“李云迪先生,多练练琴吧。”

关于记忆力,可以和郎朗的出发点和阶级跨域来合并讲解。

1:出发点和如今:跨越无数个阶级。从沈阳工人到世界顶级艺术家。

先说一个事实:郎朗出身普通工人家庭,9岁他爸带着他北漂砸锅卖铁给郎朗学钢琴,12岁时,借钱自费去参加日本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青年赛,公费的中产高产子弟更本看都不看郎朗一眼。天然的隔阂导致了很多问题,结果12岁的郎朗成为了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赛的冠军。吊打国内国外的中产高产子弟。

第二年13岁的郎朗,收到全球最好的顶级音乐学院柯蒂斯邀请,开始本科学习。是的,人家13岁就开始读本科了。就是我们口中的神童,而且是全球音乐艺术类排名第一的独立大学类音乐学院。

柯蒂斯这个学校可能有点陌生,我这样说,柯蒂斯是一家不需要学费而且免费提供高级别墅的世界排名第一的音乐学院。李云迪留学的德国诺汉威音乐学院排名世界第五,但问题是李云迪压根没从诺汉威毕业,听说还被因为某些过分的时期被开除了。而郎朗则是成为了柯蒂斯音乐学院的稳坐学术第一宝座的重量级校友。

郎朗在柯蒂斯成为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的弟子,在校四年之间,郎朗的努力和天赋让学校的一众顶级教授大为赞叹折服。1999年,17岁的郎朗迎来了他自己人生之中第一个重大机遇,临时顶替生病的钢琴大师安德鲁瓦兹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演奏《柴一》。这是西方顶级音乐节,郎朗从这里一炮而红。正式登上西方舞台。

登上舞台之后的事情,就无须多言了。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郎朗可以拥有集合替代一位钢琴大师出场的机会。因为17岁的郎朗,已经完成了70是多部钢琴协奏曲的无谱演奏。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家脑子里有70部绝学,随便任何时刻都可以拿来用。70部协奏曲,一部协奏曲三个乐章,一共高达210部乐章。

这相当于说,你把你的九本教材所有的内容一个字不落的记在脑中之外,还啃下了60本世界名著。而这些书籍的每一个字你都形成了肌肉记忆,信手拈来。并且存在即兴加花和灵感表达的余地。

这就是郎朗的记忆力,也是郎朗吊打李云迪最明显的地方。李云迪Live演唱必定有一个助手帮着翻谱,郎朗也有,但是极少,而且基本上都是扫一眼就行,李云迪则是屡屡出现记忆力混乱的问题。

最著名的就是李云迪首尔扑街,弹的稀碎不说,直接把指挥搞崩溃了。明明是自己跳章,结果停下了等指挥重启。事后一句车马劳顿就完了。从首尔之后,李云迪就再没有丝毫海外市场小剧场的机会。

感染力+商业力+艺术唯一性。

关于这个,可以去看一看郎朗的表情包出处,我强烈建议去看郎朗的在巴黎的大师公开课。

在这个公开课上,你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什么是本质区别,什么是郎朗的专业度。同样的一句曲子,郎朗的感染力炸裂。而表情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正是组成他感染力溢出屏幕的关键所在。

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人可以教法国巴黎人弹钢琴的历史时刻。

郎朗的古典钢琴感染力,有一半来自他完美的表现欲性格,这是他完美技巧的最好展示渠道。因为——我就是厉害,我就是要秀。谁让你秀不了?谁让你手残?我就是活着的李斯特。

郎朗的感染力基本上秉承着李斯特的路子,配合他的张扬性格和自身对于音乐的表达力,可以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而且这种生在骨子里的浮夸表演形式,就是极为符合欧美的审美。也是他们看到一个和古典音乐完全不同的审美可能。

这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郎朗在古典音乐具有顶级商业能力的关键。同时郎朗并不像其他的钢琴演奏家一样,拒绝商业化。而是愿意将古典音乐作为一个流行音乐的衍生,愿意去推广古典音乐的受众。

不得不说,郎朗在推广古典音乐这一点上,比20世纪的霍洛维兹更出色。因为我们华语音乐市场,郎朗几乎是一个人带动了整个中国的钢琴发展,中国钢琴荒漠开始展开,这也是2000-2020年钢琴培训行业的野蛮生长的最大原因。

因为郎朗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走上了世纪顶峰艺术家的成功例子。


综上,我依旧认为郎朗是活着的李斯特。

郎朗简介

郎朗(Lang Lang),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国籍钢琴演奏者,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郎朗是第一位与柏林、维也纳、美国五大等所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在全世界所有的著名的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

年仅22岁的他,已成为继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世界钢琴界的又一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