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成语解释?“闻过则喜“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09

本文目录

闻过则喜成语解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为大家带来闻过则喜成语解释,快来看看吧。

  【注音】wén guò zé xǐ

  【典故】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解释】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虚心接受意见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严于律己、知错必改

  【相反词】文过饰非、知错不改

  【押韵词】刀枪剑戟、待答不理、紫髯如戟、比肩并起、鞭辟近里、青云万里、询根问底、盖不由己、面壁而已、痛诬丑诋、......

  【年代】古代

  【灯谜】悦耳;听笑话;芳香扑鼻笑颜开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对他的弟子们谈到勇于接受批评的问题时,举出历史上三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即子路、禹和舜。春秋时鲁国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为人诚实,刚直好勇,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他虚心接受并且十分高兴

  【示例】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宋·陆九渊《与傅全美书》

  【其它使用】

  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不断学习共产主义道德理论,学习他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并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分析和剖解,要"闻过则喜"、"知过必改",决不"文过饰非"或"诿过于人"。

  (闻过则喜)顾客来信?我们正要再深入访问,这倒送上门了!(接信)

  他们在认真总结、反思自己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听取和接受群众提出的在理论学习、企业解困、职工再就业、少数民族经济、工作作风等九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改正措施并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

“闻过则喜“是什么意思

闻过则喜的意思是指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此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节选如下:

子路,人告之以闻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

译文:

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抛弃缺点,学人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舜从当农夫、陶工、渔夫,直到成为天子,没有哪一点长处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扩展资料:

故事典故

春秋时期,有个人叫高缭,他为人谨慎,在齐国丞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从来没有犯过错,但晏子却无缘无故把他辞退了。这是为什么呢?

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是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

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足足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辞退了。”可见,晏子喜欢人指出他的过失,他认为,指出上司的过失,是手下的责任,否则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是毫无用处。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字词句的意思

意思是:听到别人说自己有错应当高兴,知道自己的过失应当不隐讳,而改正自己的过错应当毫不害怕。

出自陆九渊《与傅全美》。

孔子的弟子子路是个谦虚的人,孟子曾夸奖他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南宋的思想家陆九渊用这一典故,扩充了关于知过必改的含义,提出了三层意思。

首先,不怕人指出错误;其次,知道错了不自欺欺人,自己仔细分析错误的由来,最后,坚决地改正错误。“不惮”两字很重要,是指不怕别人的议论,不怕丢面子,不怕改过的困难。做到这三点,就会不断完善自己。

历史典故

“闻过则喜”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在子路看来如若有人能指出其自身错误就会非常开心。

而子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孔门十哲”之一,是孔子徒弟之一,且随孔子周游列国。而且子路为人伉直鲁莽、孔武勇力,但是却十分重视孝道。

而其在随孔子学习期间,敢于指出孔子的不足之处,令孔子也赞叹佩服不已,而且孔子也感叹到: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而子路又是极为重视忠心之人,在其在卫国权臣孔悝的手下做官时,闻听政变之时,急忙赶回城里,准备单枪匹马进城救出孔悝。

但其身单力薄,瘦了重伤,头上的璎都断了,子路和蒯聩的人搏斗起来。子路人单势孤,受了重伤,帽子上的缨也断了,在其临死之时,也要衣物整齐,也就有了“结缨而死”的英雄故事了。

问:闻过则喜的意思是什么 闻过则喜的意思

1、闻过则喜,汉语成语,读音为wén guò zé xǐ ,意思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2、《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3、春秋时期,有个人叫高缭,他为人谨慎,在齐国丞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从来没有犯过错,但晏子却无缘无故把他辞退了。这是为什么呢?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是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足足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辞退了。”可见,晏子喜欢人指出他的过失,他认为,指出上司的过失,是手下的责任,否则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是毫无用处。

闻过则喜是什么意思 闻过则喜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闻过则喜的意思: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闻过则喜百科解释:

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闻过则喜的详细解释:

闻过则喜

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闻过则喜的近义词:

知过必改,从谏如流,从善如流,知错就改,洗心革面,改过自新,严于律己

闻过则喜的反义词:

文过饰非,怙恶不悛,文过,讳疾忌医

闻过则喜的出处:

唐·韩愈《答冯宿书》:“然子路闻其过则喜;禹闻昌言则下车拜。”

闻过则喜造句:

1、对于群众的批评意见,领导干部应当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

2、是闻过则喜,勇于自我批评,还是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