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全诗是
发布时间: 2023-07-09

本文目录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全诗是

这两句不是诗,出自孔子门人所撰的《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译文: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扩展资料

孔子对西周的“孝”进行了继承发展改造和创新具体如下:

1、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

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藉。

2、把行孝与守礼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孝道的精神本质是“敬”,那么如何表达出这种“敬”呢?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而孔子则直接将此看作是孝,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

3、把“孝”与“悌”结合起来。敬兄长的实质,则是要求人们将家庭血亲中的等级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所谓“出则弟”就是这个意思,它主要表现的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

4、提出“几谏”的原则。孔子认为,父母若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几谏”的原则兼顾到孝敬与社会群体利益这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树欲静而风不止什么意思

意思是: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出处:

《韩诗外传》卷九。

原文(摘录):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莫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以致耽误了赡养双亲的时间,这是过失之一。我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对君上对国家没有贡献,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很早就断绝了来往,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于是就此辞世。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十之有三。

扩展资料:

近义词:

树欲静而风不宁

[成语解释]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典故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王爵笑道:‘只怕树欲静而风不宁,便动动也不妨。’尼姑道:‘相公休得取笑!’”

[近义词]树欲静而风不停、树欲静而风不止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分句;指身不由己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全文翻译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出处】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译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相关内容分析: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全诗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意思是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快,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先生家是不是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大家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有许多弟子辞行回家赡养双亲。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什么意思啊

树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地刮。比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