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上朝都可以带剑,到后来为什么不可以了?卖剑买牛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以前上朝都可以带剑,到后来为什么不可以了

因为皇帝觉得臣子带剑上朝不安全啊。

就算上朝可以佩剑时,也是在得到君王特许的前提下,不是什么人都能佩剑上朝,古代“剑履上殿”是一种相当特别的恩遇,汉朝开始,臣子带剑已受到严格限制,而从唐朝开始,就已严禁佩戴刀剑进入皇宫之内

先秦时代,也并不是谁都能佩剑

《史记·秦本纪》记载: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

秦国秦简公时期开始,秦国正式开始允许官吏们可以佩戴刀剑,在此之前,秦国除了作战的将士之外,绝大多数人素日里并不被允许佩戴刀剑,就更别说臣子佩剑上朝。

剑,被誉为“百刃之君”,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而先秦时代的不少君王都非常喜欢剑术,但由于当时冶炼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剑属于比较奢侈的物品,寻常人不仅没有资格佩戴,也是买不起的,列国之中仅有贵族可以佩剑。

《初学记》记载: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

这里的“有事”指的是有战事,其他时候,不允许随便佩剑。

秦汉开始佩剑普及,但不准随便带剑入朝

相传秦始皇一生屡屡遇刺,所以在其称帝之后,收缴了天下所有的私兵,不过按照汉朝的相关记载,当时民间依旧有人佩剑,比如韩信与刘邦。

刘邦持剑斩白蛇的故事众所周知,而关于韩信有剑的记载,也很有名气。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事,而在这里叙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韩信从小就喜欢佩戴刀剑。韩信的家世不算低但也不算高,而当时一把剑是非常珍贵的,汉朝有“卖剑买牛,卖刀买犊”的说法,当时一把普通的剑能换一头牛,一把刀能换一头小牛。

跟随刘邦的一群人大多都出身草莽,没啥文化,所以行为都没什么规制,叔孙通向刘邦建议,君臣如此不成体统,必须要建立朝会礼仪制度,得到了刘邦的肯定。

而在礼仪制度建立以后,汉朝开始禁止臣子佩剑

《汉书》记载:诸臣带剑,至殿阶解剑。

换句话说,贵族臣子们虽然平时可以佩剑,但上朝的时候就不准带剑,在宣室殿前就要把剑拿下来,不能带到朝堂里去。

当然,这项规定也是看人的,萧何功勋卓著,所以得到了刘邦的特许,他能够穿着鞋带着剑进入大殿,也因此,在古代“剑履上殿”被视作功臣的最高礼遇之一,其他人,没得到皇帝的允准,绝对禁止带着剑出现在朝堂上

为防止刺客,以木剑代替真剑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盛行,而当时朝廷对于佩剑的态度依旧与汉朝类似,民间并没有禁止佩剑,而臣子们平时可以佩剑,但只能佩戴木剑。

南北朝时期,臣子弑君的时期屡见不鲜,为了防止被刺,当时规定臣子们只能佩戴木剑,而且在上朝的时候需要搜身,私藏刀剑之类,乃是死罪。

隋唐开始,禁绝刀剑出现在宫内

《隋书·礼仪》记载:剑,案汉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刀剑,东齐著令,谓为象剑,言象于剑,周武帝时,百官燕会,并带刀升座。

这里也可以看得出,北朝时期,受到鲜卑传统尚武的影响,当时的臣子依旧能够带刀剑上朝,而且不需要在殿外拿下来。隋朝建立之后沿袭了北周的制度,上朝不用脱鞋也不用解剑,直到开皇十二年,太常丞蔡征上疏,为防刺客,开始规定臣子上朝,必须脱鞋解剑。

唐朝禁止私自持有兵器,但是弓箭、刀剑、木盾与短矛不在禁止之列。

也因此,大诗人李白才会整天带着一把剑到处游走。

但是,唐朝严格不仅禁止臣子带着剑出现在朝堂,甚至宫廷之内,都不准外臣带剑进入。

贞观二年,时任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入宫,未解剑而至东上阁门,后被监门校尉发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参奏,按照《唐律疏议》,长孙无忌带刀剑入宫,流放二年,罚铜二十斤。

长孙无忌地位显赫,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这般身份都受到了惩处,而且相对来说长孙无忌受的罚已经很轻了,换作是其他人可想而知。

整个唐朝,仅有唐文宗时期解除过臣子带剑入宫的禁令,不过那是他准备发动甘露之变。

宋朝开始普遍禁剑,但与重文轻武没关系

很多人认为宋朝重文轻武,所以普遍禁剑,而事实上,这种想当然的无稽说法并没依据。

宋朝的确重文轻武,但对于佩剑这个问题,宋朝从一开始也沿袭了隋唐的制度,民间并不禁剑,而宫廷完全杜绝。

宋仁宗时期的进士刘牧在《送张损之赴任定府幕职序》中写道:云两河间夷未通好时,其民过邻里亲旧家,必带刀剑,霜降农闲,里胥长,会民习古战阵之法,居常畜健马干食,寇至里粮持剑,带甲上马,不悔战死,以怯为耻。

换句话说,当时民间非但没有禁剑,而且很多地方的农民还在农闲的时候学习兵法。

而苏轼在写给曾巩的《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一》中,也有“少年带刀剑,但识从军乐”的句子。

北宋时期大多数时候,虽然崇文,都不曾禁剑,而这种情况到了北宋末年出现了改变,由于当时的起义不断,为了遏制这种状况,宋徽宗下令开始禁了民间的刀剑,并且开始禁止百姓习武,《清明上河图》中,没有出现佩剑之人,而这也使得后来女真攻破东京的时候,百姓们都没有什么兵器能够用来抵御

可以说,从秦汉时期,对于佩剑上朝就已产生诸多的约束,整体的约束就是臣子们平时能佩剑,但是上了朝堂之后就要解下来,不能够带进朝堂里去,除非有极其卓越的功勋并且得到了皇帝的允准,作为礼遇的话,极少数臣子能够带剑进入朝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隋唐开始,“剑履上朝”之中,臣子有再大的功勋也不能带剑上朝,哪怕只是进入宫廷的范围也是禁止的,宋朝之后也基本延续了这样的制度

允许佩剑上朝变成不准佩剑,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

  • 第一,古代行刺弑君者实在太多,禁止带剑是为以防不测;
  • 第二,两宋之后风气逐渐偏文抑武,佩剑的传统全面没落,佩剑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所以,真正允许佩剑上朝的时代极少,几乎可以忽略,尤其是秦朝之后,大多数朝代其实都是禁止臣工佩剑上朝的。

卖剑买牛是什么意思

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出 处: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买犊卖刀之化,不足以媲美矣。“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