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越来越清,原因是什么未来泥沙含量会与长江旗鼓相当吗?黄河水变清了,到底好不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黄河水越来越清,原因是什么未来泥沙含量会与长江旗鼓相当吗

古人曰:圣人出,黄河清。在我们的印象中,黄河的含沙量是很大的,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实验,有人用杯子装了一杯黄河水,待水沉淀下来后,有三分之二的是沙子,这足以说明黄河的含沙量是有多么惊人。

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为方面的。

自然方面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加上黄土本身就较疏松,黄河夏季降水量大,河流流速大,更易被侵蚀。

而人为方面主要是肆意砍伐树木,导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降低,进而加剧黄土高原的侵蚀,河流含沙量也就增大。

然而,随着近几十年的治理,在黄河的中上游地区,人们惊奇地发现黄河的含沙量大大降低,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就是黄土高原地区长期的退耕还林措施,这是黄河含沙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我国自1999年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为根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

我们知道,黄河含沙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而退耕还林很好地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植被增多,减少了土壤侵蚀,这样也使得黄河含沙量降低,黄河看起来就更加清澈些。

其次就是修建了大量的水库。

让黄河水变清的一个方法就是降低水的流速,因为水流速度与水中泥沙重量的6次方呈正比例,流速与上下游的落差有关,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局部水流的速度,可以有效地降低黄河中的泥沙含量。

最后一个原因,有人提出,城镇化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开采黄河河里的泥沙,河流上游的泥沙减少,中下游的含沙量自然地也就变少了,这样黄河也就变得更加清澈了。

黄河每年减少的黄沙,约为4亿吨,多数都被开采。

我们一直期盼着黄河水变得更加清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近十几年都要采取措施改善黄土高原环境,但黄河水变清有利无害么?

当然不是的,黄河水变清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土流失的状况,但另一方面,下游土壤减少,也会给下游带来一定影响。

首先,下游土壤减少,会导致土壤肥沃度不足,对于生活在下游的人们来说,农业很可能会减产。

其次,如果一直阻止上游泥土的下泄,随着上游泥土的不断积累,当泥沙容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很可能形成更大含沙量的洪水向下游奔腾。

最后,黄河下游的动植物早已适应黄河水浑浊的生活环境,如果黄河水变清,可能产生下游动植物无法适应新生存环境的状况。

当前了,黄河水确实越来越清澈,清水频率也越来越多,但黄河未来的泥沙含量会不会与长江旗鼓相当,估计还需进一步地努力。

我是科学驿站,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是一名热爱科学、热爱分享的科普答主,同时也是科学领域优质创作者、今日头条青云获奖者,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助到你,欢迎点赞和关注哦。

黄河水变清了,到底好不好

1,黄河水变清当然是好事。其利有二,一,减少了下游的泥沙沉积,有力河道的疏浚,老百姓灌溉农田也方便了。二,黄河被称为天河,河床要高出下游城市十多米,给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每年还在不断的提升,给防洪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沿岸居民每年都要不断的加高加固堤坝,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黄河浑浊的原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下雨,泥石流等,给黄河带来了大量的泥沙,造成了黄河水的浑浊现象,日积月累,黄土高原被冲出一个个沟壑,下游,黄河决口,形成一个个黄泛区。

3,黄河变清的原因。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整治力度,大体分三步,一,加大黄土高原的植被保护,通过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减少了水土的流失和土壤的沙化。二,修建了一些大中小型水利工程,调沙治沙缓解了水的冲力,降低了水的流速,也保养了上游土壤的水分。以前是沙进人退,现在是沙退人进。三,引进了一些高科技项目,对上游地区的极大暴雨,做好天气预报,及时的用气象武器把云层驱散,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性冲刷,对于河道的凌汛,排飞机用炸弹炸开,减少了对河岸的伤害。

4,对于黄河未来的展望。把黄河河床挖出的土用来修高速公路,用来烧砖,还可以减轻对农田的侵占和破坏,当黄河水变清了,将是我国的北方长江,那将真正做到了“圣人出,黄河清”,这圣人就是我们的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科技人员和投身治黄站线的军民。

朋友说青海贵德县的黄河水是清的,是真的吗

我老家就在贵德县,这是2019年春节的时候回老家拍的,无美颜无滤镜。黄河在贵德境内清澈的原因有:一是地处上游,属于源头,理应清澈。二是上面有几个水电站,可截流部分泥沙。三是黄河在贵德境内平缓宽阔,且水域周边植被丰茂,水土保持较好。一般情况下,冬季的水是最清澈的,春天受几条补给河流融雪性洪水的影响会偶尔不是那么清澈,夏秋两季如果遇上雨水丰沛的时候会有比较浑浊的时候,但黄河的自我净化能力非常强,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再次清澈起来。

黄河水都是黄的吗

当然不是,其实黄河一半以上流程的水都是清的,但为什么不称为长河、清河之类的,这是历史文化原因了。

1、黄河一半以上流程的水都是清的

黄河从其源头(青海省境内)开始,到甘肃省境内与“湟水”汇合处这一段,河水都是清的。这段总长2140公里,已接近黄河总流程5464公里的一半。

与湟水汇合后,黄河开始变浑,特别是从内蒙古托克托县双河镇河口村开始,黄河进入了“晋陕峡谷”,即山西与陕西夹峙的河段,由于两岸支流增多,又全程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把大量泥沙带入黄河,是黄河最浑浊的一段。

进入小浪底水库之后,黄河变清了。“水浪底水利枢纽”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控制着黄河约90%的水量、近100%的沙量。黄河下游786公里河段的水也基本上都是清的。

2、为什么称为黄河?

其实,每一条大河,流经每一个地方,当地人都会给这段河起个名字。比如长江从源头开始各河段被称为: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荆江......后来统称长江。西江、东江、北江、珠江也是如此。

在古代,黄河各流肯定各有其名,黄河只是中下游人的叫法,但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文化太强大了,最后这一段人对黄河的叫法竟很早就统一全河,让其他地方的人对黄河的叫法湮没无闻。好在黄河源区,人们对黄河的一些叫法还保留了下来,如玛曲,藏话意为孔雀河。


关注“筑梦水云间”,专注于水利事业......

中国历史上的“黄河清”有几次分别是什么情况

黄河水变清,大部分情况超越了自然本身,成为一种象征。中国古代文献中对黄河清现象的描述,往往充满着附会、天人感应与政治导向色彩。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

由于泥沙壅塞,黄河往往以黄色面孔出现。经过近代的科学考察,准确地知道,5464公里长的黄河,只是1992公里长的中下游是浑水,占总长度一半以上的黄河上游,即从河源至河口镇这一段,水是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2000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