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庆亲王奕劻为什么称为“裸官”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你怎么评价奕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晚清庆亲王奕劻为什么称为“裸官”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纵观整个清朝一共有12个铁帽子王,清初开国元勋占了8个,这8个因为战功赫赫被封,所以叫功封。(他们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硕塞、岳托、勒克德浑)

清中晚期有四个。他们因为在中后期稳定江山而被封,所以叫恩封。(他们是:胤祥、奕訢、奕譞、奕劻)。

铁帽子王很牛吗?这是肯定的,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级别都要高,可以世袭罔替,一般的亲王也能世袭,但隔代要降爵。换言之,铁帽子王保值。

清初的八个铁帽子王绝对货真价实,是用生命换来的荣誉。我们来看清中晚期的这四个铁帽子王: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雍正的好兄弟;奕訢是慈禧的小叔子,人称鬼子六,咸丰的异母弟;奕譞是慈禧的妹夫,光绪帝的老爸。那么,奕诓是什么来头呢?为何被称为“裸官”呢?

(奕诓影视形象)

开明宗义地讲,奕诓是晚清最大的贪污腐败分子,收受贿赂、卖官鬻爵、他和儿子载振和大臣那桐沆瀣一气联手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被当时人们讥笑为大清的“庆那公司”。(奕诓当时为庆郡王)

奕劻能够为所欲为一手遮天,完全是慈禧的“功劳”,也就是说,庆郡王心中和眼中只有慈禧,唯慈禧马首是瞻。根本没有大清国家这个概念。

比如清朝灭亡前,他收受袁世凯的贿赂,和老袁联手软硬兼施逼迫隆裕太后在退位诏书上签字。在他看来,大清亡不亡和他没关系。

奕诓死后,他的儿子向溥仪讨谥号,惹得溥仪臭骂“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就断送在你老爸手里了,脸都不要了还要什么谥号?”

溥仪发泄心中的不满:“谬、丑、幽、厉”四字任选其一,讲真这四个字意思都不好。最后溥仪的老爸载沣出面劝儿子“都是同祖同宗,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别把事做的太绝了”溥仪这才赐了一个“密”字,意思是追悔前过。

(溥仪影视形象)

据说当初奕诓受慈禧青睐是他写了一手的好字,慈禧还没发达时,和家中父母、兄弟写信都是奕诓代劳,慢慢慈禧和奕诓走的很近。

说实话奕诓的能力属于平庸,水平一般。他是乾隆的曾孙,他爷爷是嘉庆的弟弟,按说和咸丰这一代关系有点远。尽管如此也没影响他的仕途。这一切都得益于他攀上了慈禧这棵参天大树。

“领导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这话用在奕诓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奕诓治理国家不行,但是讨好慈禧却有一套,他了解老佛爷在宫中寂寞,一个寡妇,要是没有什么娱乐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

奕诓平时对打麻将很精通,他就把麻将引进了皇宫,他还让小妾陪着慈禧打几圈,当然是光输不赢,他小妾还故意输给一些官大臣的太太们,这样以来,从上到下都说奕诓的好,这也是奕诓平步青云的为官之道。

(奕诓)

奕诓34岁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46岁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次年和光绪的父亲奕譞负责处理海军事务,当年进封庆郡王;56岁进封亲王;

由于在戊戌政变时帮助了慈禧,60岁的奕诓被慈禧恩封为“铁帽子王。”62岁任总理大臣,65岁进入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最后他的官职之多与和珅有得一拼。

看了这份履历你有何感想?讲真奕诓还确实有两下子,别人贪污腐败迟早会被发现,而奕诓到死“纪检委”没找他约谈,79岁完美谢幕。这不得不让人暗挑大拇指“奕诓实在是高”!百花丛中混,片叶不沾身!

奕诓一个贪污腐败分子怎么会称为“裸官”呢?

其实此“裸”并非两袖清风身无分文的清官之意,而是说他在国内没有存款。

说实话,假如慈禧彻查大清官员银行账户存了多少银子,可以肯定的说,奕诓是最廉洁的官员。因为大清银行没有他的一两存款。

(慈禧)

奕诓贪污受贿的钱都存那里去了?

奕诓意识很超前,他把贪污的银子都存到了外国银行了,据说仅英商汇丰银行就存入了一百二十万两白银。还有人说,他过70岁生日时,所得的现金就五十万两之多,礼物价值在百万两白银以上(据账房先生透露)这些都存到了外国银行了。

到后来,据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里循披露,庆亲王奕诓存在汇丰银行的存款高达712.5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大约:1英镑=8.715元,712.5英镑大约合人民币6209.4万元,我的天哪,这按大清的法律应该凌迟处死吧?

꧁欢迎转发、留言、关注和点赞!

——END——

你怎么评价奕劻

【文藏来答】

奕劻(一八三八~一九一七),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幼年过继庆郡王绵慜。道光三十年(一八五〇年)袭辅国将军。后历封贝子、贝勒。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慈禧太后惩儆恭亲王奕訢,革去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职,奕劻得以接任,主持外交,并进封庆郡王。次年海军衙门设立,会同醇亲王奕譞办理海军事务。

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封庆亲王。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西逃,奕劻与李鸿章受命留京,任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和。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总理衙门改外务部后,他仍任总理大臣。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年),在荣禄病死后得入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后又管理财政处、练兵处事务。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清廷改内阁制,奕劻任总理大臣并受命组阁。辛亥革命后先任弼德院总裁,后配合袁世凯劝清帝退位。一九一七年病死府中,享年七十九岁。

后世对庆亲王奕劻的评价,最多的就是「贪」字。《清史稿·列传八·诸王七》中有这样一段,是御史蒋式瑆的一份弹劾奕劻的奏折,「户部设立银行,招商入股。臣风闻上年十一月庆亲王奕劻将私产一百二十万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收存。奕劻自简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尚能储蓄钜款。请命将此款提交官立银行入股。」其中「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正是庆王府的真实写照。

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御史江春霖以《劾庆亲王老奸窃位多引匪人疏》为题弹劾奕劻,直接在题目中用到「老奸」这样的字眼,可以想见这位御史的愤怒,疏中列举事实揭发他勾结袁世凯等党羽「盘据要津」、「独揽大权」的祸心。庆亲王奕劻长期权居高位,从事卖官鬻爵的「生意」,据说他家客厅桌上有一锦盒,内置各地官员名录及缺员名单,供索贿之用,民间都称庆王府为「老庆记公司」。

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两宫回銮后,岑春煊奉太后诏拜访奕劻,在庆王府门房被索取门包。岑春煊气愤之极,向慈禧回禀说:「彼处例索门包,臣无钱备此,纵有钱亦不能作如此用。」从门房无论来访官员大小而索取好处来看,可见其主人的作风。

奕劻的贪腐在国内不仅路人皆知,甚至「名扬国外」,《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都曾对此有过报道,称他的家是官场的「集市」,门房也设「收费处」。尽管如此,奕劻自从接替恭亲王奕訢掌管总理衙门后便平步青云,从郡王到亲王,甚至在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获准世袭罔替,成为晚清新增的四大铁帽子王之一。对于奕劻的贪,清室并非充耳不闻,溥仪曾说:「(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传说在奕劻死后等待皇室封谥号,内务府大臣初拟谥「哲」,知人曰哲。溥仪不同意,亲选四字,让内务府选择,为「谬、丑、幽、厉」。谬丑者,南宋孝宗憎秦桧之恶,封以此谥;幽厉者,周朝之幽王、厉王,皆为残暴昏庸之君。载沣听说,同为宗室不忍为此,劝溥仪网开一面,溥仪不肯。后在亲贵力争之下,才赐谥「密」字,密者,「追悔前过」之意。

除了贪的一面,现在的史学者还是会为奕劻贴上「开明」的标签,主要指在支持修律和劝说隆裕太后支持清帝退位两件事。清末计划施行「宪政」,刑法的修订首当其冲。执行了百多年的《大清律例》一直维持着满清的统治,但是其中的诸如凌迟、枭首等酷刑一直不能为西方世界接受,被认为是野蛮的表现。

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年),由刑部侍郎沈家本主持修订《大清刑律》。要动祖宗的家法,这在当时要受到多大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但在奕劻的支持下,《大清刑律》最终得以通过审查而确定下来。袁世凯和奕劻关系密切,北洋系建立的背后都有奕劻的支持。在清帝是否退位这件事上,众多大臣王族反对退位,唯有奕劻始终态度明确的支持清帝退位,这也被认为是其与袁世凯「勾结」的「罪证」之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