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行业市场分析(服装行业市场分析是怎么样的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服装行业市场分析是怎么样的

服装行业市场分析是世界服装的潮流越来朝着“自由”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服装,是衣服鞋装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在国家标准中对服装的定义为:缝制,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产品,又称衣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应用,国际信息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服装市场。世界服装的潮流越来朝着“自由”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服装市场2019年零售规模达2.19万亿元,同比增长5.29%。我国服装市场规模庞大,并且近年来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服装市场将达2.4万亿元。

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优势产业,服装行业形成了从纱线生产、面辅料加工,到成衣制作一系列成熟的服装生产产业链。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提高,民众对于物质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提升,审美要求的不断升级,使服装已经成为人们的个人风格符号,服装零售业成为拉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显示,近三年来我国服装零售业走势不容乐观。2010年,我国服装业量价齐升;2011年价升量跌;2012年,量价双双承压;进入2013年,我国服装终端消费仍然未见起色,延续疲软的发展态势,服装消费增长动力遭遇了发展瓶颈。2012年行业经历拐点,2013年行业颓势依旧

  服装业以品牌外延扩张和提价为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正遭遇到瓶颈,传统期货为主的订货模式也逐渐失去它的魅力。先讲期货订货制度,企业根据过往销售情况和对未来流行趋势的预判制定款式,这是一种传统链条式单向的“推“,消费者是被动选择。而现在不少淘品牌常先少量推出某几种单品,根据消费者的预定的情况再决定哪些款式量产,相当于“类订制“。根据市场需求、终端消费者反馈来决定产销的典型企业是红海中杀出一条生路的小米。这个模式小米运用的炉火纯青,服装企业可以适当借鉴,将原来单向的生产方式灵活变动,更多的考虑市场的变化。而这些要求对信息的及时准确掌握和反馈,也对供应链的快速反应提出了极高要求。

  粗放的外延扩张有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加盟与代理层级极多,利益纠葛复杂。在“旧时代“这是企业跑马圈地的法宝,能够快速占领市场,不断提高区域覆盖率和渗透率。但多层的代理层级使得服装企业必须通过较高加价率确保各渠道环节获得合理回报,产品成本的高企,使得其难以与线上扁平销售渠道下的价格相竞争。通过下图的对比可以看出,虽然线上品牌的利润较传统线下服装品牌要低一些,但是在成本一块却是大大低于传统服装企业的。传统服装企业竞争力在这里来开了一大截。

现在服装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服装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元,其中,服装消费支出达1289元。
中国服装市场2018年GMV达2万零774亿元,同比增长率达7.8%,增长率达到峰值。受消费升级和本土消费者生活水平提 升、收入增长影响,2019年、2020年GMV继续上涨。
就服饰类目来看,女装一直是中国服装市场中份额最大的子版块:始终保持领先份额,保持较高市场容量。
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1-6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13145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776.34亿元,同比下降16.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0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35.32亿元,同比下降27.3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6.1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07%,比上年同期下降0.62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
2018年下半年起,越来越多传统品牌和淘品牌纷纷入局社交电商,基于“小程序+品牌”裂变式运营迎来第一个爆发期。2019年社交直播电商为女装提供 了更完善的“种草式”交易路径,为2019年保持增长提供了基础。以下是利用有赞小程序进行服装行业经营交易的成果。

借助社交生态的高频触达特点,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的用户心智培养,社交电商在用户的触达、复购 以及转化上具有先天优势,有赞类目整体的购买转化率均值为7.0%。    

现在服装行业怎么样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女装行业的净利润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品牌多、竞争激烈是导致女装市场净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对于服装行业未来的竞争,前瞻产业研究院服装行业报告分析认为将呈如下趋势:
趋势一:市场细化,竞争加剧
服装行业产业链长,覆盖的零售客户广泛。我国的服装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已向纵深发展,在产品品类、功能、档次、营销模式、目标客户、服务区域分割等方面不断细分。市场的精细划分促进了各产业集群和各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促使各品牌在设计研发、品牌理念、营销策略上更加明确风格定位、突出自身的品牌内涵,力求在深度细分市场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发展,年轻人在经济上的实力在不断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品牌意识更加强烈。配合多种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服装品牌的细分也会不断的增加,品牌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趋势二:竞争日趋国际化
中国是服装消费和制造大国,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外国服装企业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加大在中国的企业布局,外国的品牌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服装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中国的服装企业在国家出口政策的带动下,也加快了国际市场上的开拓步伐。因此,未来的女装行业的竞争的国际化趋势也将日趋明显。
趋势三:竞争手段多样化
随着服装企业的不断增多和消费者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要想在服装行业中利于不败之地,仅仅通过价格竞争已经远远不够了,非价格竞争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从产品、设计、品牌的竞争到服务、形象的竞争,服装行业的竞争手段日趋多样化。毕竟消费者不再是饱尝需求饥渴的公众,他们在购买活动中对于商家的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强。因此,形象营销、服务营销、创新营销、管理营销应该成为今后服装行业的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趋势四:转战二三线城市
在一线城市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二、三线城市以及更为深入延展的农村市场成为女装行业的新增长点。各大品牌纷纷在二、三线城市开始圈地,扩大自营店建设,抢占市场先机。随着消费需求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消费模式的深刻变化,新一轮二、三线城市消费需求的兴起并未引起服装行业产能的粗放式扩张,而是强化了各服装品牌的市场深度,新兴市场仍是以大品牌、区域品牌为主角。
趋势五:电商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网民青睐网上购物,许多服装企业均已开通了电子商务平台。然而发展至今,电子商务的流量红利开始消失,而运营成本则不断上升,打折促销也使得竞争加剧。
据了解,2009年以前是淘宝的“流量红利期“,堪称淘品牌黄金成长期。但随着淘宝平台的壮大,卖家开始争抢有限的流量,从而导致线上客流平均购买成本以每半年一倍的速度上涨。为了提升交易额和转化率,大多数淘宝品牌卖家不得不通过折扣促销拉升业绩,而淘宝店铺管理的更加规范也增加了淘宝店的经营成本。资本运作,已经开始在淘宝蔓延,网络品牌进入一个大鱼吃小鱼的阶段。2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