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6岁男孩子与母亲先后坠亡,悲剧的背后有什么值得反思的?文章的母亲发文让儿子挺住,网友:没有马伊琍的日子好难过你怎样评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南京16岁男孩子与母亲先后坠亡,悲剧的背后有什么值得反思的

事件回放: 2017年的12月8日早晨,南京16岁男孩与母亲先后坠亡,只因母亲阻止他半夜三更玩游戏。

孩子就转身从窗台跳了下去,母亲伸手只来得及抱住了孩子的腰,却因惯性与孩子的体重,双双从16楼坠落……

最后留在世间的是两声让人绝望的落地声,在短短坠落的瞬间,看着母亲与自己一同下坠,孩子是否看到母亲眼里不舍的眼光?

听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总是让人心痛无比,我们不忍对这样的母子评说什么,生命如此脆弱,而我们好像也无能为力。

又是一件因为游戏引起的惨痛悲剧,有书君看了非常惋惜,也勾起了我的痛处。

因为我的儿子也曾经是游戏的受害者,他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一步步成为差生,最后只上了一个三本。

所以,一看到此类事件,我就对开发游戏软件和开网吧的人深恶痛绝!

为什么这么多青少年人喜欢玩游戏?

因为,青少年学生们本身没有多少鉴别能力,不懂得什么玩物丧志之类的道理。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而游戏又很好玩。

很多游戏天天在网上宣传,只要一打开网页,到处都是游戏广告和宣传小视频。

在这种游戏宣传的轰炸下,连很多成年人都沉迷其中,更何况是没有分辨力的孩子们?

电子游戏就像是精神鸦片,它像鸦片一样容易让人上瘾,渐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它会让人意志消沉,精神颓废。

日本就称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为“颓废族”,深知其危害。

据有关报道称,现在我国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人数超过了日本的总人口,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

这么多人沉迷于电子游戏,不管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绝不是什么好事。

游戏对青少年的精神毒害,如果不能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这样的悲剧还会出现。

以我和儿子这样成功克服游戏毒害的过来人,反思过去,有以下三点看法和大家分享:

1、社会问题:国家应该引起重视,规范游戏产业

全球游戏看中国,中国游戏看手游。

只要打开电视、电脑、手机,不管你愿不愿意,到处可以看到宣传游戏的广告,这个世界已经被游戏充满了!

前中国首富马云的儿子12岁时,对网络游戏十分痴迷,经常在网吧不回家,导致成绩下降。在

马云和妻子共同努力下,慢慢的他儿子成绩逐步回升,人也变得阳光起来了。

因为游戏对儿子的消极影响,马云曾经说过,一辈子不做游戏。

但是现在,“打死不做游戏!”这样的豪言壮语似乎还言犹在耳,马云却已食言,开始做游戏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游戏产业有巨大的利益诱惑。2016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规模达到1789个亿人民币。

腾讯游戏2016年营收额超过700亿元,是中国也是全球游戏收人最高的公司,仅王者荣耀一款游戏单日流水最高可达2亿,一个赵云皮肤一天就能进账1.5亿,是真的高速提款机,而网易整个公司一半多的营业几乎都是游戏带来的。

当然身为商人的马云,看到这么一块蛋糕摆在自己面前,也控制不住了。

近期爆出阿里大文娱乐成立了游戏事业群,下设开放平台事业部和互动群,还挖来了前网易COO、魔兽大话西游主创等国内资深操盘手加盟,正而八经的进入了投资、代理、研发游戏等领域。

如果连马云这样的人,都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去做游戏,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又怎么能对抗游戏的洪流呢?

据说,2018年上半学期,北京大学开设了电子游戏通论课,每次上课教室都人满为患。

是为顺应电子竞技入奥的浪潮?还是单纯满足学生需要?任课老师说,开设这门课并非是要“反传统”,“游戏产业高速发展,很多同学将来都是要去这个行业的。”

看来游戏产业的狂潮已经无法阻挡,如果天真的希望国家禁止游戏开发,是不现实的幼稚想法。

只能希望国家相关部门,逐步规范游戏产业的导向。严格规范网吧,把“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落到实处,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我以前去网吧找过儿子,里面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网吧的90%的顾客,我知道的真相是,网吧老板和警察有内幕。如有上级检查,警察就会预先通知网吧老板暂时关门,风头一过就照常。

如果不严格监管网吧,定的制度就是虚设。

另外,国家应该管控手游时间,很多游戏要玩一个小时才能退出,如果中间退出,孩子会觉得不尽兴,所以恶性循环,沉迷其中。

2、学校也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除了大方向的社会方面,学校做为教育的前沿阵地,要有确实有效的措施。

要从最小的孩子开始,就一直采取不让学生上学带手机。

同时学校要把推行国学文化成为常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懂得“仁义礼智信”,懂得责任和培养正确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

可以学习我们山西太原的几个重点高中,周一到周五校区范围屏蔽信号,即使带了手机也不能上网。

自习时间发现学生交头接耳就扣老师工资,用这种连带责罚警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每间宿舍都没有门,不让学生有不良嗜好,宿舍内务实行军事管理。

现在,有很多学校采取和家长微信互动,甚至让学生采用微信交作业,无形之中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手机的机会。

要杜绝这种可能让学生以交作业为名,有了偷玩手游的机会。

3、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不管社会多么复杂,如果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分辨能力。

游戏确实对人有太多诱惑力,但是选择不玩游戏,感觉游戏没意思的人也大有人在。说明游戏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人的自制力不够。

但是这种自制力是可以培养的,而这种培养是从小在家庭中养成的。

很多父母,自己都好吃懒做,成天不务正业。自己喝酒打麻将玩手游,却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

或者看似坐在孩子跟前陪伴写作业,实际上是在玩手机,这种行为不能称为陪伴。

很多父母说,自己如何如何忙,这个世界没有不忙的人。

忙,不能成为不管孩子的借口。

管理孩子的关键时间就是十来年,错过了无法弥补。

不是结婚了,生下孩子了,就是父母。

父母也是需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进步的。

就像种菜前农民们要先松松土,种了庄稼要施肥和锄地一样,自己生的孩子都发愁管,一味地要求学校和老师代替你负责管理孩子,这怎么可能会有好的结果呢?

回想我和儿子的故事,他上初中时我刚刚办了公司。

每天工作很晚,没有时间好好陪伴他,所以他有了问题没有及时发现。

后来,严重到成绩逐渐退步到无法控制,和他有过很多战争,因为力不从心,侥幸地想过“或许他大点了就懂事了。”

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任何努力。

我看书学习、咨询有经验的老师和朋友,改变对他的方式方法,还有给他设定能够达到的目标。

而且我能以身作则,不玩游戏,安心陪伴,再忙也把孩子的事放第一。

孩子写作业我看书,他上早自习我去晨练。

他努力学习,我也努力学习瑜伽和学习写作,各自在自己的事情上努力。

这样,我们都以对方为荣,也成为了好朋友。

一个孩子,从小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浸润,父母积极向上,平时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即时沟通,学校和社会再复杂,孩子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教育是最为复杂的一项技能,我们都是小学生,都需要不停探索和学习。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