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成功的广告,有人说是世纪骗局,七夕情人节说说钻石那点
发布时间: 2023-07-11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也许是史上最成功的广告了,自问世之日起就持续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婚恋消费。

钻石,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天然矿物,由纯碳元素组成,经过打磨雕琢后折射着璀璨迷人的光,在资本持久打造的稀缺人设下披上了身价不菲的外衣。

衡量钻石的重量通常使用“克拉”这一单位,1克拉等于0.2克。1克拉钻石按照标准圆钻型切工的话,直径大约是6.5毫米,相当于一枚黄豆大小。在综合考虑钻石净度、钻石色泽以及钻石切工等因素下,黄豆大的一颗钻石能卖出2-30万元的高价。如果再加上实名定制、大师手工设计打磨等噱头,多个一二十万也很正常。

显然,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钻石更多代表的是“未必恒久远,一颗就破产”。正所谓有钱人终成眷属,没钱人亲眼目睹。

说起钻石,就必须从一百多年前的历史说起:1888年,一位叫罗兹的英国商人创立了钻石垄断公司——戴比尔斯公司。该公司在1938后大肆宣扬钻石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将钻石与爱情画上了等号,更是在1947年打出了那句世人皆知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自此钻石销售热潮经久不衰。

爱情与钻石,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却在资本宣传下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人认为只有钻石才能象征永垂不朽的爱情,把钻石作为定情信物、求婚礼物,结婚之前为此支出一笔不小的花费。

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境内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钻石矿——和平钻石矿,这本是钻石神话的转折点,却在戴比尔斯合纵连横下狼狈为奸,钻石源头依然被垄断,钻石终端销售价格也没有受到冲击。

195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公开宣布采用静压熔媒法(简称GE法)成功合成了钻石,并于1970年宣布合成了克拉级(大于5 mm) 的宝石级钻石。1963年,我国用国产的两面顶压力机造出了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钻石。到了2020年,全球人工钻石产能高达600万到700万克拉,其中近一半产能都来自中国,而这一半产能中80%来自河南。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我国生产出的大颗粒钻石持续创造新的记录。2020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珠宝展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豫西集团中南钻石有限公司展出了一批10到22克拉各种颜色的钻石毛胚。如今人工钻石已经实现净度高、色彩斑斓、单粒重量大,普通人单纯凭肉眼无法分辨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

大颗粒人造钻石市场价一般是天然钻石的30%左右,一克拉的人造钻石售价达五千元人民币左右。而天然钻石则一克拉起价2万以上,品质好的可达10万以上。

即便是戴比尔斯如何宣称天然钻石独一无二,与时俱进制定出更有利于自身垄断的个性化行业标准,在明显的价格差异面前都无济于事,不得不接受人造钻石并推出相应的首饰,其他奢侈品商家也纷纷推出人造钻石饰品。

可惜的是,人造钻石主要应用于工业、精密仪器等领域,在全球钻石零售市场中的占比只有不到4%。由于钻石上游市场被西方国家垄断多年,销售利益链条稳固,加上大颗粒人造钻石市场宣传不足,价格还没低到一定程度,全面替代天然钻石尚需时日。在资本持续洗脑宣传下消费者依然更认可所谓的天然钻石更珍贵,哪怕肉眼完全无法分辨,精密设备都无法分辨。

展开全文

除了人造钻石,还有成本更低的锆石(合成立方氧化锆)和莫桑钻(合成碳硅石)。莫桑钻是一种仿钻,跟钻石的成分并不一样,硬度也只有9.25,是通过加热石英岩和碳的混合物做出来的。以国内热销的莫桑钻为例,一克拉的售价仅为天然钻石的十分之一左右,价格优势异常明显。

资本逐利,商家也是如此,低价出口的钻石能够披着纯天然的外衣高价回归,更多的所谓钻石则是莫桑钻和锆石替代天然或人工钻石。简单的操作,以假乱真,就能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溢。毕竟,一张所谓的鉴定证书成本不会超过两元钱,而消费者并不具备鉴别真假钻石的能力。

就在2021年的七夕节,有消费者拿着前不久在珠宝店花8000元购买的钻戒想换个款式,结果商家只愿意用30元回收那个戒指,钻石不要。钻石所谓的珍贵,只有在回收时才能真正认识到。黄金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保值,但是钻石不能,随着人造钻石技术的进步还会持续贬值。

时至今日,钻戒也不再是结婚的必选,取而代之的是价格更加高昂但是更实用的房子车子。

不管怎么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都可以说是史上最成功的广告语。

钻石,真假难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