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中国首次洲际导弹试验成功后,外国飞机竟妄图强抢试验数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80年4月,为了确保“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发射成功,以及导弹数据舱的回收工作,“向阳红五号”再次启程前往预定海域。在收到了实验海域的天气情报后,酒泉发射中心的专家们进行了长达三个半个小时的商讨与各种发射情况的确认,最终给予回复:1980年5月18日北京时间上午10时,南太平洋下午14时正式被确定为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

“向阳红五号”

但是,就在预定发射日的前一天,太平洋的天气骤然变坏,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气象专家们立刻采集最新的卫星云图,却在图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白色线条。

这条白线究竟是天气状况的好转,还是由于冲洗过程当中,有一些东西粘在上面留下的白线?为了进一步对其作出判断,气象分队决定再次采集一条这一地段的卫星云图。结果,卫星云图上的白线依然存在。

展开全文

分析气象数据

其实,卫星云图上的这条白线,就是南半球的一个切边线,当时向阳红五号所处的位置正在这条切边线的后半区,也就是说18号这一天,在切边线前半区是风云天气,后半区则是晴空万里。气象专家们纷纷表示,要利用这段时间,抓住这个时机。这个晴朗的天气大概也就只有一天半左右的时间,后面接踵而来的就还是阴雨天气。

气象专家在调试仪器

此时此刻,“东风5号”的燃料已经装填完毕。如果18号不能发射,燃料就必须取出来,不能久放,否则将会影响飞行状况。并且“东风5号”使用的液体燃料,取出来后再重新加满,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在海上等上一周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毕竟一周时间有没有好天气,还是一个问题。

激烈的争论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多钟。气象组里一共有八位预报员,队长要求每个人都要当场说出自己明确的态度,明天的天气是晴还是雨?明天导弹发射是可以还是不可以?最终的结果是四票对四票,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气象分队的队长许经林。

气象专家在开会

许经林的眉头越皱越深,思考了一会,许经林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以十多年气象工作的经验担保,18号一定是晴天,请向上级汇报,一切按计划进行。”随后,18号可以作为发射日的电报终于又一次发出去了,全线进入了发射前的24小时准备。

北京时间5月18日上午9点,南太平洋时间下午13点,酒泉发射中心进入最后准备,太平洋上的各舰船也进入正式阵位。与其而来的,还有各国的飞机、舰船也纷纷向试验区靠近。

上午10点,在酒泉发射中心,伴随着倒计时声,“东风5号”正式点火发射。接到这个消息的向阳红五号全体成员一片欢腾。但现在,也即将进入到最紧张的时刻,考察员们必须时刻观测数据舱落海的情况,并第一时间打捞。

“东风5号”洲际导弹发射前

等待的时间永远是漫长的。考察员们的眼睛紧盯着雷达信号。终于,29分钟后,一名考察员惊喜地叫到:“雷达发现目标,即将落海。”听到这个消息,不少船员纷纷跑出舱外,向天空望去。不一会,一个流星般的火球出现在空中,眨眼间,火球变成了一个亮点,“咣”的一声落入海中,溅起了冲天水柱。

顷刻间,“向阳红五号”与2艘打捞船一起迅速向数据舱落海的地方驶去。与此同时,两架外国飞机也向数据舱飞来,海军立刻出动四架直升机升空拦截。这一刻,所有人都感觉在与时间赛跑,大家心里都只有一个想法,抢先回收数据舱,绝对不能落入外国人的手里。十分钟后,检测中心收到消息,数据舱成功被我国潜水员回收,任务成功。顿时,整个场上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

科考船只回收数据舱

至此,“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发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向阳红五号”也光荣地完成了他的使命。“东风5号”的成功发射不仅在军事防御上取得了多个中国第一,也为中国航海以及海洋科学等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东风5号发射成功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德国《总汇报》评论说:“由于中国有了洲际导弹,就有了在大国的游戏中强有力的一张底牌。”法国总参谋长甚至感叹说:“这是中国维护国家独立自由的无价之宝。”

东风5号驶过天安门

2015年9月3号,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当东风5号驶过天安门广场时,它依然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依旧让人为之一振。

历史人文,深度解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