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极拳要明白的哲理是阴阳虚实变化道理,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
发布时间: 2023-07-11

杨澄甫把分虚实列入太极拳十要。张三丰太极拳论“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锉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太极拳各种运动和推手都是阴阳虚实的变化,这是必须要明白的道理。汪仲明陈田良著得《汪传杨式太极拳修正实录》书中说“阴阳二气是宇宙形成并运行不止的根本道理。阴极变阳,阳极变阴,阴阳是相互联系、制约、消长、不停地演变并永远保持平衡。太极拳中‘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这八种劲法是由五行而生,由五行中的阴阳变化而来。”“练习太极拳必须是圆,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在画太极图”。

事物都有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两个方面,即古代道家所说的阴阳,阴和阳两个方面,相互依赖而存在,相互转化而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客观运动和变化规律、客观的自然规律。正如《阴符经》开篇所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换言之,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人们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服从规律。

“太极”源于《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发展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成为万事万物之根源。宋代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解释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而动,一静一动互为根。” 太极图一分为二就是一对阴阳鱼,合二为一就是太极图。在对称平衡的阴阳鱼中,黑鱼有白眼,白鱼有黑眼,描述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在相互转化中太极图成为一个动态的整体。

展开全文

太极拳作为哲学拳,思想来源于道家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工具。太极拳所有的动作都包含阴阳,进为阳,退为阴;虚为阴,实为阳;静为阴,动为阳。静中求动,动中求静。每个动作中有开有合,有上有下、有虚有实、有动有静、有攻有防、有化有发、有曲有伸、有刚有柔,并且不断变化,无不体现阴阳互存的哲学道理,都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体。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开篇“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告诉我们太极是阴阳要分没分时的状态,动之则分为阴阳,静之则为阴阳处于混沌状态。“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皆自为人制,率不能制人,则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强调了明白阴阳、阴阳相济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性,不知阴阳就会数年纯功不能运化,就会双重,就会被人制而不能制人。陈鑫定义太极拳“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阴阳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牛春明解释十三势歌中 “变化虚实须留意”说“所有动作,必须分清虚实”。

练拳架和养生推手都要分清阴阳虚实,身体各个部位都 要分清虚实。只有明白阴阳虚实,知道那里是虚(阴),哪里是实(阳),阴阳虚实清楚,才能变换灵活。阴阳虚实的变换,要依据对方的变换而变化。太极拳变化莫测,实际就是阴阳虚实的各种转化,也就是对立双方的矛盾运动。在人刚我柔的状态下,走化对方力量形成我方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使对方陷入被动,使矛盾的双方发生变化。“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以小力通过时机的把握,借力打力来实现小力胜大力。在刚柔的运用上,至柔则无力,至刚则必折。应该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虚实转换无处不在,动作重心的虚实、身法转换的虚实、意识统领动作,所以意识的虚实关乎动作。这体现在各种发劲方式和推手实践中。

汪永泉关于阴阳虚实的语录有“全身无一处不(有)阴阳,无一处不(有)虚实(之分)”“身体每个部位都有阴阳面,阴面虚,阳面实”“盘架子,处处分虚实。手、腕、肘、臂、肩、腰、胯、腿、脚都要分虚实。从全身看,左、右两边一虚一实,左、右两腿一虚一实。从局部看,身体各个部位都有虚、实。要虚实变化不定,变化很快”“虚实要分明,不能双重”“实中寓虚,虚中寓实”“虚实在于腰”“两脚不能双重。分别有虚有实,轻重分明。二者可以‘三七开’‘四六开’‘四点五和五点五开’。功夫越高,两脚轻重差别越小。无论虚脚、实脚,都能随时自由移动”“神、意、气走虚”。

据于鉴容著《我跟高占魁学习太极拳》记载,高占魁经常用太极图的阴阳鱼讲拳理,并说过“老辈子的人就爱讲阴阳,特别是练家子,不讲阴阳什么也练不出来”“一个人浑身上下,处处可以分清虚实,关键是看你怎么用”。讲弓步说“虚实要分清,左实右必虚,右实左必虚。实中也有虚,虚中也有实。以弓步为例,前腿膝盖一虚提,就是实变虚,后腿则是虚变实”“左右弓步,虚前腿,劲就出去了”。高占魁重视双脚的虚实,说“只有双脚分清了虚实,才能根据需要让腰胯、肩肘、尾闾等去找相应的脚,做到得机得势”。

师父陈田良也经常指着太极图告诉我们,一出手就是画太极图,并经常说“太极拳很简单,其实就是阴阳虚实…”,陈老师关于阴阳虚实的讲解,贯穿于他的传授过程中,如他在授拳说的“接手四梢空”“力不过腕”“要知其中妙,偏字下功夫”“搬栏锤,用搬挡住对方,用拦点弹,然后是锤”等等。

天坛公园的高师傅曾与我搭手给我讲阴阳变化,说“我两个接触的面是阳是实,那么我胳膊和你没接触的面就虚是阴,从这里发劲,你就出去了”。海松师兄有一次把我控制住了,无法动弹,告诉我化解的方法“看看你身子那儿能动,就用哪里发劲化解”。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