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聚焦社会治理场景 让民生情浓、惠民有
发布时间: 2023-07-11

把深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作为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示范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加快构建整体智治、共建共享全新格局,加快“治理体系”向“体系治理”转变。

如今,沙坪坝在主动适应治理新形势,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过程中,全区生动的社会治理新场景,正努力让民生情怀浓、惠民更有感。

“小黑板”里的大民生

“各位居民:3月7日上午9:00将在花弄里特钢贤人服务社开展免费义诊,请大家相互转告。”在位于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的花弄里小区,入口处挂着一块用于通知社区大小事务的“小黑板”,言简意赅、广而告之。

花弄里小区是中心湾社区一处典型的老旧小区,过去这里由于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没有物业管理,使得小区人心乱糟糟、社会乱麻麻、环境脏兮兮。如今,这样的“窘境”一去不复返。

“社区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打造的‘特钢贤人坊’离不开。”中心湾社区党委书记张义清说,结合老旧小区的现实情况和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积极性,社区不断探索党建引领治理的有效途径,以辖区党员为重要抓手,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网格组织体系,在小区不断营造“远亲近亲不如邻里亲”的和谐氛围。

通过让更多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开展“组团式”服务并给予积分回馈,解决了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的困扰。“如今,我们每一栋居民楼都有群众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找得到的‘贴心人’,而且组建的‘特钢贤人坊’的服务项目达到了50余项,涵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开展服务到带动居民参与治理工作,中心湾社区还依托社区里的“小黑板”做了这样一项工作。那就是回应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通知参与社区议事工作。

“小黑板”前是社区打造的院坝“议事苑”,旁边还有个颜色艳丽的“吐槽箱”。社区居民彭荣富说,过去遇到什么事情是自己往社区跑,现在是社区主动往自己家门口跑。

前不久,小区一栋楼污水管网堵塞,居民向社区反映后很快就被召集在“议事苑”中进行协商讨论整改方案。因为涉及户数多,社区还带来了管道改建的专业人士和居民一同商量。很快,大家协商一致,拿出了可行的方案。

“涉及居民的利益,始终要掌握好‘群众语言’。”张义清说,设立“议事苑”以来,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变得越来越高,不仅提意见,还能讲出个“所以然”。而设立的“吐槽箱”,吐槽是是非非的事少了,建议小区美好未来的多了,“小会”能够善治“大事”。

随着一套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石井坡街道在中心湾社区打造的治理品牌基础上,还打造了“e党建”小程序,实现了党建工作一键覆盖、服务事项一键下单、任务清单一键领取、群众诉求一键反馈。

如今,在用“数据”跑路的潮流下,“小黑板”依然发挥着它在中心湾的基础性作用。小区居民来来往往也总会用眼睛多盯上一眼。“社会治理要有创新的‘新方法’,也不能放弃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土方式’,白底黑字,更像是社区党委给居民的一种庄重承诺。”张义清说。

“小屋子”里的大智慧

展开全文

位于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的美丽阳光家园社区,这是一个公租房聚集区,32栋楼近3万人。如何处理好里面的大小事,社区在里面搞了个“小屋子”。

在沙坪坝的社会治理工作中,除了让“党建扎桩、治理结网”,还有一项特色就是将“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融入其中。而美丽阳光家园社区里的“小屋子”便是一个很好的结合。

“小屋子”又叫“红岩小屋”,在这里开展工作的是由小区的党员、热心群众等组成的“红岩志愿者”,他们与物业、房管中心等辖区共建单位常态化在这里开展“红岩邻里守望行动”。

“春节刚过不久,我们还邀请了不少企业在这里开展招聘活动。”美丽阳光家园社区党委书记黎雅红说,社区务工人员多、就业需求大,把岗位送到群众身边,也是为他们提供一种方便。

“红岩小屋”的作用还包括了纠纷调解、义诊义剪、义务维修、文化体育等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大小事务需要解决、群众在社区生活有困难甚至有建议,也能在这里进行收集、整理、反馈。“我们力求将这个小屋打造成为‘民情前沿站’、居民沟通交流的‘主阵地’、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战场’。”黎雅红说。

在“红岩小屋”的先行先试下,井口街道如今还将“红岩志愿者”引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出“红岩阳光课堂”、“红岩银龄守护”等特色品牌,8000多名在册的红岩志愿者有声有色开展服务,让辖区老百姓有了更多幸福感。

目前,通过不断探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搞出了一套“互联网+智慧养老”的服务模式。从助餐、助浴、助洁、助购、助行、助医等全方位、智能化服务社区老年群众。里面的惠民影院,每周二、周四向居民免费开放,定期放映新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国产优秀影片、红色经典影片。

“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让社区一老一小都能得到保障。”黎雅红说,接下来,社区将依托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发动社工组织,针对特殊困难老年群众,做好志愿服务关爱活动,同时带动更多优质资源进入社区,让适龄儿童也能在社区“学有优教”。(张浩)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