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为什么没有李白(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中没有李白和杜甫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中没有李白和杜甫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唐)、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大的文学家,确实没有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名声天外的诗词大家。

“唐宋八大家”初听起来就是唐宋的八位“大文学家”的意思,而称得上“大家”一定是在文学上的顶尖人物,所以我们会对李杜的落选觉得有疑问,是不是这个“唐宋八大家”的说法有问题?

其实这个说法是没有问题的。

文学体裁不同

这八大家是指文学大家中的古文家,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择韩、柳等文人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上是“八先生文集”。明朝中期的古文家茅坤选辑《唐宋八大家文抄》共164卷,此书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就随之而流行。

为什么朱右会选择这八个人的文章成集?

因为这八个人都是散文大家。到了明朝,诗歌论政的地位早已下降,其实在宋朝的那些大佬们眼里,诗词也不过是末技,除了偶有讽谏、言志,于治国济世并没有多大用处。如何写好政论文,写好表达自己完整观点的文章才是作为对国家和社稷更有用人才的遴选标准。

所以,朱右的选文标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其实是选择高考作文指导材料。

咱们今天高考作文,不都是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嘛。所以这个传统,早已有之。

而李白、杜甫的成就都是在诗词上,即使再辉煌也不会跨境评选,更不能因为他名声大就让他当选。

文学风向类别

这是朱右选择这八位大散文家的另外一个原因。

就好比说为文论政,范仲淹的诗文很有家国情怀,放眼的也是国计民生,在政治上也能造福一方,而柳宗元感觉更多的是个人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尤其是散文大都是山水游记类,为何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内?而柳宗元却在唐朝二人中占了一个位置呢?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千古名篇,难不成连后面几位都比不上吗?

其实这就牵涉到朱右选文的另外一个规则。

大明初建,百废待兴,文人士子的风气崇尚的是积极向上,正本清源的文风特征。唐代选的两位,是对纠正六朝文风很得力的两位,韩愈、柳宗元。宋代选的,都是对纠正五代文风很得力的人,从欧阳修开始。范仲淹比他们要早,他的散文的骈体化倾向还是很明显的,这不太符合“古文”的审美标准。

我们说诗史的时候都知道纠正六朝浮华诗风的是陈子昂、初唐四杰,但是散文(古文)风气修正,正是中唐韩、柳二人。而宋朝的前几位同样也是五代文风修正旗手,最后增加的曾巩则主要是由于南宋程朱理学的昌盛,而朱熹对曾巩的文章特别喜爱,并经常引用。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经常以朱熹的理学为题,自然考试教辅中要侧重了。

所以我们看到的“唐宋八大家”这八位大家就都是文风清正,可做天下科举士子表率的古代散文大家。

至于李白和杜甫,就无缘教辅材料了,诗歌除外嘛。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为什么没有李白

李白,唐大著名诗人,有诗仙的称号,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自不用过多言语,可以说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奇峰。那么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中没有李白呢?本文中,我整理了其中的原因,欢迎阅读。

唐宋八大家没有李白的原因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李白的主要成就是诗歌而不是散文,所以不列入唐宋八大家。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少年成才,二十四岁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前期李白在仕途上一直不顺利,后结识了贺知章,经举荐李白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后安史之乱,李白流放夜郎。那时李白已经五十八岁,后来虽然逢大旱,朝廷大赦,李白得以赦免,但老年的李白生活相当窘迫。上元三年,病重的李白写完《临终歌》就与世长辞了。

李白主要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在他的诗里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用神奇的景象描述自我,喜怒哀乐都体现在诗句里。

李白不列入唐宋八大家,只是擅长的文学体裁与唐宋八大家不同而已,他在诗歌方面的文学成就是盛唐诗人“第一人”,对后代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简介

1.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2.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3.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4.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洵的代表作:《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5.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的代表作品:诗词《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有:赠刘景文等。

6.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苏洵)兄(苏轼)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

苏辙的代表作品有:《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7.王安石:

王安石(1021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