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平仄(关于古诗中的平仄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关于古诗中的平仄

古诗中的平仄介绍: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扩展资料:

古诗中平仄的辨别: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一、平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二、仄

1、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2、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3、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标准的七律吗ヤ9�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标准的七律。
我们用古韵平仄对比一下便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通平  ◆裳【下平七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狂【下平七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乡【下平七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平平仄穿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阳【下平七阳】
注意,古韵与今韵有若多不同之处。如“看”,古韵为平,今韵为仄等。

请分析杜甫诗<蜀相 >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韵律(平仄)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两首诗的格律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括号中是可平可仄,但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中除了平声韵脚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平声字。
两首诗中第一句的第五个字都是平声“何”、“收”,原本应是仄声,但这在律诗中是允许的,因为平声韵脚的句中最多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仄,所以不算犯规。
第一首中颔联出句第五个字应是平声,但用了仄声“自”,就违了韵,是个拗字,就需要在对句中救过来,所以对句第五字在本应是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空”,这叫拗救。
另外,有几个字必须说明,第一首和第二首第七句中的“捷”、“峡”在古代都是入声字,属于仄声;第二首第三句中的“看”字可平可仄,所以在这里不算违律。
只是第二首中首句尾字的“北”既不押韵,又是仄声字,这首诗的韵脚是“七阳韵”中的裳、狂、乡、阳,按说诗圣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但看来是找不到更合适的字了。其实虽然有这个瑕疵,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连用几个地名,却丝毫不显生涩,反而令人拍案叫绝,成为唐诗中的名篇和诗圣的代表作之一,可见有时格律并不应该成为创作的限制性因素,诗圣这样严于格律的大宗师也会偶尔犯规。
不知道以上解释是否令人满意,可能有些地方略微难懂,比如拗救之类,凑合着看吧。
平-1 仄-2
古诗的平仄讲究一、三、五不论(一三五字不讲究),二、四、六分明(二四六字上下局对应)。简单的说一声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1211121 1112211
2122212 2211121
1211122 2112211
1121112 1211221
2211122 1122211
2212112 2211221
1221122 1122211
1111111 221122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己亥杂诗》是七言律诗吗为什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是七言律诗,而《己亥杂诗》不是,《己亥杂诗》是七言绝句。
首先,七言律诗的定义是如下: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初,成熟于盛唐(特指成熟于杜甫,时盛唐诗人李白有七律八首,高适七首,王维二十六首,且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胡应麟“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意 , 一变也。高、岑、王、李, 风格大备, 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 又一变也。” ( 《 诗薮 》 内编卷五 ))。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韵。七言律诗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然后,我们再看这两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一,杜甫是唐代大诗人,是诗词格律的集大成者之一,杜甫对于格律把握还是很严的。这首诗格律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仄起不入韵的格律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