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现在小学一年级学生期末考试达到多少分才比较合理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现在小学一年级学生期末考试达到多少分才比较合理

一年级的孩子,期末达到多少分才算合理,一凡认为,人各有异,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取决于试题难度

试题难度不同,孩子们取得的分数自然不同,难度较大试题,分数肯定较低,我家孩子今年也上一年级,一般这个时候她能达到班级平均分以上我就满足了,如果题目较容易,至少要在90分以上。

第二、取决于孩子发挥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各种学习习惯还有待慢慢养成,孩子如果细心一点,考双百也是正常的,孩子如果稍有不慎,八十多分也是属于正常,所以关键还要看孩子的临场发挥。

第三、一凡建议

一年级的孩子,家长不要对孩子的分数看的太重,应该把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放在首位,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日后的学习都将受益匪浅,可以说受益终身。

1、认真的态度

凡事就怕认真二字,一个认真的态度,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日后的处事方面,孩子都讲受益。

2、细心的习惯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每次考试的题目可以说孩子都会,但总是容易丢分,其实比的不是谁学的更好,而是看谁更细心。

3、自我检查的习惯

很多家长有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发现孩子作业做错了,会直接告诉孩子哪个做错了,让孩子改正,其实一凡是不建议家长这样做的,因为考试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替孩子检查的,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培养孩子自我检查的习惯,他能够自己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才行。

最后,希望一凡的回答对你能够有所帮助,也祝愿孩子们学习进步,寒假愉快!

一年级下期末语文考了96分,数学考了99分,错题都是会的,用语言都能表达出来,怎么办

您好,我也是一个奶爸,但是我不注重孩子的分数,我只注重分数背后包含的东西。丢的分数通常反映出来几种情况:一点都不会、有点会、有点熟但是偶尔也会出错。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来看一看考试这件事情的本质,考试其实就是检验学生对这个学期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丢分了说明出现了以上的几种情况,那我们针对这个特点要做的其实就是帮助孩子全面掌控这个学期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反复的磨,最后不管考哪个考点都能做到不丢分。

那事情就很明确了,丢分说明对知识点还没有全面掌握,所以我们看到分数应该是帮助孩子去寻找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学习就是不断的学不断的验证会不会的一个过程。

一年级数学怎么抓细节

一年级数学在大人看来都不难,但是如果孩子不注重细节或者不理解题意就会错误百出。不理解题意的造成的失误多出现在难题,而大多数一年级数学题出错多体现在没注意细节,因此培养孩子认真审题,注意细节的能力尤其重要。

下面小徐老师就按专题来分类总结一下一年级要抓哪些细节,怎么抓细节问题。

一、0-20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数的认识”主要让孩子弄清楚:

1、用数字来表示实物的个数,建立初步的数与物的关系。计数时注意按一定顺序来数,并把每个数过的东西用铅笔轻轻划去,或者标上数字,以免有漏数错数的现象,教会孩子遵照一定的顺序来数数并作标记就是解决这部分问题、避免出错的细节关键。

题型如下图所示:对于复杂的数数计数问题,要教会孩子分层分步的去数,不要有任何遗漏的细节。

2、数的大小关系:要会正确使用“大于”“小于”号,能准确判断出一列数中比其中一个数大或小的数有哪些;能算出实物数量之间的“多少”和“和差”。

如下图所示:先按顺序把每一个数字分为“比13大的数”和“比12小的数”。可以每分一个数划去一个数,避免遗漏。“比10大比18小的数”先找出比10大的数,再比较一下是否也能满足比18小的条件,都能满足的数才是符合条件的数有:15、17、14、11、16。

3、找出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此类题的细节在于引导孩子先分析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加减和差”关系,看它们之间差1、差2、还是差5、差10等。再看和后面的相邻的数是否也满足同样的规律即可。

如下图所示:

4、认识个位数和十位数表示的意义。

例如:

1、个位数上是5,表示( ),十位数上是1,表示( ),这个数是( )。

2、十位数上是1,个位数上的数比十位数上的数字大5,这个数是( )。

这类题关键在于让孩子审题时一定要看清哪是个位上的数,哪是十位上的数,不能排错位置。并深刻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代表的意义。

二、20以内加减法专题

1、这部分多是计算,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真看题,算题的能力,很多孩子会看错“+”“-”符号,特别是加减混合的算式。

2、培养孩子将算式写清楚认真的习惯,有同学“0”因写得潦草自己竟然认成“6”等。这也是一个细节问题,把握不好难免吃亏。

3、多步的算式,要把前一步的算式得数先算出来并标在原题上,再进行下一步的计算,这样可以划繁为简,避免出错。

三、位置、图形和时间专题细节归纳。

这三类问题其实均源于生活,首先要让孩子多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分清前、后、左、右、上、下、中间;观察各个图形的特点,特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有几个面,各个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区别等。认识钟表分针、时针所代表的时间数,整点和半点、几点刚过,和快几点了之间的区别以及简单的整点的“加减”问题。

既然此三类问题来源于生活,就要结合生活实物来掌握,只有建立了对实物的真切认知,才能在数学题中合理联想和想象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下图的题型,只有正确分清左、右、中间位置关系才能准确无误的解答问题。

四、用数学加减法解决问题专项题

此类一年级分为两类:

1、看图列式题

此类题要引导孩子准确理解图中所画的数的“加减”关系,从简到繁建立准确的用加法解决问题还是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下图所示,两数间的加减关系解决问题题型:

引导孩子观察得出此问题是“求总数”问题用加法。而下图知道总数,求总数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解决问题。

较难一点题是加减混合看图列式题,如下图所示:此类题的教学细节在于引导孩子分步观察问题,分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先看图的左半部分,下车要用减法,即原来车上人数的总和减去下去的人数,再看右半部分,上车用加法,即在左面列出的算式“6-2”的基础上再加3.得出正确答案“6-2+3=7(人)”

还有较简单的一点的,思路细节和做法一样:

2、第二类题就是所谓的文字应用题。文字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引导孩子整体感知题意的能力,很多孩子题没读完就忙于写算式,造成没有准确理解题意而做错。

在读应用题时,虽然考试时要求老师读题,但因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做题速度不同,难免有些同学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读题速度,因此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孩子在没有把握时要反复读题直到准确无误的理解题意后再做题的习惯。

提高读题能力的细节:
1、指读

即用小手指着题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的逐字阅读。这样可以极大的解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2、反复读,完整读。

当题意没理解好,有疑问的情况下要反复读题直到读懂为止。

3、按照题意动笔画一画。

例如“排队问题”:(1)前面有8人,后面有9人,这队一共有多少人?

要引导孩子去画一画图来理解题意,这只队伍的人数包括“小明前面+小明后面+小明自己,如下图所示:

此类题汇总画图练习如下:还有:(2)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