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更名北马其顿(马其顿正式更名“北马其顿“后有何意义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马其顿正式更名“北马其顿“后有何意义

6月17日,希腊与邻国马其顿签署历史性协议,解决了缠扰两国27年的国名问题。根据协议,马其顿国名将更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希腊外长科齐阿斯与马其顿外长迪米特罗夫当日签署了该协议。在协议上签字的还有作为谈判调停人的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马修·尼米兹。 

马其顿与希腊之间就马其顿国名问题的僵局持续长达20多年。马其顿1991年宣布独立,并于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名义加入联合国。此后,马其顿对内对外使用宪法国名“马其顿共和国”。 

希腊认为,马其顿的国名暗示马其顿对希腊北部马其顿省存在领土要求,要求其更名,不然就将继续阻碍马其顿加入北约和欧盟。欧盟呼吁马其顿与希腊尽快解决国名争议,以便开始入盟谈判。 

报道称,该协议具有历史性意义,它不仅结束了两国长期以来在巴尔干地区存在的纠纷,同时也为马其顿加入北约和欧盟打开了大门。

来源:澎湃新闻网

希腊为何逼迫马其顿改名为“北马其顿”

很多人认为马其顿是被希腊逼迫改名为北马其顿的,但是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希腊的逼迫所以才改名为北马其顿的。

马其顿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这个国家他在历史上是很强大的,但是因为这个国家后期并没有发展地很好,所以当亚历山大大帝死了之后,整个马其顿帝国就分裂了。当马其顿帝国分裂了之后,曾经被多个国家统治过,最后在19世纪,奥斯曼帝国不得不把马其顿分给其他三个国家。

马其顿这个国家的原名是马其顿共和国,在马其顿被这三个国家划分了之后,结果被他们被命名为了各种马其顿,而希腊也坚决反对马其顿继续使用马其顿共和国这个国名。

希腊人也是一直认为马其顿帝国自古以来就是希腊历史的一部分,所以希腊人也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当作马其顿帝国应有的继承者,而现在的马其顿帝国却是拉斯夫人建立的国家,而里面的国民也并不是马其顿王国的后裔了,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也不应该用马其顿共和国作为国名。

之后在马其顿独立了之后,就一直想报美国的大腿,想加入到北约当中去。在马其顿帝国成功的加入了北约之后,马其顿就正式改名为北马其顿了。

希腊与马其顿隶属两个国家,希腊为何逼迫马其顿改名为“北马其顿”

这个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为马其顿这几个字对于希腊人来说就像是大秦帝国对于我们来说。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周边出现一个叫做大秦帝国的国家,我们会是什么想法,并且这个大秦国还是由一群外族人建立的,现在的马其顿共和国也是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古马其顿是属于希腊文明的,主体民族也是希腊人,而现在的马其顿国的主体民族是斯拉夫人。所以就算从民族问题考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希腊人认为自己才是马其顿帝国荣耀的继承者,这并非空穴来风。希腊人认为马其顿共和国在挑战希腊人的“底线”,共和国的国旗初期用“维伊纳的太阳”(即十六道光芒的太阳)图案,正是当年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所使用的。

更让希腊不可忍受的是,共和国居然在首都树立了一座形似亚历山大大帝的雕像,把马其顿国家队的主场以亚历山大大帝父亲—腓力二世的名字命名,这更加激怒了希腊人,他们表示马其顿此举是窃取希腊的历史。

为了逼迫改名,希腊可谓是无所不用其级。1994年2月,希腊对刚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马其顿共和国进行经济封锁,并禁止共和国使用希腊沿岸的各个港口,这对于深处内陆的共和国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在希腊经济封锁的压力下,马其顿共和国最终做出了第一次让步,将国旗改成了太阳向四周发射出八道光芒的旗帜,而不是十六道。为了打消希腊的疑虑,随后,马其顿共和国通过修改宪法,重申对邻国领土没有任何主张,以换取希腊经济封锁的解锁。

北马其顿和马其顿是一个国家吗

北马其顿和马其顿是一个国家。
北马其顿是由马其顿更名而来的,全称是北马其顿共和国,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南欧内陆国,东临保加利亚,北连塞尔维亚,西接阿尔巴尼亚,南毗希腊。
北马其顿共和国中部有瓦尔达尔河流经,该河注入爱琴海,瓦尔达尔河流域占其国土大部分,有黑河、布雷加尔尼察河、普契尼亚河、特雷斯卡河等支流。西部地区分属黑德林河和代沃利河,最终注入亚得里亚海。黑德林河上游分布有奥赫里德湖,代沃利河上游分布有普雷斯帕湖,两湖均为北马其顿与阿尔巴尼亚的界湖。

中国为什么要把马其顿改称北马其顿

1月11日,联合国正式成员国--马其顿共和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议会投票,表决通过将国名由“马其顿共和国”(Republic of . Macedonia)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

一、建国第一天,马其顿就陷入“我叫什么”的困惑

《论语·子路三》中,孔子的学生子路受“雇主”卫国国君委托,请教老师“将奚先”(治理国家什么是最优先事项),孔子掷地有声地表示“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认为堂堂一个国家,“名正言顺”是第一位的当务之急。

然而作为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6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的马其顿,似乎自建国第一天就陷入了“我到底叫什么名字”的困惑。

尽管这个年轻的国家在独立后不到两年便获准加入联合国,但国名却在联合国“花名册”上变了模样--成为拗口冗长的“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而在马其顿共和国自家,大家仍继续管自己叫“马其顿共和国”。

如今有将近140个国家和众多国际组织承认,马其顿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但在国名方面却各叫各的——

133个国家和马其顿自己,管这个国家叫“马其顿共和国”;

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叫它“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或者简称之为“FYRM“;

引人瞩目的是,马其顿的南邻--希腊,在称呼这个邻国时尽量回避“马其顿”这个单词,习惯于称之曰“那个北边的邻国”、“那个国家”。

问题就出在希腊身上。

▲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老城夜景,瓦尔达尔河南岸的辛塔尔区是该市的中心。图片来自 视觉中国。

二、 “虚胖帝国”走过的兴衰路

说起“马其顿”这个名字,熟悉世界历史的人并不陌生--

在古代史上“希腊”并非一个统一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或“一个世界”,在这个拥有相近文化的“世界”里,有雅典、斯巴达、叙拉古、科林斯等大大小小的城邦国家。

马其顿则是希腊“世界”中位于北方、以萨洛尼卡为中心的一个邦国。

希腊和波斯人开战之初,马其顿原本是波斯的附庸,但很快“倒戈”回到希腊人阵营中,并在公元前4世纪趁雅典、斯巴达两个大国争斗两败俱伤而崛起。

一代英主亚历山大大帝一度带领这个王国席卷希腊,攻灭波斯,直抵尼罗河和印度河流域,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但好景不长,这个“虚胖”的帝国“消化不良”:在亚历山大死后分崩离析被“打回原形”:

留在本土的马其顿王国在公元前2世纪被罗马征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