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实验现象(安培,奥斯特和法拉利分别发现了什么现象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安培,奥斯特和法拉利分别发现了什么现象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即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又称之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发电机和电动机都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和永磁体周围一样都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本质——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是电荷定向运动产生的,所以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实质上是运动电荷产生的。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上课时,无意中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他突然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
显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如果在直导线附近(导线需要南北放置),放置一枚小磁针,则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将发生偏转。这一现象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ansChristianOersted,1777—1851)于1820年7月通过试验首先发现。
从判定电流周围磁场方向的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认识磁场的方向性及磁感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了解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磁感线,以及条形磁体和马蹄形磁体磁场的磁感线,进一步认识磁场的方向性。

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奥斯特实验表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和永磁体周围一样都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本质: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是电荷定向运动产生的,所以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实质上是运动电荷产生的。

奥斯特实验内容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上课时,无意中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他突然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

显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如果在直导线附近(导线需要南北放置),放置一枚小磁针,则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将发生偏转。这一现象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于1820年7月通过试验首先发现。

从判定电流周围磁场方向的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认识磁场的方向性及磁感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了解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磁感线,以及条形磁体和马蹄形磁体磁场的磁感线,进一步认识磁场的方向性。

奥斯特实验说明

由于地磁场的存在,要使磁针明显偏离原来方向,导线中必须通较强的电流(约5~10安),这样强的电流一般可以采取触接电池两极引起短路获得。因此,实验相当于电源外部短路,电源将受到损坏(干电池内电阻较大,以使用干电池为好)。实验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仅仅是为了获得短暂的大电流而采取的变通办法。为保护电源,电路中应串联滑动变阻器限流,而且通电时间要短。

导线必须南北向放置,如沿东西向放置力矩为零,不偏转。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奥斯特实验结论现象

(1)奥斯特实验的结论是: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实验k支持此结论的现象是通电后,旁边的多磁针发生偏转.如果移走多磁针,磁场是依然存在的,故该结论仍成立;
(1)在奥斯特实验k,如果改变通电导线k的电流方向,可观察到多磁针偏转方向发生改变,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故答案为:
(1)磁场;&nb多p;通电多磁针发生偏转;&nb多p;成立;
(1)多磁针偏转方向发生改变;&nb多p;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什么是奥斯特实验

奥斯特实验就是通电导线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运动: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和永磁体周围一样都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本质——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是电荷定向运动产生的,所以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实质上是运动电荷产生的. 从判定电流周围磁场方向的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认识磁场的方向性及磁感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了解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磁感线,以及条形磁体和马蹄形磁体磁场的磁感线,进一步认识磁场的方向性.

奥斯特实验物理意义和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意义.

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和磁之间有联系,即电能转化为磁能。
法拉第电磁感应则是把磁能转化为电能
我不知道磁能电能说法是不是正确
他们之间的意义就是:前者发现电转化磁,后者发现磁转化为电。

奥斯特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在直导线附近,放置一枚小磁针,则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将发生偏转.
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和永磁体周围一样都存在磁场.

奥斯特实验中为什么导线南北放置,小磁针怎么偏转

因为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分布在一种以导线为轴的同心圆柱面上(磁场方向可用右手定则判断,大拇指指电流方向,四指弯曲指向磁场方向),小磁针自然静止时是指向南北方向的,如果导线沿东西方向放的话产生的磁场对小磁针的力矩为零,不会观察到小磁针偏转的现象。

只有当导线南北放置时,导线产生的磁场对小磁针的力矩不为零才有可能观察到小磁针偏转的现象。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导线通电后,磁场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的指向将和导线方向垂直。

扩展资料:

实验的内容

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上课时,无意中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他突然发现了一个现象。 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

显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如果在直导线附近(导线需要南北放置),放置一枚小磁针,则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将发生偏转。这一现象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于1820年7月通过试验首先发现。

从判定电流周围磁场方向的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认识磁场的方向性及磁感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了解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磁感线,以及条形磁体和马蹄形磁体磁场的磁感线,进一步认识磁场的方向性。

奥斯特实验的缺点

奥斯特实验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1820年奥斯特做此实验前,人们对电和磁的认识一直是单独的、孤立的,奥斯特实验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电和磁的联系。从教学上讲,能否做好奥斯特实验是学生能否学好电磁学的关键。

但教材对此实验的设计效果并不明显,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直接连接并放在演示磁针的上方,会发现磁针几乎不动,很多教师采用将演示磁针换成微型磁针来做此实验,通电后磁针转动但转动幅度仍不大。

此种改进虽勉强可行,但降低了实验可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