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个中国年,韩国人不爽,越南人也翻脸了
发布时间: 2023-07-11

作者:碧落清遥

文章转自公众号:环球情报员(ID:huanqiuqby)

爆竹声声响、家家逢喜庆,起源于中国的农历新年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是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部分国家及广大海外华人群体共同庆祝的节日。

在海外,Chinese New Year是最常用的中国新年译名,除此之外还有Lunar New Year与之并用,二者指代并无实质区别。

可近些年在韩国与越南的搅动下,这两种译名变成了对立的文化IP,进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战争。

▲ 韩国总统夫妇祝大家“韩国新年”快乐

2022年,时任英国首相的约翰逊使用Lunar New Year(阴历新年)祝福新春,而不是此前英国政府惯用的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中国元素被刻意模糊,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也较多使用Lunar New Year。

展开全文

▲ 英国首相改用“阴历新年”

韩越两国从官方到民间发起了为新年“正名”的行动,要求废止颇具中国特色的Chinese New Year,改用意义更多元包容的Lunar New Year,加强韩越在农历新年中的主导性。

Lunar New Year与 Chinese New Year如何从并存走向对立?为盗取农历新年IP,韩越两国又有哪些举动?

▲ 大英博物馆“韩国新年”活动

源出中华

Chinese New Year与 Lunar New Year,前者强调农历新年的发源地,突出中国元素;后者则是以历法来命名,弱化中国印记。

要驳斥韩国与越南的行为,就必须说说产生农历新年的基础——历法。当下全球通用三种历法,既阳历、阴历、阴阳合历。

▲ 太阳历以太阳为参照物

阳历以太阳为参照点,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全年长度在365天左右。目前国际通用的现代公历(西历)就是最典型的太阳历。

阴历则是以月亮为参照,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个月,满12个月为一年,长度约为354天。目前中东地区广泛使用的伊斯兰历就是典型的阴历。

Lunar意为月亮的、阴历的,Lunar New Year既阴历新年。可实际上中国传统新年依据的历法是阴阳历(Lunisolar)。

▲ 不同的月相

阴阳合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标准划定年的长度,月份和日期划定则依靠月亮。除中国农历外,佛历、藏历等也是阴阳合历。

年本是时间单位,《说文解字》中对“年”的定义是“谷熟也”,说明了年节与农业社会的紧密联系。庆祝年节,寓含着对新一年的美好希望,年从单纯的时间单位变成了节庆。

▲ 年,最早是人背着庄稼

夏商周三朝的岁首并不相同,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以取代此前的《颛顼历》,新历法确定的“正月为岁首”一直延续至今。

汉朝称农历新年为岁旦、正旦或正日。汉代保留了先秦敬神奉祭的新年习俗,到魏晋南北朝,演化出守岁和拜年的习俗。南朝梁的《荆楚岁时记》就有“悉正衣冠,以次拜贺”的记载。

▲ 汉代《四时月令》关于新年的记载

从秦汉到两晋,强大的中原王朝带来的文化外溢,让中国农历新年习俗从黄河流域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后,汉朝就征服了今越南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年节习俗随之传入这两个地区。

隋唐时期,年俗文化更为丰富。物质生活的富足让农历新年褪去了祭祀仪式的神秘性,更具生活性和娱乐性。

▲ 唐代过年七天乐

唐朝称农历新年为“元正”,此时中华文化在东亚如日中天,并不会产生所谓的Chinese New Year与Lunar New Year之争,周边国家在年俗上全面模仿中国。朝鲜半岛最早的新年官方记载,还是出现在中国史籍《旧唐书》中。

《唐会典》记载,农历新年唐朝放假七天,人们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官方组织的驱傩仪式也有了节日庆典的味道。

▲ 大傩

从7世纪起,朝鲜半岛政权一直接受中国王朝颁赐的历法,既受正朔。朝鲜半岛以正月为岁首,年节时间与中国亦步亦趋。

在15世纪韩语发明前,新罗王朝贵族留下不少记述新年的汉语诗歌。除了与中国相同的守岁拜年等,当地人还会弹伽倻琴,吹洞箫,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

▲ 压跳板

仰慕中华文化的日本也派来遣唐使,主动融入汉字文化圈。公元692年,日本开始实行中国南朝刘宋时期编修的《元嘉历》,年节习俗随着农历一起传入日本。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分裂的五代十国开始了,被中国直接统治10个世纪的越南北部趁机自立。

▲ 五代十国

10世纪的朝鲜半岛也发生政治剧变,高丽取代新罗。宋朝虽然没有唐朝那般强大的国力,但农历新年早已在整个汉字文化圈扎根。

变局漩涡

13至20世纪,中国历经元明清三个大一统王朝。尊崇中华的思维仍在影响中国周边国家。中国封建王朝建立起来的宗藩体系及汉字文化圈在维持了数个世纪后,遭到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严重挑战。

1842年,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击败了清帝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降临东亚。短短半个世纪列强就将中国的宗藩体系打得粉碎,将东亚纳入近代殖民体系,各国年节习俗受到巨大冲击。

▲ 清朝宗藩体系

1854年2月,美国凭借武力恫吓迫使日本德川幕府签署《神奈川条约》,强行打开了日本国门。

为避免沦为殖民地,日本的维新志士联合下层武士在1868年推翻了德川幕府,天皇地位再度尊崇,资产阶级开启了向列强学习的明治维新。

▲ 明治维新

为实现脱亚入欧的目的,日本不仅在经济、军事上向西方靠拢,还在文化上逐步西化。

1873年,日本宣布废除使用了千余年的农历,改用西方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现行公历)。新年、清明等节庆一并保留,但均按照公历日期举行,日本的新年一下子挪到了公历1月1号。

▲ 日本长时间使用中国历法

日本明治维新的同时,中国也进行了洋务运动,但统治者只注重军事武器等外在变化,让洋务运动收效有限,庞大的国土和资源让列强垂涎欲滴,他们仍把中国作为主要入侵目标。

1884年,法国为吞并越南,同越南的宗主国中国爆发了战争。清军虽取得镇南关大捷,整体战局仍不利于清朝。中法遂签订新约,清朝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 中法战争

1895至1905年,日本相继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获胜,进而独霸朝鲜半岛。

1910年,日本强行吞并朝鲜半岛,朝鲜流通的中国旧历被废。在推行日语教育的同时,日本还要求朝鲜人过公历新年,试图在文化上同化朝鲜。

朝鲜模仿中国,将农历新年称为元旦、岁首或元日。日本强行将元旦挪到公历1月1日,将农历新年改称新正,并逐步废止。

▲ 日本崛起

与此同时,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愈发稳固。为削弱越南人的民族意识,法国强行推广用拉丁文记标记越南语(既如今越南国语字)。1918年,越南废除汉语的官方语言地位。

朝鲜与越南遭受着严酷的殖民统治,传统文化遭到巨大冲击,朝鲜和越南民众把过农历新年看做对抗殖民统治、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手段。

▲ 越南喃字、国语字(括号内为英文)

到20世纪初,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朝贡体系崩塌、西方列强入侵,让这个古老的帝国堕入深渊。

大量无地农民为求生存被迫迁移,形成了近代中国三大移民潮——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 下南洋

下南洋大潮中,大量两广闽浙的中国人来到东南亚。他们主要流向经济相对发达、有劳动力需求和市场吸引力的新加坡、马来亚、泰国,并在当地形成规模庞大的华人群体,农历新年也随之成为新马泰的重要节庆。

除了将英国的殖民地新加坡和马来亚,大批华人劳工还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成为最早移民美国的亚裔族群之一。

▲ 华工

为了和西方的公历新年做区分,扎根海外的中国农历新年有了外国译名。20世纪初,美英等国及其殖民地产生了Lunar New Year、Chinese Calendar New Year(中国农历新年)的叫法。但是最通用的莫过于直接加上“中国的”Chinese New Year。

清朝覆亡后,一大批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阻碍了本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农历新年等一系列传统文化被扣上“封建糟粕”的帽子。

▲ 青年知识分子

清朝时农历新年被称为“元旦”,北洋政府推行公历后,模仿日本将公历1月1号称为“元旦”,农历新年则被袁世凯改名为“春节”并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袁世凯和蒋介石分别在1913年及1929-1933年以政令形式禁过春节。由于农历新年积淀深厚,百姓不认可公历新年;外加抗日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需要,废止农历新年最终不了了之。

▲ 袁世凯与蒋介石

“文明小国”

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和越南相继取得独立,又在美苏冷战下陷入分裂。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