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清明节(清明假期,你到了哪里旅游说说你在旅游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清明假期,你到了哪里旅游说说你在旅游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谢谢邀请!

第一个问题,准确来说,清明假期哪里也没去成。第一天带孩子和父母一起回老家祭祖,第二天和第三天都加班拍新闻。

第二个问题,最难忘的一次旅游发生在上大学期间,忘记是2015年了还是2016年。大学有一个同学是江西上饶铅山县的,我们国庆假期几个男生,没有女生,一起去他家玩,在他家呆了两天,他家离三清山比较近,我们又一起去爬三清山。

我们到山脚下已经是中午了,由于山比较大,一下午肯定爬不完,我们决定晚上在山上住,早上早点起来看日出。

三清山非常漂亮,我们也爬的很开心,但是到了晚上七点左右,天下起了雨,我们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因为没有想到山上的房子非常贵,要300到500一晚上,我们学生又没有很多的钱,便宜点的没有房间了。当初我们几个男生爬了一下午了,非常累非常累!但是没办法,只能用手机微弱的光照着一直爬,幸好碰到一个小农家旅店的老板,他说他家有房间,是通铺比较便宜,一晚上一个人50。我们商量了下决定去他家住,由于他家在我们爬山的下山方向,我们又往下下山。导致三清山的一线天我们爬了两次。由于晚上下了小雨,我们早上也没看成日出,不过早上起来,雾蒙蒙的,像仙境一样,景色非常漂亮!!虽然我们再次爬了一次一线天,但是心情仍然很激动!

后来,工作的时候,再次去了一次三清山,不过没有第一次好,人超多,水也不清澈了,非常脏!

中国人心有千千节,清明节即将到来,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和人

谢邀!习俗的演变,跟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关系。

从我记事起,就已经知道,清明节在我们那里并不是很重要。不过是出嫁的姑娘们回到娘家和娘家人一起给逝去的亲人上上坟,烧烧纸,叩叩头。因为我们那里流行一句俗语“年小月半大,清明说白话”。这就是说,一年中所有的祭祀活动,最重要的是“月半”。

“月半”亦称“中元节”“鬼节”。每年阴历七月十五前几天,所有人见了面都会问一句话,“封纸壳”了吗?这纸壳类似于今天的快递邮件。每一个封包里都是裁好的一沓纸钱(火纸),外面包一层白纸。手巧的人不用浆糊之类,也会包得整整齐齐,四角周正。

包好之后,如果自己家里有人会写毛笔字的话,就不用求别人了。否则还得请别人来写,酒饭招待。写的内容格式很固定,但称呼一定不能马虎。我大略知道,自己的父母,分别可称“考妣”,也就是成语“如丧考妣”中的“考妣”二字。由此而上推,就有“祖妣”“祖考”之类,不留心,不知道,其实人的亲缘关系里,旧时的称呼还真有些学问。比如,拜干爹形成的关系,干爹去世了,作为义子,祭祀活动中写出来的称呼就是“孝关男”。我想这个“关男”大概与义薄云天的美髯公关羽很有关系吧。

“中元节”把写好的纸封要在太阳落山后,用家中的圆的篾筛子端上。盛上饭菜。菜里必须有韭菜,冬瓜,马齿苋,一样不会少。烧这些“纸壳”是不到墓地去的。择一处僻静的地方,见到十字路口,就点起来。一边烧,一边口中念叨逝去的那些人的名字称呼,让他们快来收领钱财,然后诉说一些家长里短,祈求他们保佑家人平安。最后完了,望不同的方向磕头,拿手里的筛子在余烟中撩一撩。说一句“烟子一秋(音),万事无忧”,这才转身回去,大功告成。

作了这么多介绍,与题目要求不搭,但我们那里确实如此。不过清明节踏青上坟这些年还是很热闹。很多在外面的人都回家来,有许多人开车回来,路上人来车往。走路的人,也有点行色匆匆的样子,手里都拿着大把的塑胶花。还有火纸礼花鞭炮之类。一般开销还不算少的。

上坟的时候,往往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也多是亲戚家人。大家说着讲着就来到墓地。有些人家会带上工具,砍砍坟头的树枝,割割毛竹茅草之类。也算为亲人做了一次整理吧。祭祀活动完了大家默默离开,回家该怎么玩就怎么玩。还是活着的人过节有意思!

“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清明节:聊聊令你难忘的人和事

谢谢邀请。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从古至今,清明不仅是祭祀先人的节日,也是外出游玩踏青的日子。记忆里,最深刻的莫过于“荡秋千、做面燕、放风筝、吃鸡蛋”等习俗。

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宽裕的活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虽然在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还依稀可见有荡秋千和放风筝的,但却是寥寥无几,此时,儿时的记忆却随着清明的来临而逐渐清晰起来。

以往的清明时节,很多农村的场院里两棵大树上,都会拴上一根很粗很长的绳子,绳子的最下端会绑上一块木板或蒲团,女孩子们就会坐上去,然后两只手分别抓住两头的绳子,两腿下垂,然后男孩子们就在后面推,随着推力,女孩子们两腿向前伸出,像一只蝴蝶般的飘了起来,于是,女孩们快乐的笑声也飘散开来。

据说,秋千荡的越高,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越过越好。于是,女孩们放下矜持,兴高采烈的荡起了秋千。

再是吃面燕,以青岛为例,在早些时候,青岛地区就有清明吃面燕的习俗。面燕形态各异,五花八门,有单头的、有双头的、有双翅的、也有别翅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就是大燕背小燕。

还有放风筝的。关于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称为“纸鸢”,到了五代时期,纸鸢乘风上天,因纸鸢上系以竹哨,迎风发出哨音,其声如筝鸣,故改名为“风筝”。

现在很多地区在清明前就开始放风筝了。风筝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鹞子,有老鹰,有蜈蚣,有燕子等等。

再就是最有趣的当属碰鸡蛋了,记得儿时的时候,清明这天一大早,妈妈给煮了很多的鸡蛋,上面用彩笔画着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笑脸,我还特意挑了几个看上去不错的鸡蛋,蹦跳着就去跟小伙伴们碰鸡蛋了。

所谓的碰鸡蛋就是彼此拿出自己的鸡蛋,互相碰撞,然后比谁的鸡蛋硬,碎了就算输,输的一方就把碎的鸡蛋给赢的一方吃。几场比赛下来,我不输也不赢,算是“打了个平局”。

当然了,清明的习俗很多,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祭奠先祖,踏青出游等,这里就不一一赘叙了。

你和你同事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

实话实说,这个问题成功勾起了我的回忆。

2014年,我在一个私立学校任教,学校新招录了一批新老师。作为学校里为数不多的男老师,自然关注度比较高。她属于我喜欢的类型,长得乖巧,我可谓是一见钟情。幸运的是我们被安排教同一个班,她也对我有好感。我们那会儿天天QQ聊天到十点多,增加感情。但是我们又害怕万一谈不成了尴尬,于是决定俩人表面上装作普通同事,也不公开。

那段时间我们感情增温,我们都住学校宿舍。晚上她的室友回家的时候宿舍只剩一个人的时候,她的宿舍就成了我们私会的天堂,我们感情逐渐升温了。那段时间是最快乐的时候,上班工作也有劲,心情也好。

后来我们逐渐发生分歧。我的工作只是老师,她家人和她本人不很乐意。我来自农村,家里条件也一般,最后她选择了用一种伤害人的方式分手。分手后,我正好省考进入了面试。那段时间我把精力投入到了准备考试中,也是为了减弱分手痛苦。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通过了。

她和我分手后又相亲见了好几个男人,但都不钟意。看到我考上公务员后,又想回头了,但是我坚决不回头了。时间一晃好几年,我也结婚了,没联系过,成回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