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倭寇真的都是日本人吗?戚继光的英雄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倭寇真的都是日本人吗

不仅不是,还正好相反,戚继光打的所谓倭寇只有少部分是日本人,更多的是中国人

首先我们来看看倭寇的定义

日本在古代时期被我国称为倭国,而倭寇则指的是骚扰我国沿海边界一带的海盗。在明朝时期,国家经济日渐繁荣,而对岸的日本却生活在战乱之中,因而很多日本人下海为寇,做起了海盗,并对明朝的沿海地区虎视眈眈。

到了嘉靖时期,倭寇已发展得十分壮大,对沿海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因而才会出现嘉靖帝派戚继光镇压倭寇之事。也正是如此,人们一说到明朝的倭寇,自然而然的就会认为倭寇是日本的海盗了。

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的查看历史资料,就会发现明朝倭寇不仅仅指的是日本人,其中还包括了大量中国人。

明朝倭寇包括那些人?

嘉靖时期,朝廷派遣的抵御倭寇的官员王忬曾向嘉靖帝上书道:“臣询访在海贼首约有百人,其雄狡著名者,徽州王五峰、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

这里我们看到,王忬所说的海贼全是徽州、宁波、漳州、泉州的人,没有提到一个日本人,由此可知,日本是开启明朝倭寇先河者,而更多的则是明朝的人在其中浑水摸鱼。

此外,我们再来看一下戚继光镇压倭寇事件的始末。嘉靖二十六年,明朝的统治者采取海禁的措施,导致沿海地区人们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其中还包括了官僚与地主阶级,因此这部分人在围剿倭寇上不是那么的用心,这也为汪直为首的倭寇集团的发展带去了契机,此后便爆发了“倭患”。

嘉靖二十八年,明朝政府正式将汪直等人的海盗集团命为倭寇,并多次派人镇压,汪直入狱死亡后,海盗集团因没了约束更加猖狂,直到嘉靖四十年才被戚继光镇压下来。

因此,明朝的倭寇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日本人只占少数。

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英雄事迹:1561年在台州大胜倭寇,次年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解除东南倭患。1567年调往北方镇守1548年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自戚家军成立开始,他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10余年,大小80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人物介绍: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25岁任都指挥佥事,27岁被调往江浙闽一带抗倭,39岁奉昭北调蓟州,56岁被调往广东,第二年报病请退,回归故里蓬莱,万历十五年腊月初八病逝,终年60岁。他的一生金戈铁马、转战南北,为中国的抗倭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戚继光综合能力能不能进历代武将历史前五

别说挤进前五,前十五恐怕都有难度,戚继光虽然战功显著,但是没有参加过大规模战争,没有过指挥大军团的经验,而且因为所处时代不同,戚家军遇到的敌人主要是在日本都上不了台面的倭寇海盗、式微的蒙古武装牧民,和朱元璋时期对战的蒙古大军、岳飞时期对战的女真铁骑、李唐时期对战的突厥军团、汉武帝时代对战的匈奴控弦者有本质的区别。况且中国古代战争规模的顶峰时期是在战国时代,动辄百万大军厮杀鏖战,光这一时期的名将估计前十五就挤满了,然后还有楚汉争霸时期的项羽、韩信,两汉时期层出不穷的诸如卫青、霍去病之类的战神,这基本就三十开外了,然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又批量产生了一堆优秀将领,戚继光五十肯定挤不进去了,到隋唐,哪吒他爹李靖这帮人又组团来了,五代时期还出现了“将不过李”的李存孝,宋朝虽然名将不多但有韩世忠、岳飞这种级别的,好不容易到了明朝,戚继光能腆个大脸说他比徐达、蓝玉、朱棣什么的强吗?妥妥的一百开外!有人说戚继光因为著了两本兵书,所以不是一般的牛,难道古代军事大家写的少吗?只是很多没有流传下来而已,戚继光是占了年代近的便宜。当然,我这里只是客观地分析,并没有贬低谁的意思。戚继光扫除倭寇,作为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

据说抗倭名将戚继光晚景凄凉,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是杰出的军事家。

1544年,17岁的戚继光袭父职,做了登州卫指挥佥事,相当于正四品官员,辅佐指挥使,分管训练和军中的纪律等工作。

戚继光后来参加了山东的乡试,中了武举人。1553年,他升了职,负责山东沿海的抗倭任务。后来他又被调往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前后抗倭12年,扫平了祸害沿海地区多年的倭患。后来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的入侵,也长达16年。戚继光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得了风湿关节炎。又因操劳过度,得了肺病。1587年12月28日,戚继光去世,时年60岁。

戚继光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得明军水路装备的水平在当时领先世界。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戚继光为保卫明朝江山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他的晚景确实很凄凉。这是为什么呢?

一、仕途失势:戚继光的“伯乐”张居正去世并被清算,戚继光受到牵连。

1582年6月,明朝最有权势,而且功绩卓著的宰相张居正死了。因为张居正生前曾经搞过翻天覆地的改革,也曾触犯过皇帝和贵族的利益。因此,他死后四天就开始被清算。

而张居正是戚继光的伯乐。戚继光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并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离不开张居正的提拔与赏识。而且戚继光与张居正私人关系也很好,因此,戚继光也受到了张居正一事的牵连。

张居正死后不久,戚继光也从保卫皇城的关键岗位调到了无足轻重的岗位上了。

1584年,清算张居正的运动达到最高潮。戚继光向皇帝诚恳地提出退休的申请,希望以这种体面的方式保全军人的荣誉,然而万历帝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宣布戚继光为张居正的党羽,并予以革职。这个为国奋战了几十年的老军人,不得不在屈辱与悲凉之中,黯然离开自己默默奉献了几十年的岗位,返回故里。

二、夫妻失和:相伴大半生的妻子与戚继光分道扬镳。

戚继光的结发妻子王氏本是贤惠之人,而且通情达理,早些时候生活困难,她曾卖掉自己的首饰,置办酒菜招待客人。买回一条鱼,自己只吃鱼头和鱼尾巴,鱼身留给丈夫。

戚继光在浙江抗倭时,王氏与戚家军亲属留守的城市,守军很少。有一次,突然有大批倭寇前来攻城,情况很危急。王氏说服守城的官兵动员城中的妇女儿童,穿上戚家军的服装,站在城墙上,现实演绎了一回诸葛亮的“空城计”。敌人果然上当,搬兵回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都大赞王氏聪明果断,有勇有谋。

王氏贤惠,也驭夫有术,她与戚继光的感情也很好。戚继光在军中是有名的“妻管炎”。

王氏一生没有生下子嗣,戚继光不敢明目张胆地纳妾,就背着她,偷偷娶了三个小妾,并生下了五个儿子。王氏得知后怒不可遏,一向惧内的戚继光只好下跪求饶。

王氏心软,与戚继光抱头痛哭,二人和好,并把戚继光的一个小妾所生之子作为王氏的儿子抚养。可是这个儿子偏偏又去世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戚继光这时候又丢官去职,落魄还乡。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王氏万念俱灰,再不念及夫妻情份,抛下年老多病的戚继光毅然离去,并卷走了全部家财。

女人恩断义绝起来,也是很决绝的。这真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少年夫妻老来伴。王氏离家,使得戚继光的生活失去了主心骨。他变得颓废、自暴自弃,在无助和绝望中苟且度日。

三、孤独离世:戚继光晚年得了肺病,因贫病交加,在痛苦中死去。

戚继光晚年得了肺病,久病不愈,再加上家里一贫如洗,到最后连请医抓药的钱都没有。况且,妻子的离去,使得他身边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戎马一生的戚继光,英雄末路,再也没了昔日的风采。他像一只受了伤的孤独的猛兽,独自在角落里舔舐着流血的伤口。

1587年12月的一天,一代名将戚继光在孤独中溘然长逝,终年60岁。

戚继光征战一生,为了江山社稷肝脑涂地。但是晚年时期,因为张居正被清算,万历皇帝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