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百万德军兵临城下,斯大林为何还要在红场举行大阅兵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49年10月底,苏联首都莫斯科军情危急!

德国以162个师,300万兵力,3400辆坦克,7000多门大炮和数千架飞机,分三路发起了进攻。

因为并没有进入战备状态,苏军顿时被打得溃不成军连连后退,伤亡十分惨重。

斯大林

见此情况,莫斯科军区和莫斯科防区司令赶忙向最高统帅斯大林报告情况,而听完他们的报告之后,斯大林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如期在红场举行阅兵仪式。

部下们都非常不理解,要知道德军已经兵临城下,而且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未必能够召集到阅兵所需要的部队,有些甚至都还仍旧在前线与敌军拼死作战。

即便如此,斯大林还是坚决让部下执行自己的命令,直到阅兵仪式结束之后,人们才知这一计策属实高明。

那么斯大林为何要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完成阅兵仪式?对于战局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希特勒的野心

1933年,自希特勒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之后,就开始实施起了自己的扩军备战计划,准备积极向外扩张。

当时,他最先攻击的就是周边的国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因为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话语权,这两个国家只能乖乖地让出自己的领土。

英法等一些大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却只是在口头上提出抗议,并没有采取任何的阻止措施。

展开全文

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考虑到了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所以在分析过当前的局势之后,他还是决定放弃跟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先与其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

这样万一德国对苏联发起了军事行动,他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

对于斯大林表露出来的“友好”态度,希特勒也考虑了很多,他要尽快攻下波兰,为防止中途出现什么意外,就必须先缓住苏联,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尽快签订了所谓的互不侵犯条约。

对于这两个国家的合作,世界各国都表示十分震惊,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对彼此抱有敌意,而且意识形态也不同,双方领导人都做出这样的决定,属实是让人意想不到!

的确,当时两国之间确实展开了一些看似友好的交易,比如苏联有提供石油和原料给德国,德国也有提供高科技给苏联。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办法抹掉两国之间对于彼此的猜疑,短暂的和平关系迟早会有破裂的一天,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1940年,随着战争局势越来越紧张,德军在希特勒的指挥下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下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6月22日,德军又攻下了法国。

接下来,希特勒就开始逼迫英国投降,但因为对方有海军和空军的优势,希特勒就立即转移目标,把攻击对象换成东边的苏联。

据了解,苏联之前在侵占芬兰的战争中投入了巨大的兵力,结果不仅损失惨重,在国际上也是声名狼藉。

所以希特勒非常自信地认为,苏联红军内部已经腐化,红军的战斗力也十分低下,拿下轻而易举。

到时他们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奴隶劳动力,抢占这里的石油,而英国说不定也会支撑不下去选择举白旗。

彼时的希特勒已经被胜利蒙蔽了双眼,自认是军事政治方面的天才,所以才敢如此的大胆张狂,殊不知这也为之后的战局转变埋下了很大的伏笔。

12月18日,在签下“21号指导”之后,希特勒就快速将320多万士兵调遣到了苏德边界,派遣了侦查飞机潜入苏联领空进行勘察,同时还在东线储备了大量的军事物资。

没过多久,德军已经在罗马尼亚——苏联边界部署了68万人。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德军的这一庞大军事准备过程,苏联竟然没有任何防备。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斯大林的多疑性格,此前他一直相信两国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应该不会这么快就出尔反尔,再怎么着都会先去拿下英国。

而且当时德国还有一直假意称这次军事调动是为了远离英国轰炸机,他们进攻苏联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正因为如此,斯大林才选择了按兵不动,即便情报部门多次向他反映战争已经逼近,他也没有认真应对,还一直以为是英国在其中搞鬼。

而这样换来的结果,就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德军兵临城下

苏德战争开始之前,希特勒曾和军中统帅们产生了很大分歧,他认为打苏联应该先夺取乌克兰和波罗的海这些地区,然后再转向莫斯科。

然而就在他们正陷于纠结之时,意大利军队又在希腊获得了惨败,于是他们就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去支援意大利军队。

最终在花费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攻占希腊之后,希特勒才正式开始与苏联展开对战,可是,彼时的德军已经丧失了最佳时机。

希特勒想以闪电战快速占领苏联,于是他便指挥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向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推进,中央集团军群则剑指莫斯科。

1941年9月,德军已经相继攻占了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和乌克兰的基辅,下一步就是集中兵力攻进莫斯科。

彼时的希特勒胜券在握,对于拿下莫斯科信心百倍,那么莫斯科内部又是何种情况呢?

实际上,自战争开始之后,反应过来的苏联政府就火速命人在莫斯科以西的两道防线上赶紧构筑工事。

同一时间,朱可夫元帅也迅速从中亚和远东地区抽调兵力来保卫莫斯科。

但可惜,即便他们已经如此顽强抵抗,最后还是被强势袭来的德军突破了防御,苏联红军应对不及,之前部署的防线也很快崩溃,一时间死的士兵成千上万。

到了10月中旬,苏联进入了秋雨季节,道路开始变得越来越泥泞,这下德军进攻困难,苏联防守也十分艰难,双方都陷入了僵持状态中。

趁着这个时机,朱可夫元帅便尽快从各个地方抽调兵力,还将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派到莫斯科的各主要方向上去。

而莫斯科的市民虽然害怕恐慌,但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他们也开始积极组织成民兵师、工人营加筑防御工事,整个莫斯科城都处在了防御战备状态。

到了10月底,双方的战斗力量仍旧十分悬殊,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莫斯科军区司令和空军司令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统帅部,将情况告知了斯大林,准备请求下一步的计划。

而听完他们的报告之后,斯大林只是非常冷静地问了一个问题:“过几天就是十月革命的纪念日了,我们要不要在红场上举行阅兵式?”

对于斯大林提出的这个问题,两位将军都有些不知所措,莫斯科当前正处在慌乱之中,各个机关都在烧文件,到处都是烟雾缭绕的,谁会想要在这时候举行阅兵仪式呢?

见两人不回答,斯大林就再问了一遍,:“到底要不要举行阅兵仪式?”

其中一名将军思索片刻之后才给出回答:“现在白天黑夜都在战斗,我们将一切都先给了前线,未必能召集到阅兵所需要的部队,所有的炮兵都在火力阵地…”

听完这句话,斯大林慢慢的拿下了嘴里的烟斗,语重心长的对两人说道:“准备阅兵吧,一定找到所需的部队,炮兵总局会以炮兵相助,坦克也会有的!”

实际上,斯大林之所以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也是出于很多的考虑,那时希特勒为了搅乱民心,故意到处散布“斯大林已经撤离莫斯科”的谣言。

而大敌当前,前线的将士们又频频战败,他们需要被激励,他们需要知道自己没有被抛弃。

但是实现这一计划也不容易,为了保证它能顺利进行,斯大林便亲自设计了大阅兵的完整方案,协调了相关难题,并且火速的将这一任务传达到了莫斯科军区和莫斯科防区军事委员会。

将领们收到这一通知,虽然十分震惊,但也能明白,这次斯大林是想向全世界宣布,莫斯科仍然屹立着,并将不可动摇!

红场传奇大阅兵

11月初,德国已经派遣了百万兵力,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14000多枚大炮迫近莫斯科城下。

当时他们距离莫斯科只有25公里的距离,只等希特勒一声令下,百万大军就会集体攻向这座城市。

然而,面对这样的紧急时刻,斯大林却在有条不紊地召开会议,确定红场阅兵的开始时间。

据了解,在11月6日晚上11点,受阅部队的指挥员们才接到命令,而11月7日早上5点,莫斯科的群众代表也才应邀来到红场。

这天,莫斯科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十分的寒冷,群众代表们和记者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围在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周围,等着见证这一伟大盛事。

早上8点左右,阅兵仪式正式开始,相比于以往,这次提前了2个小时之久。

这次参加到其中的队伍有莫斯科第2步兵师的一个团,伏龙芝第332师的一个团,莫斯科海军步兵兵营,还有骑兵和坦克部队等等。

尽管他们都是不同的士兵,尽管他们的步伐不像此前那样整齐,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他们都是值得赞扬的勇士。

听到那一声声洪亮而又高昂的“乌拉”,看到战士们穿着暖和的衣服,斗志也如此昂扬,民众们也顿时觉得,如果在此之前,他们还没有信心,那么在这之后,他们也可以确信,部队的士气不可战胜,莫斯科绝对不会就此倒下!

等到巡视完毕之后,斯大林便缓缓走近麦克风,用非常坚定的口吻,发表了一段振聋发聩的演讲:

“红军和红海军战士们,指挥官和政治工作人员,游击队男女队员同志们,全世界都望着你们,认定你们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你们所进行的战争是解放的战争,正义的战争,为完全粉碎德寇而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