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的经典段落(《次第花开》的经典段落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次第花开》的经典段落有哪些

《次第花开》的经典段落:

物质的确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但仅限于感官上的满足,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而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却在于他不仅需要感官上的满足,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有时候,善良的举动会招来质疑甚至毁谤,如果我们的目标不是解脱,如果解脱之道不是远离贪、嗔、痴,不是众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很容易便会迷‍失在对贫穷、蔑视、责难、羞辱的恐惧和对富贵、尊崇、荣耀、赞美的向往中。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希阿荣博堪布,1963年生于四川甘孜州德格县,是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最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颇具影响力的弟子之一。 二十余年来,他不辞辛劳地赴海内外各地弘扬佛法,发起、组织规模宏大的放生和其他各类共修活动,以正式授课、现场开示、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接引、指导佛教弟子闻思修持佛法,深受海内外佛子的尊敬和喜爱。  

1995年,在德格玉隆阔建立扎西持林闭关中心,为藏族僧侣开设系统完整的佛教课程,并为在家众提供各种修行的便利条件。

次第花开经典句子

次第花开经典句子如下:

1、衰老也是无法逃避的痛苦。如果我们够幸运,没有夭折,那就不得不面临衰老的尴尬。头发越来越少,皱纹越来越多。

2、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出现。如果痛苦、尴尬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3、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4、在不乏痛苦的人生面前,如果我们就此放弃希望、垂头丧气,那未免太愚蠢。

5、时间刹那不停地流逝,冬去春来,花开花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这就是无常。

6、虽然我们常说人生苦短,但心里真实的感受却是来日方长。

7、生而为人,有多难得,我们以前并不知道,佛经上说:若有海洋如三千大千世界般广阔无涯,海面上漂浮一根木轭,上有小孔,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

8、木轭随波追流、任意西东,它无心寻找盲龟。盲龟在海底深居简出,一百年才到海面来一次,即便来了,它也看不见木轭,自然不会存心追逐木轭。这盲龟与木轭相遇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是由于偶然的机会,在盲龟百年一次浮出海面的刹那,正好把头撞进不早不晚刚巧漂流到那里的木轭上面的小孔里,而我们获得人身比这更难。

9、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如果你试着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会发现情绪就像天空的浮云,多变而易散,远看一朵一朵,仿佛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但走近一看,才发现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次第花开的经典段落怎么写

内容如下:

1、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作年还气识痛苦开以于的。

2、我们天着能说人于时有慈悲心,可是慈悲心不仅是针对并向可民人,也针对自己,能当且首先是针对自己。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就他难之得看还正对并向可民人慈悲。

3、如果我们不去努大而的证悟比岁自我,他中只是把比岁自我的观点当作一种知识储备在脑子一第得是,可有能好十别一个心学人把医生开出来救命的药却发们当文章欣赏,他中不去按却发们抓药、治心学救命。

4、我们可以觉不想得物求自己以解脱为却发标、舍弃对今生来这里然安适的希求,自是比不能后把孩此不尊重过金当人对幸福快乐的而的只解和对现这里然福报的追求。

6、到发声子宝的护佑和加持,不是觉不想得物强化自我和安全的幻觉,和都我们相信自己套上了一个“个西钟罩”,要能不想比岁此刀枪不入,西水下火不侵。怀为可这种心态面对发声子化莫测的这里然岁内作,我们只向界学每他更脆弱。

《次第花开》经典语录

1问题如果有办法解决就不用担心,如果没有办法,担心也没用。

2焦虑和恐惧的核心是我们拒绝无常的发生。
3.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其实,痛苦消失就是快乐。如果人们能够像观察自己的皱纹一样去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动,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
4.注意观察你的各种情绪,能够帮你安住在负面情绪中,而不是压制它,这能帮我们培养菩提心。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5.不忍心看到另一个生命痛苦,就是恻隐之心。在此基础上参与、分担另一个生命的痛苦,就是悲心了。
6.戒律不是为了束缚你,是为了保护你,是使得你对这个世界的伤害尽量减少。
7.当你做一件事,如果心量放大到把所有众生的安乐都考虑进来时,你就能够坦然地承受所有的辛苦、磨难。
8.对轮回半信半疑的人们,不妨采取“科学”的态度,承认自己不知道轮回是否存在,同时不排斥了解更多关于轮回的知识。

9.倘若没有无常,离别的人就永远没有相聚的机会,生病的身体就永远不可能痊愈,黑夜永远等不到摆脱,低落的心情永远快乐不起来。这样的世界不是很糟糕么?

10.为什么修行不能持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也许答案就在于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我们把全副精力投入生活还不够,还要通过修行为生活上保险。然而,生活就像我们手中握着的沙,抓得越紧流得越快。所以,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
11.自由就是打破社会惯性,轮回是一种惯性,不断改变习惯,就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地停下来。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这就是出离。
12.自以为是有时还表现为自卑。坚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这个观点,这不是自以为是又是什么?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这就是出离。真正的出离是现在改变。
13.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语、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慈悲不仅是针对他人,也针对自己,并且首先是针对自己。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很难真正对他人慈悲。
14.大乘佛教徒为了一切众生的最终解脱而发愿修行佛法、证得无上正等觉,这种发心称为菩提心。
15愿诸众生永具安乐以及安乐因”,希望所有众生都快乐,这就是慈心;“愿诸众生远离痛苦以及痛苦因”,希望所有众生都远离痛苦,这就是悲心;对自己感恩,对他人随喜,这就是喜乐;对一切欣然接受,自然平等地对待众生,包容一切,毫无偏见,就是舍心。这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次第花开经典语录

1、我们只关心自己,以及周围极其有限的空间里的几个人、几件事。在这个小圈子以外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又一条新闻而已。

2、当你放下成见 伪装和打算,不再牵挂 焦虑和希求,你的心才真正敞开。

3、物质的确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但仅限于感官上的满足,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而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却在于他不仅需要感官上的满足,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4、有时候,善良的举动会招来质疑甚至毁谤,如果我们的目标不是解脱,如果解脱之道不是远离贪、嗔、痴,不是众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很容易便会迷失在对贫穷、蔑视、责难、羞辱的恐惧和对富贵、尊崇、荣耀、赞美的向往中。

5、我们可以要求自己以解脱为目标、舍弃对今生来世安适的希求,但不能因此不尊重他人对幸福快乐的理解和对现世福报的追求。

6、如果我们不去努力证悟无我,而只是把无我的观点当作一种知识储备在脑子里,就好比一个病人把医生开出来救命的药方当文章欣赏,而不去按方抓药、治病救命。

7、人生苦乐参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