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佳文与皮影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苏轼与酒到底有着怎样的不解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历史上,刘佳文与皮影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刘佳文老师,河北乐亭皮影雕刻名家、乐亭皮影造型雕刻艺术的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人、皮影雕刻艺术家、皮影雕刻大师、皮影雕刻艺人。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套皮影,叫《五虎上将》,它取材于《三国演义》,是河北乐亭县皮影雕刻名家刘佳文的代表作。2011年,刘佳文就是凭借着这套《五虎上将》夺得了第六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的特等奖以及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没成心(想到)能得奖,为啥没成心(想到)能得奖呢,这个展会是民间艺术展,民间工艺美术展是吧,他不是你皮影一个,你认为你在皮影界上了不得,不能得第一、还能得第二、能得第三,你在皮影上敢这么想,但是你在那个场合下他不是光评皮影,他得看你这个工艺美术里哪个那啥,里头有玉石雕刻、有象牙雕刻,有的是木雕、啥都有。你到那个阵势上,你能敢说你准能得奖了。

刘佳文雕刻的皮影,可不仅仅是一件供人玩赏的工艺品,而是皮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皮影戏,又叫灯影戏、驴皮影,是一种用驴皮、牛皮、羊皮等动物皮革雕刻成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透过幕布进行表演的民间戏剧形式,表演时、艺人们一边操纵皮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最早发源于陕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起它的起源,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是汉朝有一个皇帝他的一个妃子死了,死了以后啊他特别想她,有一个方士、方士是啥呢,就是有那个云游的道士,这个方士就给出了个道道(办法),说让一个宫女扮成妃子的模样,到一个大幔帐那边,借着灯光在那边绕。皇上一看,因为她和那个妃子长得差不多少,后来来精气神了,后来说怎么弄的,后来病也都好了几分。这个方法好,一灯投影到银幕上,这就给皮影提了个启示,后面的聪明人就跟着这个形式啊、琢磨出这个皮影的演出的形式来了。皮影戏这种表演形式发展到明清时期,开始在全国兴盛起来,出现了甘肃陇东皮影、山西晋南皮影、湖北沔阳皮影等多个重要皮影流派。在河北唐山的乐亭地区皮影戏尤其受到欢迎,比起其它地区的皮影表演方式,乐亭皮影更是精彩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以往一个人边唱边耍的惯例,根据表演的角色不同,形成了生、小、髯、大、净等五大行当,发展成为一门体系比较完善的艺术形式。乐亭有一个人叫崔佑文,他是一个大财主,这个人呢是他特别好乐,他对这个皮影啊、大鼓了,他特别就是,他就组织了一个班社,开始叫崔家大(小)班,后来又叫崔家小(大)班,老崔家的。在里面包括投影的,从前唱影的人特别简单,他都是买点影人儿凑合这么唱,赶到崔家大班那都是要啥有啥。随着乐亭皮影表演的发展,乐亭皮影的雕刻制作技艺更是越发讲究,不仅雕工精致、而且擅长用色,刻出来的影人儿鲜艳生动、惹人喜爱。由于乐亭皮影声形并茂,因此在当地深受欢迎,皮影班社也日益壮大起来,到了清代中期,乐亭的皮影艺人们开始走出家乡四处演出,乐亭皮影便在河北、东北、内蒙等地渐渐流行开来,在那些地方、皮影艺人们都以表演乐亭皮影为正宗,所以直到今天、虽然乐亭皮影被纳入唐山皮影的名下,可是刘佳文依然习惯按照老的传统称呼它:乐亭皮影。直到今天,刘佳文和他的同行们的皮影制作技术依然遵循着当时传统的方法。皮影雕刻艺人都会刮皮子,就是这个生牛皮剥下来以后或者是买的干的泡了、泡了带着毛,它那个刮刀是圆的,像蘑菇盖似的、有个把儿这么刮,刮薄了两面透明,最初是搞设计,画出来铅笔稿或是蜜笔稿。现在皮子透明都是画铅笔稿,从前都是画蜜笔稿,因为它看得清楚,从前的皮子质量不算忒好,你画蜜笔稿它能透过来,现在我们都画铅笔稿就能办到了,现在皮子特别透亮,画了稿件以后、皮子上面过稿,搁那个针做的锥子、把它照着你画那个稿,把它画稿落到皮子上边,分出节,脑袋、上节、中节、腿、胳膊什么的,把它分一段一段的、就上透明色,它主要是一种酸性的还有碱性的,两种。透明色吧必须得透明。

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戏曲曲艺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乐亭人也唱起了乐亭大鼓、演起了皮影戏。1952年,十一岁的刘佳文随着做生意的父亲从东北回到了乐亭老家,没过多久他就被街边的皮影表演深深吸引住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个时候,如果你这边唱影儿,那边上全是买卖、干啥,卖小吃的、冲油茶面的、卖花生的、卖瓜子的啊,有的地方甚至都有赶着大车来。挺简单,搭个小布台子、布棚子、支个窗户有这么一丈来块,影人儿是八寸的,就那么演、都那么多人看。那阵粉丝也好啊、影迷也好啊,比现在影迷歌迷厉害,甚至大小孩子啥都有会唱影的,他自己都能唱。人们劳动去在田间地头,都有人喊一段啥的,你从道上走就听见有唱影的。刘佳文爱上了皮影,不过比起唱来,他对皮影的制作更为着迷。课余时间,他开始摸索着在纸上刻起了影人儿。逛庙会买了两个纸影人儿,那个时候小孩看啥都新鲜、看啥都爱啥,都刻,不光自己刻、那时候他们小伙伴们是男学生都差不多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刻那玩意,他把你的书桌都给刻坏了,从前也不懂得搁蜡板啊、搁什么的,都到木头上刻,不过自己那阵刻得比哪(谁)都好,因为啥,那时候自己懂美术,自己会画画会啥的。刘佳文有着出色的美术天赋,就靠着自己观察、琢磨,他发现、要把皮影人儿刻好,首先要处理好皮影独特的脸部造型。我(他)们叫脸谱,实际都叫模样,它模样造型、它特别奇怪、它是个直鼻梁、女的;男的比较白点的、比较俊俏一点的都是直鼻梁,有的人、在这儿画家们说,你们这叫啥模样,人哪有长这个模样的,他这个从上到下一个直鼻梁、小弯弯眼睛像月牙似的、小嘴噘着,但是呢自己从小就觉得它特别好看,那个也有固定的模样、固定脸谱,红脸的、绿脸的、黑脸的,感觉它人物性格也都那啥(表现)了;丑呢,戴着一个小花眼圈,像戴着个小眼镜似的那块,看着特别诙谐。光是掌握了脸谱还不够,刘佳文还琢磨着为皮影人物设计行头。传统皮影人物的装束造型大部分借鉴于戏曲,为此、刘佳文还经常跑到戏班里观察戏曲演员的行头。咱们老祖宗就照着戏曲了,你看那影人上那个玉带,那不是戏上的吗、那个厚底不是戏上的吗,平常哪有人穿那么个大厚底,是吧,他那雉鸡翎啊啥的、啥不是戏曲上的,所以说这都是那啥,这些个积累多了都是皮影文化,都是中国的老传统文化、中国的老戏曲文化、中国的老吉祥图案文化,还有中国的一些个美术了、创作了、工笔画了、这些画都可以罗列到皮影这上。

时光转眼过了十几年,刘佳文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勤奋钻研、无师自通,居然能将影人儿在纸上刻得有模有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乐亭皮影团恢复演出,正在家中务农的刘佳文拿着自己做的影人儿考进了皮影团,专门从事皮影人物的设计制作,这一回、他可算有了在皮子上雕刻影人儿的机会。实际牛皮比纸还好刻,你是没干过,你要真正刻纸不好刻,因为皮子它特别壮(硬),那个纸你要不加小心就刻断了,牛皮那啥(结实)。刻皮子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最难的环节就是累人,有的人甚至都得颈椎炎。因为纸影在雕刻时脆弱易断;刻起皮子来、反而显得更加容易,可是、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出现在刘佳文的面前。皮子有横竖,就像布似的有经纬,啥叫经纬呢,就是横竖啊这个皮子如果是取的横皮子,因为它是一种细胞、它不是一种纸,横的时候啊你要是唱影的话,它上边尤其给剧团做影(人),它兴弯;你要竖皮子呢,它这么着弯,所以说,它在影框上它挺托,它不耷拉下来,尤其从前搁那个汽灯啊、搁油灯烤、一烤它都弯下来了,下边人就看不见了,所以说我们讲横竖。

原来皮子也是分经纬的,如果雕刻时弄错了,表演的时候影人儿就会卷起来、影响演出效果。而且,制作影人儿不同的关节部位对皮子薄厚的选择也特别有讲究。这个上边越往上越薄才好,所以说出皮子挺讲究的,这半部应该厚、脖子前半部;这半部应该薄,因为啥呢,翻身好翻,是吧,上节要薄、越往下越厚那才能好使,像自己这个剧团出身的人、自己就得讲究这玩意,给人做影要必须得好使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革命历史题材成为皮影戏创作的新内容,这给刘佳文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以往设计古代人物时、还有传统的造型可以参考,但是现代人物在皮影故事中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到底该怎么设计,既能表现出人物的时代形象、又能符合皮影的造型风格呢,刘佳文开始动脑筋,从连环画中找灵感。自己爱画画嘛,不画画都爱看小人书、自己这画画的更得买了、买了不少小人书。就整现代戏好整,因为它现在离咱们近啊,你比方说解放军的打扮了、八路军的打扮了、新四军的打扮都知道,现在都有一些资料图片,那个农村妇女和咱们现在也近。结合连环画中的形象风格,刘佳文相继为新编皮影戏设计制作了人物。这些皮影人物一亮相,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到一个剧场演、皮影上剧场了,台子搭到剧场上面,下面观众坐着座儿看,从来没有过的皮影演出,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