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某机场,新型舰载机已经现身,进度比歼-35还要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一张由解放军东部战区官方对外发布的照片,日前引发了互联网的高度关注。原因无他,因为在这张照片中,一架为海军航空兵研发的新型舰载机,赫然出现在了东部战区某机场。而它的真实身份,就是沈飞研制的弹射型歼-15舰载战斗机,坊间称其为歼-15T。

东部战区机场出现的歼-15T舰载战斗机

事实上,歼-15T并不是什么新机型。尽管该机首次官宣亮相是在2021年年底的沈飞年度总结文章中,但早在2016年年底歼-20官宣正式列装中国空军之前,就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西方军事专家认为歼-15T已经完成了整体设计,并进行了首飞,其进度相比大名鼎鼎的歼-35还要快一些。

这一情报更是在后来成为了外界确认当时尚处于设计阶段,还未正式开工的003型福建舰航母是弹射型航空母舰的决定性依据之一。

2021年沈飞曝光的歼-15T照片

既然歼-15T本身不是什么新机型,改装情况也没有到从歼-11变成歼-16那种“日月换新天”的地步。那为什么这张歼-15T的照片还能在军迷群体中掀起波澜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歼-15T到底是一架什么样的飞机。

展开全文

正如最开始说得那样,歼-15T只是坊间流传的称呼,代指“弹射型歼-15”,也就是可以在福建舰这种采用电磁弹射器作为主要起飞模式的航空母舰上服役的舰载机。

之所以会研制一种“弹射型歼-15”而不是直接使用歼-15战斗机,是因为弹射器在为飞机提供起飞加速度时,需要将弹射装置挂在战斗机前起落架上。如果战机前起落架强度不足的话,那么当弹射器启动后就可能出现起落架脱离战机,自己“起飞”的场景。

歼-15T早期概念图,其实和现在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因此歼-15T的专门加强了前起落架,使其更加“粗壮”。同时作为改进机型,该机还对机载设备以及其他性能进行了优化。即便不考虑弹射这一因素,歼-15T在性能上也相当于一架歼-15 plus。

我们都知道,解放军本身就有对量产型战斗机进行边生产边改进的习惯,再加上2010年代的解放军已经认定未来要发展弹射型航空母舰,歼-15T的诞生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自然结果。

但同样属于必然的还有另一型舰载机,也就是坊间称其为歼-35的国产隐身舰载机。它的出现,直接让许多军迷萌生了解放军新一代航母会直接装备隐身舰载机的想法。

歼-35战斗机进度相比歼-15T更慢一些

而彼时美国开始进行航空母舰搭载F-35B/C战斗机的测试活动更是加剧了国内军迷对隐身舰载机的渴望。以至于一部分国内军迷开始出现了认为继续研制歼-15T是不划算的,应该全力研制歼-35隐身舰载机的想法。

最终导致军迷内部对歼-15T的评价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并引发了一开始提到的那种分裂的讨论氛围。

这时就有观众想问了,解放军到底有没有需求研制歼-15T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而且给出这个答案的并不是解放军,而是有着丰富隐身舰载机使用经验的美军。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装备了隐身舰载机的国家,美国早在冷战时期就已经在着手研制隐身舰载机了,甚至一度打算将航母上的舰载机全都换成隐身机。美国海军会介入F-35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想要装备一种成本较低的隐身机来实现他们全隐身舰载机的梦想。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找对了项目,F-35的单机价格已经降到了7800万美元一架。虽然还比F/A-18E/F贵,做不到全军换装,但让1-2艘航母全用上F-35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F-35C隐身舰载战斗机

然而当美国人真的在航母上部署了首批F-35C战斗机后他们却发现,让隐身机上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和相对干燥的地面机场不同,航母所处的海洋环境高盐高湿,空气中的水汽时刻都在破坏战机上的隐身涂层。同时,航母机库相对粗糙的保养环境也让隐身机的保养难度激增。

这一系列客观因素直接导致了F-35C在上舰之后其综合作战能力出现了不可避免的下降,以至于美国海军都开始考虑如何用F/A-18E/F来对抗歼-20了。

F/A-18F舰载战斗机

解放军会从2016年至今一直坚持研制歼-15T战斗机基于的正是这一理由。毕竟一种装备如果想要在战斗中发挥作用,除了要有先进的性能,也要有足够的可靠性。只有先进性能没有可靠性的装备只是昂贵的玩具。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反对隐身舰载机。相反,隐身机上舰是大势所趋。只是在当前技术水平下,隐身舰载机只能作为“特种机”小规模的部署在航母上,承担起主力作战的仍然是“皮糙肉厚”的四代机。

至于美国海军与中国军迷们一直追求的全隐身舰载机机队,恐怕还要等个几年十几年才能成为现实。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