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 大熊猫(作为澳大利亚的国宝考拉,为什么没有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有名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作为澳大利亚的国宝考拉,为什么没有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有名

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又叫“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样子憨态可掬十分可爱,和我国的大熊猫一样惹人喜爱。

不过近日有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今年9月份以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昆士兰州山火不断,数百万万公顷的国家公园被烧,预估近5亿只动物从中丧生,其中大约有8000只考拉被烧死,占当地考拉数量的30%左右。

考拉是一种原始的树栖动物,它虽然叫树袋熊,却并不是熊科动物,而是属于有袋目,它也是世界上最能睡的动物之一,每天至少3/4的时间都在睡觉,睡眠时间长达18~20个小时。其性情温顺,体态憨厚,喜欢在傍晚和早晨活动,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睡觉,夜晚活动频率也比白天略多。

清醒的时候,考拉会大量吃东西,食物主要是桉树叶,这种动物也不喝水,它的名字“考拉”的发音在新西兰就是“不喝水”的意思,不过它能从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所以通常它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但是再耐渴的动物也挡不住火烤,几个月来肆虐的山火还是让大约8000只考拉被烤熟。不过考拉种群在目前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并没有灭绝之虞。

考拉体长在70~80厘米之间,体重在6~12公斤之间,其行动迟缓,没有捕食动物的能力,并且跟其他动物都很友好,由于生活在树上,所以天地也比较少,这也造成了它的动作极慢,神经性反应也非常慢,用手捏它一下,通常会过一会儿才会有所反应,所以被认为其神经反射弧很慢很长。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考拉没有我国的大熊猫有名气,其实这是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大熊猫又是我国的国宝,而在世界上,考拉也是一样有名气的,它的知名度和文化价值不下于大熊猫,而且我们国人也很喜欢考拉,考拉式样的毛绒玩具等在市场上也很常见。

国宝熊猫在中国古代地位如何

可爱,迟钝,天天受欺负。

这里纠正两个流传很广的错误。

首先,中国古代的大熊猫不是“貔貅”,貔貅是类似剑齿虎的猛兽。作为阵仗中前驱的旗帜,具有震慑敌军的作用。貔貅之士,也是形容展示非常凶猛。貔貅被错误地作为大熊猫的名称,是在康熙版的《峨眉山县志》上。

县志记载的大熊猫是被叫作“皮裘”,因为皮裘这个名字不够文雅响亮,被书生转笔写成“貔貅”,因为两者读音相近。

在此之前,大熊猫从来也不可能被称作貔貅。

其次,大熊猫也不是古代的“貘”。

我原先也错误地以为古籍中记载的“貘”就是大熊猫,然而经过多番查证,逐渐意识到,中国古代的“貘”,是马来貘。

我们看晋代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写的关于“貘”的注解是这样的:

似熊而头小脚卑,黑白驳文,毛浅有光泽。能舔食铜铁及竹骨蛇虺。

整体上看对错:

像熊一样√

头小×

黑白驳文√

毛浅√

有光泽×

舔食铜铁×

吃竹子√

而真正的“貘”呢?

像熊一样√

头小√

黑白驳文√

毛浅√

有光泽√(可以去动物园看看,貘的皮毛是发光的)

舔食铜铁√

吃竹子√

还有一则信息,确切记载了中国古代“貘”的形象。那就是白居易的《貘屏赞》,它也被有些人作为夸赞大熊猫的证据,实际上这还是分布在岭南和更往南地带的马来貘: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

大象鼻子

犀牛眼

牛尾巴

老虎巴掌

生长在南方

是中国的辟邪兽,名貘。

一定以及肯定不是大熊猫,而是马来貘,又名亚洲貘:

好了,那么,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记载大熊猫呢?

说了,有的。

就是“小皮裘”啊!

《峨眉山县志》:

庞赘,迟钝,见人不惊,群犬常侮之,声訇甸似念陀佛,能援树,食杉松颠并实,夜卧高篱上。古老传:名皮裘,纪游者易以貔貅(记游者故意把皮裘换成貔貅)。此兽却不猛,两存以备考。

庞累、迟钝,就是大熊猫。

见人不惊,是它。

群犬常侮之,嗯,还是它。

声訇訇跟念佛似的,是它。

能爬树,嗯。

它被叫做“皮裘”,其实就是“皮球”的意思。后来纪游者听当地人的口音,或者刻意改成貔貅。

貔貅凶残,皮球可爱。

虽然咬合力都是惊人的,但大熊猫的凶残程度,真的不能跟虎、豹同列。“群犬常侮之”的家伙,怎么可能被《礼记》记载为旗帜上的凶残猛兽呢?故而我重申这个观点,大熊猫不是貔貅,也不是貘。

熊猫的国宝地位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何时成为“国宝”地位确实没有什么具体的时间规定,1957年中国将熊猫作为“亲善大使”赠与苏联,或许从那时开始,熊猫就成为了“中国国宝的象征”吧。既然说到了熊猫的问题,我就讲一讲熊猫的历史,或许会给各位读者一个解答。

熊猫的诞生

熊猫诞生比人类早300万年,从这个来算也是人类的“前辈”了,熊猫在洪积世(又称更新世,大约是170万~1万年前)的气候变动中存活了下来,可以说生命力很是旺盛。在第三纪的中新世后期,距今大约800万年前,地球的生物中出现了熊猫这样的物种,当时的熊猫被认为是“食肉动物”,和现在的熊猫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被称为“始熊猫”。原始熊猫的生活范围是现在的云南、四川、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地。

其中在中国的中部、南部的熊猫逐渐进化,成为了现在熊猫的祖先,称为“祖熊猫”。那时的熊猫要比现在的熊猫活跃,体型也较小,有着长长的尾巴,能够在高速的奔跑中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有着锋利的牙齿和利爪可以撕裂其他动物的身体。但是随着进化(有人说是动物界的饮食平衡、也有人说为了追求更加稳定的生活环境),开始以竹子为食物。

祖熊猫并没有“挑食”的说法,可以说是一种杂食动物,加之动作十分敏捷,所以比其他动物的生存能力更强,所以在亚热带丛林地区,几乎是没有对手的状态。最终,进化后的祖熊猫将始熊猫的地盘也给争夺过来(云南、广西、四川)。当时与熊猫生活在一起的生物有剑齿虎、剑齿象、北京猿人、南方猿人等。在中国的东部、南部、北京的周口店都留下的有足迹。但是在第三纪末的第四期,大约距今200万年前地球出现了“冰河时代”。距今约1万8000年前的时候,在中国的秦岭山脉出现了大面积的冰河,气候开始发生大变动,而在冰河时代,剑齿虎和剑齿象灭绝,熊猫也放弃了北方的生存地转向了气候较为温暖的南方山中。

中国古代的熊猫

其实从很多古书中也能够找到熊猫的存在,比如中国的《山海经》的第18卷36页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似熊,黑白兽,食铜铁”(当然有一部分是较为夸张的说法),熊猫肯定不会吃铜和铁,但是通过这个记载可以看出熊猫的咬合力非比寻常(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猛兽)。另外在司马相如的《尚林赋》中也提到在宫廷之中饲养的熊猫,还有薄太后去世只是还将熊猫的头骨作为陪葬品。

在西晋时代,熊猫已经普遍的被认为:食竹子,不会伤及其他动物性命,是一种和平的象征。当时还有这样的习惯,当发生战争时,一方画上熊猫的旗帜,然后升起,这就表明想要求和。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熊猫的皮可以祛湿气,预防疾病。(当然现在熊猫是保护动物,千万不要想太多哦)

熊猫的近现代史

  • 1869年,法国的传教士大卫(叫大卫的人太多了),第一次向西欧介绍了有熊猫这种动物;

  • 1936年,美国人第一次将熊猫带到美国,1938年这头熊猫死于芝加哥动物园;

  • 1940年,中国进行第一次熊猫的野外调查;

  • 1955年,背景动物园第一次展示熊猫;

  • 1957年,作为亲善大使,赠送给苏联一头熊猫。在第三次全人大上,确定成立森林保护区;

  • 1963年,9月9日饲养的熊猫中第一次诞生熊猫宝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