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余光中乡愁赏析及原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余光中乡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余光中乡愁赏析及原文

《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接下来分享乡愁的原文及赏析。

乡愁的赏析

《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诗歌在语言上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音的形容词,用来修饰中心意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乡愁的原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乡愁》是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全诗如下: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穿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1971年写就的一首《乡愁》,让余光中红遍了海峡两岸。时隔30多年,余光中仍清楚记得当年的创作情况:那时,我刚从美国回到台湾,觉得美国摇滚乐的歌词非常奇妙,所以我有意要写一首节奏整齐的诗,让作曲者可以很方便地谱成歌曲。

整首诗的意念是从邮票开始的,开始仅仅就是一枚邮票。当然,邮票的两边的各有一个人,有寄信的,还有收信的。

然后从邮票推出去,跟它接近的长方形,那可能是一张车票、船票,然后还可以是一个坟墓,还有隔开我们的海峡……当然,我也是事后才想到原来是这么回事,写的时候就全凭直觉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乡愁

余光中《乡愁》赏析是什么

余光中《乡愁》赏析是:

余光中《乡愁》在内容上看,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

譬如小时候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把“邮票”作为乡愁的代号,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极易理解。诗的最后一节,可以说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乡愁,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把“我”和“大陆”隔开,是民族悲剧所造成的。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

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如何理解余光中的《乡愁》

特点如下:

1.意象的具体性。

乡愁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一种内在情感。 但是,诗人却通过“邮票”这个载体把思乡的内在情感外化为形象可感的意象。 由于对母亲的思念而不能直接相见,从而需要使用邮票来传递情感。

2.意象的抽象性。

《乡愁》的四种直观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之间虽是独立的,但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这就是它们意象的递进性和抽象性。

作品赏析

《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佘光中的乡愁原文

《乡愁》原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