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稻谷之后还能种植什么农作物?又到秋收季节,你还记得过去的秋收岁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秋收稻谷之后还能种植什么农作物

我是贵州小卢,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水稻收割后能种什么农作物?

在南方,水稻收割后能种的农作物有很多,可以种油菜,也可以种蔬菜,还可以种黑木耳。

我们这里
就是采取稻耳轮作,水稻收割后,在稻田里种植黑木耳,黑木耳采摘完后,留下的废菌棒又可以作为肥料种植水稻,这样利用时间上刚刚好,土地利用率高。

又到秋收季节,你还记得过去的秋收岁月吗

每到秋收季节,过去的秋收岁月就会浮现在眼前,不会忘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的一点也没错。秋天来了,田野里高粱红了,稻穗沉甸甸的弯下了腰,玉米熟了,大豆裂开了嘴…… 上世纪,生产队时期,收秋的时候一到,社员们一早就下地,天天长在地里。早晨出发到晚上,一干就是一天,中午饭要在地里吃,从开始收庄稼到地里的活干完,送饭的日子好几十天。那时候,队长会派两个社员,负责做饭、送饭。

每到早晨,队长的钟声敲响,社员们就背起粪筐拿着下洼的家伙,陆续来到生产队集合,等待队长派活儿。 蹲着的,站着的,男女掺杂,形态各异。虽如平常般说笑,但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暗地里祈祷,盼着队长派个好活。

相比地里的活,送饭这活在抢收庄稼的季节是人们都想干的活,要是能派自己送饭那该多好啊!这个活不像大家在一起干活那样互相监督,也不用受队长限制,比较轻松和自由,还可以偷个懒。 可是,话说回来,不管怎样,那时的人们貌似特别简单听话,服从分配,不会挑三拣四。不管好活歹活,队长派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一个人打折扣。名字点出来,送饭的话落在了谁的头上,谁就是昨晚做了好梦了,高兴地心里美滋滋的。

生产队每年到了送饭的季节,都会在生产队的院子里,盘两个锅台,支上两口大锅,熬小米、高粱米、玉米粥之类,有时候,里面放一些小豆、绿豆、爬豆什么的。粥饭熬熟了,送饭员就用一个破榔头,敲生产队挂在树上的钟,“当当”的声音一响。不大会儿功夫,社员们的家人就都大嘟噜、小搌布的把干粮送到队里来了。饭菜送来后,放在准备好的箩筐里。送饭员看看时间差不多了,点点搌布的数目,够了。

水桶里盛满了豆子饭粥,一个人挑着两桶粥,一个人挑着放满干粮的箩筐往地里送饭。 到了社员们干活儿的地头,老远就大声吆喝:“饭来了!饭来了!”,人们都伸长了耳朵等着队长发话了,队长“吃饭”一声令下,大家呼啦一下子就把送饭的担子围上了。各自找自己家的搌布,一般送饭的时候,家家户户几乎始终用一块搌布,这样容易辨认。也有的人认不出自己家的搌布和饭菜,就只好暂时待在半边,等大家认领的差不多了,才去吃剩下的那一份。尽管这样,吃错了饭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送来的饭菜,一般都是高粱面或者棒子面窝头、饼子,还有自家腌制的咸菜,大酱之类。这会儿大多数人都规规矩矩的吃饭,有些饭菜稍微好的,就故意坐在人多的地方,满足的边吃边“吧嗒嘴”,有的人家送来的饭实在是拿不出手,就一声不吭地拿起自己的搌布悄悄地躲到了一边。最让人难忘的是抢喝豆子稀饭时的场景。

有的社员为了能多喝一碗粥,先盛上一大碗,用嘴围着碗边转着圈的喝,烫的直“吸溜”,常引的人们前仰后合哈哈大笑。有几个社员喝粥有经验,先盛少半碗粥,这样粥凉的比较快,半碗粥很快就下了肚。然后,立马回身再盛上半碗,边喝边用眼瞄着桶里的粥,喝完,就赶紧再盛上一大碗,晾在了一边,这样才算安了心。那些心急,上来就盛大碗的人,等到粥凉透,再去盛第二碗的时候,有的还赶趟,有时候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这种情况数女社员吃亏,她们好害臊,一般不和男社员抢吃喝,等男社员盛完粥,才能上前,等喝完第一碗,再想去盛粥,两个送饭的水桶早就见了底,空空的了,脸上常露出失落的表情。

生产队每年都种几亩瓜,有面瓜、甜瓜、菜瓜,主要是脆瓜。瓜地两头搭建两个小窝棚,生产队派两个人白天拾掇瓜秧,瓜熟了,晚上睡在窝棚里看瓜。瓜收获旺的时候,生产队到时候就给社员们分瓜,隔几天就给社员们分一次,每次分瓜的号令发出,大人孩子欣喜若狂,拿着布袋子、背着粪筐到瓜地等着分瓜。

瓜地的田埂上挤满了人,场面热闹,会计记账,保管员过秤,按照人头分。分瓜是家庭的重头戏,分回去的瓜,能让大人孩子欢喜还几天。 还有一个场景让人难忘。特别是下午,人员整齐,社员们在地里干活,累了,中间队长会发话让人去瓜地摘瓜。一来解馋,二来解渴,坐在地头吃瓜,是社员们盼望的好事。

那天,“秋老虎”发威,闷热,棒子地密不透风,劈棒子的人们热的汗流浃背,无处躲藏。正好,干活的地方离瓜地不远,队长发话了:“天气热,多弄点瓜来,让大伙吃个够。”几个年轻点的社员兴高采烈,自告奋勇到瓜地摘瓜。功夫不大,摘瓜的回来了,几个人一边吃着瓜,两筐脆瓜抬到了大伙面前。

社员们撂下手里的活,一哄而上,大家说着笑着,不洗不擦,就“咔擦咔擦”大口嚼了起来。 祥叔最能吃瓜,吃瓜时只看到他啃,看不见他嚼,一会一个,吃的直打嗝,但,还是不肯停手,弯腰都有些困难,仍拿起一个,嘴里说着:“再来个小的!”,说话间,一个饱嗝喷了一地,并痛苦的坐在了地上,这下可把吃瓜的人们吓坏了,都围过来搀扶他,捋前胸,捶后背,吓得大家说:这一顿瓜,可千万别把人撑坏了啊! 人倒是没事,可那天吃瓜回家后,大家伙两天没看到祥叔去生产队干活,难受不说,还耽误了两天公分。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全村人都知道了祥叔吃瓜的事了。多年后,一直到今天,村子里还留下这样的话把儿“祥叔吃瓜,再来一个小的!”,街头巷尾成了的笑谈。

如今,祥叔已年过花甲。我在外打拼多年,不常回家,那年回乡,在街上遇到祥叔,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说起当年生产队种种,提起了吃瓜事,祥叔自嘲地苦笑到:“哎!那个年头啊......”

国庆假期农村秋收,你觉得要不要回家收秋

谢谢您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觉的应该回。首先秋天是一年最忙的季节,国庆正是秋收最忙的时候,而你又赶上了长假,父母肯定收秋很累,可以说没日没夜,你为何不回去帮父母收收秋,帮帮忙呢?再就是还可以回家看看老人,这样的长假你算算一年有几个,家永远是我们向往朝思暮想的地方,那里也比不了……

马上秋收了,70,80的农村朋友,有没有关于秋收时的童年回忆

我是八十年代初期生人,回想起来,小时候的秋收,很多事情存在了美好的记忆里。

好像是96年左右,那年我十六岁,那时候秋收没有联合收割机,都是用人工掰玉米,然后再用小撅头把玉米杆弄倒,最后捆成垛收走。

记得那天,地里的活基本都忙完了。大人们都回家了,让我在地里看着,下午吃完饭后他们从家里开拖拉机来拉玉米。地里没有人了,就我自己。我跑到地边一条干沟里抽烟休息,那里正好有一排树荫。我刚到那里,突然听到草窝里有动静。慢慢走过去蹲下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东边地邻大亮和他女朋友抱在一起,又摸又亲。看他女朋友那样,好像还很享受的样子。

我突然跳起来大喝一声。吓得她俩差点蹦了起来。哈哈。我跟大亮很熟,他比我大五岁,初中毕业走上社会了。

他爬起来要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