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主要应用于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及证明不等式。下面我为你整理了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高中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

  在新课讲解方面,我仔细研读教材,发现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如何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如何用好基本不等式,需要学生理解六字方针:一正二定三等。这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尤其是“定”的相关变化比较灵活,不可能在一节课解决。因为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到第二节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正”“等”的意义。

  我设计从例一入手,第一小题就能说明“积定和最小”,第二小题说明“和定积最大”。通过这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一正二定三等”。然后再利用这六字方针就最值。这是再讲解例二,让学生熟悉用基本不等式解题的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解题。

  巩固练习中设计了判断题,让学生理解六字方针的内涵。还从“和定”、“积定”两方面设计了相关练习,让学生逐步熟悉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

  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包括课前预习,例题放手让学生做,还有练习让学生上台板书等环节,都让学生主动思考,并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典型错误,及时纠错,达到良好的效果。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各位老师备课,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第一单元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第二十四教时

  教材:倍角公式,推导“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

  目的:继续复习巩固倍角公式,加强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训练;同时,让学生推导出和差化积和积化和差公式,并对此有所了解。

  过程:

  一、 复习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万能公式的推导过程:

  例一、 已知 , ,tan = ,tan = ,求2 + 

  (《教学与测试》P115 例三)

  解: ∴

  又∵tan2 《 0,tan 《 0 ∴ ,

  ∴ ∴2 +  =

  例二、 已知sin  cos = , ,求 和tan的值

  解:∵sin  cos = ∴

  化简得: ∴

  ∵ ∴ ∴ 即

  二、 积化和差公式的推导

  sin( + ) + sin(  ) = 2sincos  sincos =

  sin( + )  sin(  ) = 2cossin  cossin =

  cos( + ) + cos(  ) = 2coscos  coscos =

  cos( + )  cos(  ) =  2sinsin  sinsin = 

  这套公式称为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公式,熟悉结构,不要求记忆,它的优点在于将“积式”化为“和差”,有利于简化计算。(在告知公式前提下)

  例三、 求证:sin3sin3 + cos3cos3 = cos32

  证:左边 = (sin3sin)sin2 + (cos3cos)cos2

  =  (cos4  cos2)sin2 + (cos4 + cos2)cos2

  =  cos4sin2 + cos2sin2 + cos4cos2 + cos2cos2

  = cos4cos2 + cos2 = cos2(cos4 + 1)

  = cos22cos22 = cos32 = 右边

  ∴原式得证

  三、 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

  若令 +  = ,   = φ,则 , 代入得:

  ∴

  这套公式称为和差化积公式,其特点是同名的正(余)弦才能使用,它与积化和差公式相辅相成,配合使用。

  例四、 已知cos  cos  = ,sin  sin = ,求sin( + )的值

  解:∵cos  cos  = ,∴ ①

  sin  sin  = ,∴ ②

  ∵ ∴ ∴

  ∴

  四、 小结:和差化积,积化和差

  五、 作业:《课课练》P36—37 例题推荐 1—3

  P38—39 例题推荐 1—3

  P40 例题推荐 1—3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诱导公式(二)、(三)”是人教版《高中代数》上册第二章§2.6节内容.它既是学生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定义、诱导公式(一)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又是推导诱导公式(四)、(五)的理论依据.是本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节及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纽带.求三角函数值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诱导公式是求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方法.诱导公式的重要作用是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0°~90”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和归纳转化思想方法,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思维形式.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2.1 教学重点

  诱导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1.2.2 教学难点

  相关角终边的几何对称关系及诱导公式结构特征的认识.

  2 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2.1 知识目标

  1)识记诱导公式.

  2)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并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证明.

  2.2 能力目标

  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归纳能力,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方法.

  2)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使学生体验和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方式.

  3)通过基础训练题组和能力训练题组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3 情感目标

  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通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