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了费用但没有发票该如何报销呢?大家所在的公司费用报销制度有期限限制吗如费用发生当日起一个月内未报销的不予报销,合理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产生了费用但没有发票该如何报销呢

非请自来。

如何申请报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报销是单位内部业务(以下,咱们以一般企业的报销制度来讲解),实际还得看企业相关的报销制度如何规定。咱们简单聊聊吧。

类似的问题,我好早之前也有写过。报销,主要符合企业的制度,按报销流程申请,通常可以顺利完结。

我们知道,企业记账主要以发票为主要凭据,合法有效的发票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至关重要,多数情况下,成本费用的支出,没有发票不得税前扣除,所以多数企业的报销也要求提供发票。也就是说,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所产生的费用,附上有关发票,是报销的首要条件。

如前所述,报销是企业内部的事情,符合企业内部流程也可以报销,是否需要提供发票及提供什么发票等,企业可自行制定(当然,相关的制度也应当合法合规)。

这点更为关键,简单来说,有发票不代表能成功报销;相反,没有发票也并非不能报销。实际工作中,真实发生的费用,要申请报销,发票也不是什么难题,大家懂的,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有关费用,如果企业老板同意报销,为难的不是报销申请人,更加为难的应该是财务人员,尤其是不能提供发票的情况。

回到提问上来,对于此事,恐怕万能的网友也爱莫能助。还得问问所属单位的财务人员,方为上策。多数情况下,费用报销流程中,把第一道关就是财务人员,按其要求去做准没错。作为局外,我们说的都不算,真的。

最后,我还有个小小建议,下次,先问清楚如何报销再去办业务,报销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大概就是这样,我先闪了。


大家所在的公司费用报销制度有期限限制吗如费用发生当日起一个月内未报销的不予报销,合理吗

按照我的经验和对多家公司相关制度的了解:

1、费用报销一般都是有时限要求的;

2、大部分都是要求一个月内,个别情况会根据独立核算项目的进度确定报销的时限,但一定不会跨年。

设立报销时限的做法是合理的,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原因是:

1、根据相关法律政策,企业都是按月进行会计核算、报税及工资发放的

其中会计核算和报税都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确认,工资发放涉及到根据成本、费用以及利润情况的考核结果。

报销时间跨度太长,可能导致的结果:

(1)成本和费用数据不准确,影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2)不准确的财务数据,不利于核算,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数据账面准确性;

(3)不准确的数据影响针对项目、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也就是影响他们的收入。

比如如果有一笔费用没有入账,导致当月利润计算虚高,相关人员的收入增加,而在以后月度入账后,利润、收入都会相应冲减。

(4)财务数据作为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如果及时性和准确性有问题,可能对决策形成误导,造成错误的判断和指令,最终影响整个经营情况。

2、不及时报销,容易节外生枝,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如果是个人垫资,不及时报销,可能是因为项目进展不顺利,不能及时反馈出来,会影响整体推进;

(2)相关人员不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或者攒到一起,形成较大的费用集中报销,造成费用和利润波动,影响考核;

或者开票后,未能及时报销,导致发票确实,影响报销,给员工造成损失;

或者个人借款后,未用做工作支出,造成挪用,既造成个人错误,也可能形成公司损失;

或者造成项目费用混杂,无法保证相对独立核算,导致项目情况无法真实反映,也影响相关人员的个人考核和激励;

或者因为时间跨度大,对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必要性等无法确认;

或者因为报销当事人对相关情况无法回忆,说不清相关情况;

或者因为中间的经手人变动,造成相关情况无从知晓,形成断头帐;

或者有人利用时间长作为漏洞,鱼目混珠,夹带私货。

......

3、及时报销,既是财务规范的要求,也是业务规范的要求,更是法律规范的要求

(1)财务角度,一定要贯彻及时性和准确性原则,保证费用支出的准确、真实和及时的反映;

(2)业务角度,有利于执行力的提高、项目情况的准确及时反映,以及人员管理的有效性,并且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执行文化;

(3)法律角度,跨度太大的费用报销,总是核查的重点,由于时间久,相关链条不完整的话,就容易说不清道不明。

几乎所有的长时间跨度报销都会有理由,当时这些理由都是有办法克服的,而不是不可抗力造成的,那就属于个人原因。个人原因,需要服从组织管理,而不予报销就是一种制度性警示和惩戒,督促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然,合理性也需要一定的灵活性来配合进行

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可以在费用发生时,以书面方式向主管领导和财务部门说明情况,获得首肯和谅解后,在经批准后承诺的时间内完成报销,这点弹性一般都是有的,只是需要当事人主动做出上述的事前申请动作罢了。

当然,特殊情况,一定是偶尔为之的,而不是制度的一个后门。

其实,只要自我约束,提醒和督促自己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一定不会为了一个月的报销时限而发愁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