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是谁?李靖是什么人
发布时间: 2023-07-06

李靖是谁

李靖(541~649),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其父李诠,是隋赵郡守。李靖,体貌魁梧,通史书,有文武才略,曾对亲近的人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正当立功立事,以取宝贵。”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李靖常与他谈论兵法,韩擒虎常赞不绝口地说:“可以与谈孙、吴兵法的,除了李靖还有谁呢!”李靖刚刚走入仕途之时,只任地位很低的长安县功曹,等到三十岁时,才任兵部驾部员外郎。然而他的才略却得到了吏部尚书牛弘、宰相杨素的赏识。牛弘曾赞叹说:“李靖,王佐之才也!”杨素甚至有一次指着自己的座位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隋朝末年,李靖出任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他察觉太原留守李渊正密谋起兵造反,于是他前往江都,准备向在那里巡幸的隋炀帝告发,走到长安,道路阻塞,滞留未去。此事当时有人报告给李渊,李渊在太原起兵后,迅速攻占长安,李靖当了俘虏,记起前仇,李渊决定将李靖处死,临别,李靖呼喊说:“你李渊起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以成大业,何以私怨斩壮士?”李渊壮其言,加之秦王李世民为之说情,最终李靖得以免斩。

从此,李靖归附李渊、李世民父子,实现了他遇主逢时的愿望,高祖武德二年,李靖奉命讨伐萧铣,率军南下。萧铣是南朝梁皇室的后裔,在隋末大乱时,拥兵四十万占据长江中游地区。李靖军队受到萧铣的阻挡,无法开往茨州。高祖非常气愤,密令硖州都督许绍把李靖斩首。但许绍爱惜李靖的才干,上表请求赦免,李靖才免于一死。驻守夔州的李孝恭迎战失利,李靖率八百士卒袭冉肇则大营。继而又设伏兵于险地要塞,杀了冉肇则,俘敌五千余人。对此李渊特别高兴,对大臣们说:“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然立了大功。”他还写了一道敕令给李靖,说:“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从此之后,李渊对李靖倍加重用。武德四年(621)正月,李靖经过慎重地思考,向高祖献十策以攻取萧铣,高祖极为赞赏。于是,任命李孝恭为开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兼李孝恭长史;军队的指挥工作由李靖负责。李靖急召巴、蜀酋长子弟,量才授任,安排在左右,此举表面上是提拔重用,实际上是作为人质,稳定了巴、蜀局势。九月,唐军分四路自开州发兵浩浩荡荡南下。

当时,江水猛涨,诸将建议待水落以后再进军。李靖认为:“兵贵神速,今吾兵始集,铣尚未知,若来江涨,倏忽抵其城下,掩其下备,擒获萧铣在此一举,机不可失也!”李孝恭听从了李靖的意见,大军乘二千余艘战舰,顺流而下。十月,进至夷陵,萧铣的部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扎于清江。李靖认为,文士弘是名将,不可速战,应待其气衰,然后奋击。李孝恭不听李靖的意见,命李靖驻守大营,亲自率师出战,结果大败。

文士弘的军队小胜后乘机抢掠,阵势混乱。李靖立即指挥将士出击,一举打败文士弘,获战舰三百余艘,这次战役战死者近万人。打败文士弘后,李靖率精兵五千围江陵,萧铣恐惧而投降。诸将建议没收萧铣将士以及战死者财产,犒赏将士。李靖不同意,他说:“王者之师,应该宣扬忠义,为萧铁战死的人,死为其主,乃是忠臣。至于归降之人,更不应惩罚,因为萧铣控制的地区,还有许多尚未归附。我们应该宽大为怀,以慰人心。”

于是,号令严肃,秋毫无犯,江陵城中,人人安定。江汉地区州县闻知,纷纷归降。平定萧铣后,高祖论功行赏,授予李靖上柱国,封永安县公,检校荆州刺史。十一月,李靖为岭南抚慰大使,并授予“承制拜封”的特权,代表朝廷任命地方官员。李靖所到之所,招抚诸州,计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岭南之地尽为唐朝所有。高祖又命李靖检校桂州(桂州)总管,镇守岭南。武德六年(623)八月,原先归附唐朝的江淮农民起义军,在江南重新组织反唐,其领袖辅公拓自封皇帝,率兵向海州、寿阳进发。

李渊以李孝恭为元帅,李靖为副元帅,带领李世勋等七总管的军队,由西、南、北三个方面,包围江淮军。武德七年三月,唐军至舒州,辅公拓部将冯慧亮、陈正通屯兵于博望山、青林山,深垒高墙,坚壁不战,一时双方形成对峙之势。李孝恭召集诸将商议攻战之策,大多将领认为,冯慧亮拥强兵把守,又据水陆之险,如果强攻,一时难以取胜,建议绕道直取丹阳(今南京);丹阳一败,冯慧亮等定不战自降。李靖反对,他认为:“博望诸塞尚不能攻玻,辅公拓保据石头(指南京),包易取战!如进攻丹阳,旬月不下,慧亮威胁吾后,使吾腹背受敌,那就危险了。”他还说:“冯慧亮非不欲战,而是辅公拓授计使之持重,据险固守,拖延时间,彼之计策是使我师老兵疲。我今若攻其城以挑之,一举可破也!”

李孝恭采纳李靖的意见,以老弱士卒攻冯慧亮,冯慧亮不知是计,率军出城造之,遇到李靖率大队人马,一时之间冯慧亮被打得措手不及,遭到惨败。于是李靖率水陆大军俱进,直逼丹阳,辅公拓知前方军败,弃城而逃,在浙江武康镇被俘。江淮军彻底被镇压下去,唐朝基本上统一了全国。战争结束后,在丹阳设立了东南道行台,李靖被任为行台兵部尚书。不久,行台制度废除,设扬州大都督府,李靖当了扬州都督府长史,协助都督李孝恭治理江南,武德八年(625)八月,突厥进犯太原,才刚当了一年多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的李靖奉命北上,投入了反击东突厥的战争。李靖为行军总管,率江淮军万人驻扎太谷,诸军皆败北,李靖却打了胜仗,全师而归。

第二年四月,突厥又进犯灵川,李靖率兵抗击,在青铜峡附近展开激战,突厥被打败。不久,李靖被任命为灵州大都,担负北方的防务。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不久,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刑部尚书,后来,又任命为代理中书令。

李靖是什么人物

李靖,中国古代神话人物,道教神仙,出自于明代古典神话小说名著《封神演义》、《西游记》、《南游记》等诸多文学作品以及民间传说。在《封神演义》原著中姓李名靖,是商朝末年陈塘关的总兵,殷夫人的丈夫,生有三子,分别是金吒、木吒和哪吒。在罗宣火烧西岐时,被龙吉公主击败,逃亡途中,被李靖杀死。除此之外再无出手记录。最后归山修炼,与三个儿子(金吒、木吒、哪吒)等六人成为七大肉身成圣者之一。他的形象特征是: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腰系宝剑,有六陈鞭、天罡刀(降伏红孩儿),还会骑战马。人物原型是古代历史上的唐朝名将和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扩展资料:托塔天王,姓李,名靖,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陕西人,是唐初名将,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因为他战功显赫,故死后封为「卫国公」,又因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就其神职来历和称号渊源来讲,“托塔天王”属于佛教神系中的四大天王之一,最早是印度佛教中的高层神灵。与其对应的是毗沙门天王,又叫北方多闻天王,既是财神,又负责保护北方。佛教传入中国后,这个天王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其形象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李靖的故事被杂糅进来。就这样,托塔天王李靖终于诞生了。可以说,中国故事中的托塔天王是唐代名将李靖其人与西域军神毗沙门天王的结合体,是中外文化融合的一个产物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