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捧起丈夫的骨灰盒,悲痛地将脸贴着它,留下这张催泪的照
发布时间: 2023-07-11

在延安,王光美遇到了刘少奇。刘少奇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使他的婚姻之路也曲折多磨,经历坎坷和不幸的遭际之后,终于走进了美满的归宿。

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与王光美结为伴侣。

他们相依相携20个春秋,生育一子三女,盛极不骄,败极不惊。他们的爱情朴素无华亦坚如磐石。

王光美,1921年9月26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区旧刑部大街32号。父亲王治昌是当时有名的革新派人士;母亲董洁如出身天津富商家庭,是中国最早的女大学生之一。

王光美是家中的长女,父母在已经有了6个儿子之后,喜得一女,顿觉乐不可支,王治昌为女儿取名“光美”。

王光美家境优渥,学业有成。在北平曾经有“数学三王”之一的称号。她从北平辅仁大学数理系光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攻读硕士研究生。成为当时首批宇宙射线研究专业的原子物理学女硕士。

这样一位出身背景和学识背景都很优秀的女性,却没有只顾埋头读书,她时刻关心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展开全文

当时延安正需要有知识、有专长的青年。王光美怀揣着无比的信念与热忱,带着理想与憧憬来到革命圣地。

1946年11月,王光美来到延安王家坝。由于她英语较出色,被分配到朱德、杨尚昆领导的中央军委外事组,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外事翻译。

一天,朱老总带着王光美一行人去见了刘少奇。刘少奇说了一些鼓励革命青年的话。送客时,王光美走在最后,因为她年轻,官职最小。她是最后一个与刘少奇握手的,刘少奇似乎多握了一下。

有一天刘少奇到外事局参观,还到了王光美和同事的屋里坐了坐,询问这些从城市里来的青年在延安的生活工作情况。

黄土飞扬的延安,条件艰苦,对于王光美这样的大家闺秀来说,生活差距是很大的。因为怀着“读书救国论”的理想,生活上的困难她都能一一克服。

末了,刘少奇问:“你是不是党员?”王光美说:我不是,中央领导同志能不能给予我们这些才到解放区的青年帮助?”刘少奇说:“那就要看我有没有时间了。”

王光美清楚地记得 ,她第一次走进刘少奇同志窑洞的时间和情景 ,那是距第一次见面几个月后了。

1947年3月5日,刘少奇打电话给叶剑英说:“王光美同志想约我谈一次话,你们给我安排一下。”

3月9号星期天上午,王光美应约来到了枣园,找到了刘少奇同志的窑洞。

那个窑洞不算宽敞,光线也一般,有里外两间,陈设很简单。里面一间是卧室,外面一间是办公室,桌上放着一盏油灯。

谈话开门见山,几个月前入党的话题就接上了。

谈话进行到午饭时间,卫士把刘少奇的午饭端进来。

刘少奇说:“吃了饭接着谈。”王光美看到刘少奇吃的是和着青菜叶子的稀面条 ,还有几片烤过的馒头片。

她心里想着:“首长那么清瘦,又忙于工作操劳,就吃这样的伙食……。”当时王光美看了觉得挺难受的。

刘少奇刚吃了几口,好像想起来什么,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拿出两个梨子。又拿了把小刀给她,意思是让她自己削犁吃。

王光美削梨的时候整个梨的皮连在一起,刘少奇就很感兴趣地问这是怎么削的,我从来没看见过人这样削梨。

那个梨子很难看,黑不溜秋的,很小很干瘪,像是放了好几日。王光美索性就把抽屉里的梨全部削好,嘱咐他别忘了吃。

吃完饭,刘少奇同志又和她交流了一些问题,吃完一个梨,她就出来了。这次见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后来,王光美和从白区到延安的同志一起在蔡家崖集中学习关于土改工作的文件。

那天,刘少奇、朱老总和土改工作队的同志一起吃饭。

吃完饭出来,刘少奇问王光美:“你愿不愿意跟我们去晋察冀根据地?到那儿也能参加土改。”王光美期待地问:“我正在学习,能跟你们走吗?”

刘少奇说:“朱德秘书跟我们一起走。”王光美想:“我也不是你的秘书啊!这样走了算怎么回事呢?”便回答:“我等分配参加哪个工作队吧!”

在晋绥搞土改,王光美专门计量数据,晚上几个女同志就睡在老乡家中。前后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1948年3月,她们结束了在土改工作队的工作,来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

王光美回到外事组以后,有一次毛泽东的秘书王炳南组织外事组舞会,刘少奇和朱德都来了。

相隔一年多再次见面,刘少奇问王光美:“星期天都在干什么?”王光美回答:“就是到南庄赶集、散步,或者在屋里看看书。”他这时说了一句:“有空上我那玩。”就没再说什么。

王光美记住了他这句话,把它当成一种邀请。六月的一个星期天,她走进了刘少奇在西柏坡办公和居住的小院。

王光美一进去,刘少奇正在写东西。看见她来,他马上站起来,说:“你真来了!”

王光美笑了,没有说话。刘少奇接着说:“这么长时间没有你的消息,不知道你的情况怎样?”语气中透着关切。王光美回答说:我认真工作, 争取早日入党,其它没有情况。”

两个人的交谈不知不觉中由工作转移到个人,由一位首长和一位同志之间转移到一对男女之间的交流。

刘少奇这次表达了和她好的意愿。并且说:“我年纪大,又有孩子,望你认真考虑。”刘少奇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一切坦白。可王光美觉得他虽然不浪漫,但令人尊敬。

那个年代的爱情,很多都是从仰慕开始的,刘少奇作为中央首长,自然有许多让王光美崇敬的地方。潜意识里她对刘少奇的崇敬是带着仰慕的爱意。

她脸红了:“在政治水平上我们差得太远,我和你在一起的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应该注意什么,而且我也不了解你过去的个人情况。”

刘少奇就说:“如果你想知道这方面的情况,你去问一下邓大姐,她就住在旁边的院子里。”

从相识之初,刘少奇问她是不是党员时就对王光美有了好感。中央首长找伴侣,对方一定要是共产党员。在刘少奇的心里一直都装着她。看起来一切都很唐突 ,其实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

王光美临走的时候,刘少奇送了她一段路。

第二天,王光美真的去找了邓颖超,其实这也是姑娘家的一点小心思,像是要告诉旁人,让他们知道她和刘少奇开始了一段感情。

邓颖超他们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意外,然后都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就这样,王光美和刘少奇在西柏坡一来二往,就确定了关系。

“少奇同志要和王光美结婚啦!”

1948年8月21日这一天,这个“喜讯”,一传十、十传百地传遍了西柏坡这个闻名中外的小山村。

西柏坡的人们兴奋地谈论着这桩婚事,都想尽早地看到婚礼,吃到喜糖。

可是,大家从上午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下午,仍没见什么动静。

有的人就悄悄地到刘少奇的两间土墙瓦顶房去看“新房”。却只见“新房”内一如既往:旧木床、行军被、桌子、脸盆架,没有一样新婚嫁妆。如果说新意,就是墙上挂上了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合影照片。

刘少奇还是和往常一样工作。他把卫士长李长友叫来说:

“我今天要成家了,光美同志不好意思,你们去把她接来吧。”

没有吹吹打打,没有庞大的迎亲队伍,李长友带着刘少奇的信来接王光美,帮她搬行李。

外事组的几位女同志簇拥着“新娘子”王光美从柏里村到了西柏坡刘少奇住的地方。

当晚,大家在屋子里说说笑笑、吃喜糖、嗑瓜子,给这个简单的“新房”增添了不少喜气。

结婚后,王光美辞去外事翻译的工作,任刘少奇同志的秘书。

从8月份结婚以来,刘少奇开始渐渐地变胖了,不再像以前那么消瘦。

在家中他称呼她为:光美。她称呼他为:少奇。

王光美在接受采访时带着笑意回忆:

我刚结婚那会儿,礼拜六晚上放电影,警卫员拉着他就去看电影了。他就没想喊上我一块去,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走了,上哪去了也没有说,留下我一个人,有点失落,我想着这事就生他的气了。

还有一回,他开完会,直接去怀仁堂看戏去了,然后派人通知我他在怀仁堂 。我想他为什么下了班不直接回来,把我也接过去看戏。 他不懂爱人心理 , 后来他才懂 , 他知道我在乎,他也就在乎了 。

刘少奇对妻子也有表现温情的时候,虽然很少,也是他在百忙之中,显现的一抹温情。王光美时隔多年还能记起:

散步时,我习惯挽着他的胳膊,他总是悄悄对我说:后面有战士,要注意影响。少奇也有浪漫的时候,记得从苏联回来时,一下飞机,当着许多人的面,他就搂着我亲了一下,我当时就不好意思了。

王光美先后为刘少奇生了四个儿女,儿子源源,女儿平平、亭亭、小小。加上刘少奇与前妻的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有着十一个成员的大家庭。

在三年困难时期,王光美领着几个大孩子还有警卫员在自家住的地方开垦菜园,种花生、大豆、蔬菜之类,给家人增添营养。

家里的炊事员为了改善一家人伙食,申领了夜餐补助。刘少奇得知后一定要全部退回。以后每次从刘少奇工资里扣除,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家里的伙食费每天得减少1/4,更别提改善了。

孩子住校就读。在学校吃不饱,刘少奇说:“让他们尝尝吃不饱的味道,将来他们在给人民办事的时候,再不让人民吃不饱。”

星期天孩子们回来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