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电视剧或电影,反映崖山之战大宋军民10万人跳海殉国的千古壮举?都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对此,大家是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没有电视剧或电影,反映崖山之战大宋军民10万人跳海殉国的千古壮举

还是别拍好!无论从历史、军事,还是斗争角度看,崖山十万军民跳海,绝不是壮举,而是一种洗不尽的耻辱与莫大的悲哀。

所悲者,北宋开始以文制武,自废武功,军功沦为贱役之后,英雄丧志,壮土离心。从此正式开了文明为野蛮所灭掉的先河。

横竖是一死,南宋十万军民有跳海自尽的决心,却无返身决一死战的勇气。这是为何?

就因为赵家人用体制阉割掉了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的尚武基因。然后,知识分子又改变了社会民风。

使得本来的战斗民族成了绵羊之性,畏敌如畏虎。

当大众宁可去选择死亡、也不敢去与敌人拼命阵亡时。说明了,对敌人的畏惧、竟能超过了对死亡的畏惧。

这样了,还有什么可值得用影视去怀念与歌颂的?

再论一论,十万军民,意味着什么?

赵家小天子如丧家之犬时,还有十万军民追随,那说明,宋室在南方还是有民意基础的。

那么,为何没有人把这十万人组织起来,选锋择锐,编练成军。而是要坐等蒙元逼近,然后一败涂地,哭哭啼啼的集体自尽?

十万军民,那是什么概念?

十万军民,挑选出五六千精壮练成劲卒,总挑得出吧?再抽出一二万体健之人为民夫后备。如此。凑一支万人之军,凑得出吧?

万人之军,在不同的人统领之下,表现与作用,也大大的不同。

三国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时,曹操战兵不满万,骑兵只六百。而当面之敌,袁绍大军兵力号称二十万上,连营几十里。而曹操就能凭万余兵,坚壁固守,袁绍占有兵力之优,河北军不乏名将,士卒也多劲兵,可就是攻不下曹操的万余人。

最后,还让曹操袭乌巢,断了河北军的粮草,扭转形势。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见三国志.武帝纪)

那么,为何曹操能以万余人,在地形平坦的北方平原上坚壁固守三月不失。而南宋有十万军民,为何却不能利用南方多山地形,凭险自守?

说白了。就是畏战,惧战,不知如何备战了。丧胆了,然后害怕了!

宋朝的体制,就是精心设计出来防范再次滋生出枭雄的。

北宋贬狄青,南宋杀岳飞。而曹操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更是两宋重点防范的对象。从体制上去彻底铲除了”文武兼备、出将入相”的土壤,表面上江山稳固了,实质上,彻底终结了汉文化的扩张步伐,殆害了华夏民族一千年。

南宋末,同样的兵将,为南宋之兵时,畏首畏尾,战斗力如渣。降蒙后成了元军,立即就成了虎狼。

明末,糜烂的明军降敌变成了清军后,竟然一个个又变得骁勇剽悍,转战千里也不知疲倦了。

这是极其讽刺意味的!

所以,没有影视去拍摄崖山题材,多半为编导们一时没想到吧。但这并不是坏事。去拍他干嘛呢?

若是批评之,毕竟人死为大,对古人不敬。

若是歌颂,则又有什么可值得歌颂的?

(图来自网络)

都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对此,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又称“崖山之后无华夏“ 。对于这句话如何理解?在回答之前,首先。应该了解史上最为悲壮的,导致赵宋王朝终结,元朝一统华夏的崖山之战。

崖山海战是南宋末年宋元的最后一次战役。南宋德祐二年,元朝大军渡过长江天险,攻破临安,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被元朝人生擒活捉。但南宋的一批文武大臣拥戴年方七岁的南宋益王赵罡,在福州继位称帝,史称宋端宗。

祥兴元年,宋端宗又意外溺水而亡,他的弟弟、7岁的赵昺登基,史称宋少帝。为了躲避元朝大军的攻击,南宋君臣在陆地已经没有立足之处,被迫带领剩余的人马乘船出海,退守广东崖山。元朝大军很快追踪而至,对南宋船队发起猛攻。祥兴二年正月,打响了事关 南宋兴亡的最后一战,崖山海战。

祥兴二年二月初六,南宋水师全线崩溃,土崩瓦解。大臣陆秀夫背负宋少帝跳海殉国,南宋至此灭亡。

在崖山海战中,有一个陈姓水兵侥幸脱逃,回到了扬州老家,从此隐居乡间,他的外孙子朱重八,就是那位名震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崖山海战80多年后的洪武元年,他推翻了元朝建立大明。

历史就是充满了喜剧性,元朝统治者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崖山海战脱逃的水兵后代,会成了推翻其统治的大明皇帝。

由此 可见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指的并非没有中华而是另有所指。这句话与“明亡之后无华夏“一句并列,是一种汉奸殖民文化和网络论调 。该论调主张者认为随着宋亡的崖山海战,传统的汉民族政权首次完全被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并认为华夏文化在经历蒙元灭宋后发生严重的断层,古典中华文化遭到了摧残。特别是日本侵华时期,汉奸殖民文化,大东亚共荣文化的宣传,中华文化已经不复存在。这种论调更是甚嚣尘上。

改革开放后,一些亲美媚外的所谓精英又重拾老调,诋毁中华文化,丑化中国人。许多电影,小说,等等都把丑化歪曲中国的历史文化,乃至现实,当成谄媚西方,获取奖赏,到国外拿奖的捷径。他们为了给自己的所作所为披上历史的合法的外衣,把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搬了出来,似乎我们仍然生活在元朝,日本人的统治之下!因此,习主席提出来要坚持文化自信,这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为什么史家把崖山之战视为南宋灭亡之时而不是国都临安失守,恭帝出降之日

为什么说崖山之战后南宋才亡?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只要赵家皇帝在,南宋就在,汉人江山就在,华夏风骨就在,则天下就未亡!

崖山海战的想象图

其实展开说来,笔者一直对整个宋王朝充满的敬仰和惋惜,原因无外乎一下几个方面:

宋亡以后,华夏彻底丢掉了祖宗留下的锦绣江山

翻看历史不难发现,华夏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陷入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纷争纠葛的历史宿命。远至商周与犬戎,近至五胡乱中华,不论何时,长江都像是汉民族最后的万里长城一样,保存着华夏的血脉,承载着汉人的风骨。直到蒙古灭宋,汉人才第一次丢掉了祖宗留下的锦绣河山,沦落到异族的马蹄之下。

传统意义上的汉家九州

宋亡以后,华夏彻底丢掉了文明宽和的社会风气

有宋一代,中国的女子第一次拥有了对父母遗产的继承权。有宋一代,中国第一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不杀士大夫的宽容传统。有宋一代,中国第一次跳出了你死我活的权斗旋涡,流放代替了肉体消灭。有宋一代,中国终于放弃了对商业的强烈鄙视,商船开始走出南海,探寻中东阿拉伯的未知世界。倘若宋朝能够延续百年,则当今世界是否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格局?

宋朝仕女图

有宋一代,华夏彻底丢掉了意气风发的尚武雄风

秦凭甲士一扫六合,汉凭铁骑经略西域,唐凭壮志远服中亚,就连三国乱世盘踞辽东的小军阀公孙渊,也能让鲜卑、高句丽退避三舍。直到宋真宗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才在军事上形成对华夏的绝对优势,并凭着这一优势最终由蒙古完成了对华夏的绝杀。

唐朝另骑兵闻风丧胆的陌刀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