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什么意思(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这句话来源于姜子牙封神,姜子牙得到了封神的权利,自然会把最高神位留给自己,可是有个人在封神仪式时藏起来了(有人说是黄飞虎有人说是申公豹)等最后姜子牙宣读自己为最高神时这个人突然现身,没办法他只好把仅有的一个、最后且最高的神位给了这个人。

可是问题来了,老大都给各位封了神,自己却什么也不是,大家一致商议决定,姜子牙以后不管走到哪里,他就是老大,别人必须退位,也就有了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一说。可是也有个难题,那就是过年,过年诸神归位,老大也得讲道理吧,大过年的你不能还去抢人家的位置吧,所以过年姜子牙无处可去,各村的人们就立根杆子,上边挂着灯笼,(我们叫天牢(音)杆)这就是过年时姜子牙的位置,哪也去不了,姜子牙哪受过这罪,等过了年他就迫不及待的让别人退位去了这是我所知道的说法,不知道还有别的说法没有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是什么意思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是岁时风俗之一。过年除夕日,要贴灶王神及对联,接灶王回家,保一年平安。还要贴门神、春联、“福”字,红钱等,以驱邪纳福。旧时民间还要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此横条是贴在门楣上的,大门上少见,多数是贴在屏门、客厅、堂屋的门楣上,或屋梁、楼楞上。店家最喜欢张贴在店堂或出入处上方,很醒目。这习俗过去很流行,历史上也很长。此习俗现在一些农村地区建房造屋或一些大型活动时还常常能看到。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是什么意思何时用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是汉族岁时风俗之一。过年除夕日,要贴灶王神及对联,接灶王回家,保一年平安。还要贴门神、春联、“福”字,红钱等,以驱邪纳福。

旧时汉族民间还要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此横条是贴在门楣上的,大门上少见,多数是贴在屏门、客厅、堂屋的门楣上,或屋梁、楼楞上。店家最喜欢张贴在店堂或出入处上方,很醒目。这习俗过去很流行,历史上也很长。此习俗现在一些农村地区建房造屋或一些大型活动时还常常能看到。

这一汉族传统习俗源于周代的姜尚。明代已有详细记载,书中“姜太公在此”条有下列内容。

旧唐书《礼乐志》引“太公六韬”云:武王伐纣,雪深丈余,有五车二马无纵迹,诣营求谒,武王怪而问之,太公对曰:此必五之神,来受事耳,遂以名召入,各以其职命焉。案五车二马,仍四海之神,与祝融,句芒,颛顼及河伯、风伯、雨师也。又《史记》封禅书:“八神将,太公以来作之。今凡人家门上多贴“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盖本来此也。后又改为“诸神退位”,义亦同。可见,明代已普遍贴。

农村有些地区盖房子,上梁时要在梁上写上“姜太公在此”,这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农村盖房子风俗,为啥在上梁时候,要在梁上写上“姜太公在此”,这是啥意思呢?

其实,每个民俗的来历往往都是来自一个故事。农村造房习俗,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大家都知道,在民间建房,上梁时立柱上会贴上写有“紫微高照”和“太公在此”的红纸,以求避邪驱鬼,上梁大吉。在旧时生产力低下,建房和结婚一样,往往是人生中最大的事情,难免会图个吉利。而建房最怕的是天火或大雨,俗话说水火无情,所以建房要避开这些不吉利。这便有了一些避邪趋吉的风俗。而太公在此和紫微高照,都是这些风俗的具体体现。

紫微星是吉利的星辰,民间说的吉星高照,就是指紫微星。紫微星原是周文王的儿子伯邑考,被商纣王杀害,后被姜太公封为紫微星。有紫微星照耀的地方就意味着可以“逢凶化吉,逢吉更吉”。而姜太公虽然没有神位,但他是封神的始作俑者,掌有打神鞭,可以斩将封神,鞭打管理凶神恶煞,诸神都是他所封,见了他自然要退位。

话说西周建立,姜太公分封到齐国,就是今天山东的临淄以东的地界,晏子的家乡便是古齐之地。而姜太公的故里是河南省新乡。太公治齐之余,有时候也难免回乡省亲。

传说有一次太公由齐返里,探望曾经焚香盟誓的朋友宋异人。发现宋家居住的地方破烂不堪,便问宋异人缘故。宋异人便诉说自己几次盖新房,都遭受横祸,第一次刚垒好墙壁便被大风刮倒,第二次刚上完梁所有房梁莫明的断裂,第三次刚在房顶苫上柴草,一场大火又烧了个干干净净。姜太公听了,心下明白,原来是四方鬼神为了争地盘受香火,互相争斗损坏了宋家的房屋。太公不由动怒,口中念道:“四方鬼神,洗耳听着,太公在此,各归其所。”于是宋家便安安全全地盖起了房屋。后来,这件事传开,民间盖新房者,为了讨个吉利,每到上梁 时,就写上“上梁正遇黄道日,立柱巧逢紫微星”的对联,立柱上也会写上“太公在此”的字样。

所以,这个习俗实际上从西周时期便已经出现,沿袭了三千多年,尽管现在的人们不信神,但为了讨个吉利,上梁时仍然非常重视这些上梁习俗。其实这是民间的一种信仰文化,符合民众的心理习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会长久传承下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