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的遗嘱,能信吗?如何看秦桧遗书里解释为什么岳飞会死
发布时间: 2023-07-06

秦桧的遗嘱,能信吗

近来据说从地下挖出了所谓的“秦桧遗嘱”,真伪与否,尚待考证,我们一些人就急着为秦桧平反了,可见“汉奸文化”影响之深!即便这遗嘱是真的,就能根据秦桧自己的申诉为他平反麽?这简直是一个无知的笑话!那一个汉奸能说自己是汉奸,是大坏蛋?盗亦有“道”,汉奸亦有“道”也,他们都会为自己的窃国卖国行为编造出一套“理论”来,秦桧如此,汪精卫亦如此,在汉奸卖国贼的词典里,所谓“爱国”,所谓“爱民”,即卖国害民之谓也!除非你站到秦桧的立场上,俺就没得话说了,如今你还要打着研究历史的幌子,把汉奸自编的一套“理论”,拿来当做真正的历史去教育后代,是可忍,孰不可忍?历史上有些影响的人物,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身后名。这秦桧是大奸大恶,当然要考虑自己的身后问题。他不但在位时,时刻要考虑自己的下台问题,老了还要考虑自己的死后怎麽办。曹操有七十二疑冢,秦桧比曹操更加聪明,知道自己做了坏事,死后必遭清算,不但在人事上做了周详的安排,还作了“预防万一”的打算,把为自己辩解的遗嘱都写好了,千年之后也要为自己一辩!我今年早些时候写过一篇《去不得也,秦桧!》就是说的这个问题,那也是反驳为秦桧翻案的,本以为这股翻案风已经过去,不曾想汉奸的幽灵如此顽固,只好加了按语,重新发在搜狐博客,以正史实而批谬论也。读史杂记:去不得也,秦桧!大凡大奸大恶,虽然位极人臣,因为做的坏事太多,都不免时存戒惧之心。“一旦下了怎麽办?”这个问题日夜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秦桧就是这样。近读明清文人笔记,记载秦桧的一些事,很有些意味。秦桧贵为宰相,朝中各种重要位置都安插了亲信把持,连记载历史的史官都是自己子弟,就是说,死后的事都想的很周到了。可是他仍然不太放心,想找个人商量,却找不着,为什麽?因为秦桧很聪明的,他知道整天围着他转的马屁精,包括那个臭名昭著的“秦桧十客”,没有人会对他讲真话,要谈“去留”这样的实质性的问题,还得找个自己平日耿耿于怀的“老实人”试探试探。一日,秦桧遇到素有敢言之名的司封郎中兼国子监司业王葆,装出很诚恳的样子问:“我想告老还乡,足下以为何如?”王葆说:“此事不应该问我王葆。”秦桧知他不敢讲,怕得罪自己的意思,连忙说:“唉,其他人皆不敢说真话,因为知道你是个有气节的忠臣,所以只好问你了!”王葆看回避不了,干脆来个实话实说:“太师如果真的想告老还乡,那就应当首先不论亲仇,选一个可以担当国家大事的人,使居相位,这就是天下老百姓的福分了!呵呵,这王葆也真太实诚了,如此一来,岂不是要了秦桧的老命吗?秦桧只好无言以对。但他心里的疙瘩还未解开。有一次,秦桧遇到大臣宋朴,觉得这个人或许能解开他的心头疙瘩,于是绕着弯子问道:“你看看,我这个人啊,古人中谁可一比?”宋朴说;“太师超过郭子仪,不及张子房。”“为什麽?”宋朴答道:“郭子仪连祖坟都被太监刨了,他也没奈何,而太师能让此辈(太监)屏息不敢张狂,超过郭子仪太多了!之所以说不如张子房,那是因为张子房是去得的勋业,太师是去不得的勋业!”秦桧对照自己心中的那个“疙瘩”,认为宋朴说到了根子上,嗟叹久之,还向执政推荐了宋朴。“去不得也,秦桧!”这是一切贪官污吏、权奸卖国贼真实处境。宋朴真是说到点子上了,连大奸大恶如秦桧者,亦不得不佩服其真知灼见也!自古道是“树挪死,人挪活”,当官的换个地方、岗位,找对了合适的位置,那就会不断“进步”;而那贪官污吏,就怕挪地方,因为窟窿太多,人一离开,“李金华”们来一查,就完了蛋了!你们看成克杰、田风山之流,全是在“去了”之后案发被捕的,贪官就怕这个。近年有一奇怪现象,好多地方,一连好几任都是贪官,抓了一个,又抓一个,真所谓前仆后继,蔚为壮观。为什麽?贪官们接受教训了,即使“无可奈何花落去”,也得事先筹谋选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接任,自己被抓了也没关系,因为他选中的那个人早就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了。贪官信得过的当然只有贪官,这就是河南连续三任交通厅长都是贪官的“诀窍”!呵呵,和秦桧一样,贪官污吏也是“去不得的勋业”呢。

如何看秦桧遗书里解释为什么岳飞会死呢

据消息人士透露,初步鉴定秦桧该份遗嘱作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5年),时年55岁(秦桧生于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即其死前(1155年)十年,岳飞含冤被杀(绍兴十一年腊月,1142年1月)后三年。

秦桧在该份遗嘱中,首先告诫子孙远离政治,自己深知将“获谴汗青”,“蒙羞万年”,叮嘱子孙在他死后万莫贪恋禄位,急流勇退,也不可在风暴来临后为他争辩,“庶几可得苟全性命”,并对几个已身据高位的族人详细指示了退出政坛的方略。专家正是据此认定此书信为家族内的政治遗嘱。

据已经详细阅读该份文物的一位匿名专家介绍,秦桧在该份遗嘱中表明自己坚信对金议和是当时的“国情”下保全家国的唯一出路,也曾经和岳飞直接探讨过此问题,但岳飞表示“要为不可为之事”。而宋高宗其实并不反对北伐作战,因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令他“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显然皇帝很陶醉这种救世主的感觉。

但因为岳飞在规复旧河山之外,经常公开宣扬要“迎还二帝”,而金国也不断在战争失利时派密使威胁高宗要“送还汝兄”,并不断暗示囚在五国城的宋钦宗与岳飞有秘密来往,令高宗疑窦丛生,甚至到了“寝食不思”地步。高宗12道金牌召回征途中的岳飞,就是因为金使送来岳飞与钦宗联络的“确切证据”,钦宗甚至扬言返国复辟后将清洗“老九”(高宗为徽宗第九子)的人马,高宗因此需要和岳飞对证确认。

据了解,秦桧在遗嘱中说,高宗与岳飞的晤谈一概秘密进行,他也不能与闻。但事后高宗告诉他,岳飞一再表态自己只想规复北方迎还二帝,私心最多就是成就功名,待成功后愿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归田。至于帝位归属,岳飞表示那是“皇家手足间事”,没有旗帜鲜明地表态。

秦桧在遗嘱中对岳飞的战功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岳飞的善战为其议和提供相当大的便利空间,以打促谈效果很好。但岳飞有功名心,性格也比较孤僻,与人不好相处,容易招疑招忌,好多次甚至与皇帝言语不合而撂挑子走人,与皇帝结了深怨。

岳飞不大考虑高宗本人的利益,不仅和被囚敌国的钦宗有谣传中的来往,还多次当面劝高宗立嗣,高宗本人因有隐疾(据后世医学推断是阳痿)而无子嗣,因此十分怀疑岳飞拥兵欲立拥立之功,犯了人臣的大忌,违背了祖宗传下的抑武扬文的宗旨,估计也是因此引发高宗杀机,不惜破除有宋以来不杀大臣的誓言。秦桧表示,他已竭尽全力至少保全岳云和张宪,但高宗指示全杀,他亦无奈。同僚们在岳飞被杀后不敢质问皇帝,都来质问秦桧,秦桧也不敢和不便说皇帝的意思,只好说“莫须有”含糊应对。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