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的三国和演义的三国差别在哪里?三国最终都归谁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正史的三国和演义的三国差别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有正史吗?那个陈寿写的《三国志》能叫正史吗?真正的正史,应是由当朝史官编攥的史实,虽然也存在一定的水分,但大体上还是尊守了当时的状态。因此《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在本质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只不过《三国演义》在尊重《三国志》的基础上,多了一些小说演义的成分,具有较强故事性和观赏性,其他方面还都是尊守了《三国志》的脉络。至于有一些改动,是由于陈老先生在编攥《三国志》时也加进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还有就是通过传说编写的。例如:对吴国的描写就比较简略,且对于蜀汉后主的描写,则是贬低的成分比较多。皇权至高无上的历史环境中,皇权的威严是不可否定的,蜀汉后主治理西川四十余年,怎么能一点业绩也没有呢?诸葛亮再有能力,也只是一个臣子,六出祁山也大都是无功而返,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蜀汉最终走向败落,也不能都推到刘禅身上。纵观三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是吴国,吴国存在了六十余年里,都发生了什么!《三国演义》与《三国志》都没有详细的交待。因此,《三国志》则不能称为正史,《三国演义》则更不能与正史论之。真正的三国正史,还有待于对三国其间的历史考证证实。

三国最终都归谁了

三国最终都归谁了?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最后被谁一统分立局面,有个词叫“三家归晋”。晋朝的建立者是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所以三国最后都归司马家了!

  • 奠基人-司马懿,1,说到三国归晋就不得不说司马懿,三国的历史剧和小说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司马懿被曹操发掘,一直是魏国曹家的一个重要将领,屡次抵挡蜀国诸葛亮的北伐。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辅佐过曹操、曹丕、曹叡、曹芳!三国后期,鼎立之势已成,魏蜀吴都无法消灭对方!曹叡死后,曹芳继位,只有八岁,曹叡遗诏令曹爽和司马懿辅佐,因为司马懿势力大,功高震主,所以曹爽后期打压司马懿,也处处提防他。司马懿一直韬光养晦,对外装病不问政事,暗中却积极布置。

2,嘉平元年,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大将军曹爽、中将军曹義等重要军政大臣随行。司马懿趁机挟迫太后,请废曹爽兄弟!最终,司马懿以谋反罪诛杀曹爽及党羽,并夷三族。至此司马懿大权在握,司马氏专权,魏氏皇权被逐渐架空!

  • 开拓者-司马昭,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废曹芳,立曹髦!司马师死后司马懿次子司马昭继位为大将军!一,司马昭对外为建立赫赫战功,做好篡位准备,263年,命令大奖钟会、邓艾等率军攻蜀,经过艰苦奋战,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逼近成都,劝降刘禅,蜀汉灭亡!称之为灭蜀之战。二、对内,有一句话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做了四年半皇帝就被杀了,事后杀了两个替罪羊,然后立曹奂为帝。当时基本就是曹魏皇帝的废立都是司马家说的算!司马昭之时,司马家权力滔天了!
  • 西晋建立者-司马炎,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位为晋国公,第二年就逼曹奂禅位给他了,魏国转化为晋朝了,司马炎是为晋武帝。当时东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贪图奢侈享受,不理内政,270年发生叛乱,279年才平定。司马炎派羊祜与东吴名将陆抗对峙多年,279年12月,司马炎决定进攻吴国!分六路大军,分向进攻东吴,第六路军7万余人,以水师为主,征募蜀中勇士和能工巧匠打造战船,自三峡顺江而下,一路凯歌!280年,攻入建业,活捉吴帝孙皓,史称灭吴之战!至此,三国归晋!晋朝完成统一!
  • 历经三代四人,司马氏最终完成三国归晋,也结束了一百多年的三国纷乱!魏蜀吴三家最后尽归司马氏,也是令当年的曹操、刘备、孙权等人意料不到的!这也是历史的魅力!

三国正史上,真正顶级的猛将都有谁

说起三国的顶级猛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吕布、赵云、文鸯,然而事实上,这三人在演义中非常厉害,但是在正史中,他们还达不到顶级水平!三国正史中,真正顶级的猛将主要有这6人,你都认识几个?

吕布、赵云、文鸯

在说三国正史的真正顶级猛将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为何说吕布、赵云、文鸯他们三人算不上是顶级猛将呢?

在演义中,吕布号称是天下第一猛将,但是在正史中,吕布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强悍!吕布这个人,出身于并州五原郡,这地方属于东汉的边地,所以吕布从小弓马娴熟、骁勇尚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被丁原看中,当了骑都尉。后来的故事我们不过多赘述,大致是和三国演义差不多,只不过正史中基本没怎么表现吕布的勇猛,只是说吕布手下的军队非常厉害,尤其是他的骑兵,几乎是无人能敌!说白了,正史中说的是吕布军队非常强,骑兵非常强,但并没有说吕布这个人的个人武力非常强!

在演义中,赵云排名第二,“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在三国正史中,赵云虽然表现不错,但相对于蜀汉的其他猛将来说,赵云还是差了点,赵云的定位和黄忠差不多,但和关羽、张飞、马超并非同一档次!演义中的赵云确实厉害,但正史中的赵云也确实要差那么一点,这一点希望大家理性看待!不信可以去翻三国志!

最后我们再说到这个文鸯!文鸯可以说是后三国时期的超级猛将了,曾一人打退数百名魏军的追击,真正的做到了七进七出!所以在不少人看来,文鸯确实算得上是当时天下的顶级猛将了!更为重要的是,除了《三国演义》,就连《资治通鉴》都记录了文鸯七进七出的故事!

《资治通鉴》: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司马师派司马班率领八千士兵去追击文鸯,结果文鸯单枪匹马地杀进了数千魏军之中,但他不仅没被砍死,而且还杀上了百余魏军。而且这种短兵相接的情况,还发生了六七次,令魏军大为震撼,最终再也不敢追击文鸯了!按照这份记录来看,文鸯简直就堪称天人啊!这是天神一般的战绩啊!然而本文却对此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

我们先思考一下这么个问题,一个人怎么打赢十个人?一个人如何打赢一百个人?要是有人敢宣称他一个人能打赢一百个人,那可真是全世界出名了!一个人打赢十个人很难,打赢一百人更难,敢宣称打赢一千人,恕我直言,此人必定是神经错乱了,但凡有一粒花生米也不至于醉成这样啊!文鸯一人冲进数千人的魏军阵营,还能杀伤百余人魏军,除非这些魏军就站在那里让文鸯砍!

事实上,这份记录只在《资治通鉴》和《三国演义》出现过,在《三国志》和《晋书》中,压根就没有这样写过!《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撰写的,成书时距离三国已经过去了七八百年了,再过个两三百年,《三国演义》都出来了,这么长的时间,司马光怎么会知道当年的战场细节?要知道连《三国志》都没有这种细节描述啊!所以说本文认为,资治通鉴中关于文鸯一人破千军的描述,并不真实,太假了,本文还是更加相信三国志的记载!文鸯可以说是一代猛将,但绝对算不上是顶级猛将!

事实上,本文认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