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康熙等清朝统治者如芒在背的“朱三太子”有着怎样的“魔力”?“锋芒在背”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让康熙等清朝统治者如芒在背的“朱三太子”有着怎样的“魔力”

在华夏历史上,坐龙椅的一般都是汉人。满清入关后,让许多有“华夷”观念的汉人接受不了现实,尤其是清初的“剃发令”等措施,严重打击汉人自尊心。

康熙从小就立志当一个好皇帝,想要富国强兵,想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是,仅仅因为他满人的身份,就让其得不到许多人的认可。反清复明之人,大多以此为由头。

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并迅速确定广泛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汉人身份。趁着吴三桂叛乱,京城有个叫杨起隆的人也坐不住了,开始秘密策划造反。

杨起隆原本就是一个市井之徒,想利用造反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些行为,严重损害清朝的利益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

为了煽动更多的追随者参与他的行动,杨起隆自封“朱三太子”,这就能与明朝遗民产生共鸣,让许多人盲从。

崇祯有七个儿子,明朝明朝灭亡后,三个没能活太久,四个流落民间。四个中又有三个被清军抓住杀了。仅有一个朱慈焕侥幸没被抓,被称之为“朱三太子”,成了一块象征权力的金字招牌。

杨起隆确实有非凡的洞察力,如果活在当下,一定是超级营销专家,将自己包装成“朱三太子”,很快就击中许多汉人老百姓的痛点,团队也迅速壮大。

人多了,就会鱼龙混杂,消息也容易走漏。康熙很快就得知,并严密注视杨起隆的动静。

1673年12月22日,镶黄旗有一个叫郎廷枢的监生,发现家里的裁缝行为反常,工作敷衍了事,见了主人也直接无视,这引起他的疑惑,于是对那个裁缝进行秘密监视。随后,他惊讶地发现,家里的仆人竟然在商量反清复明。

郎廷枢当场就傻眼了,立刻向康熙举报此事。接着,正黄旗的周公直也向康熙举报,他家如同老鼠窝,三十几个仆人聚集一起,准备反清复明了。

这些事让康熙有点后怕,他没想到天子脚下竟然有这么多人密谋造反。

康熙立即调集清军包围周公直的家,那几十位密谋者奋勇反击,但终究寡不敌众。抓住几十人后,朝廷又搜查出数百人。

康熙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事三藩之乱,如果京城再乱,大清就会回关外了。他下旨关闭城门,全城搜查。

杨起隆听到风声后,立刻逃跑,但他的同伙就没那么幸运了,均被朝廷“咔嚓”。

杨起隆的“生意”,既没真正起来,更没有兴隆,但他的这个“项目”给了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启发,这件事让人觉得“朱三太子”的招牌很好用,能够吸引“顾客”。

后来,大清各地又发生几桩“朱三太子案”,全是依葫芦画瓢。

康熙对这些“朱三太子加盟商”,抓一个,灭一个,让那些试图反清复明的“朱三太子们”明白一个道理:“自古得天下之正者,莫如我朝!”遵守大清律例,给你活路,否则,让你永不翻身。

原创的“朱三太子”朱慈焕进入民间后,基本上颠沛流离,本想做一个普通老百姓,结果还是在年老时被抓。最后,康熙亲自下令,全家“咔嚓”。

秋媚说: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就有各种经营活动。龙椅独一无二的稀缺性让它成了最高价值的“神器”,人人都想拥有。坐上龙椅的康熙,为了坐稳,就会防止抢龙椅的人,所以,任何像朱三太子那样的威胁、竞争因素,都会被及时清理出市场。

“锋芒在背”是什么意思

锋芒在背 没有这个成语。

你是不是找 如芒在背

【成语】: 如芒在背

【拼音】: rú máng zài bèi

【解释】: 形容极度不安。

【出处】: 《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举例造句】: 我听了这两句话,又是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近义词】: 如芒刺背

【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极度不安

【英文】: restless

【故事】: 西汉时期,汉武帝病死,霍光辅佐汉昭帝刘弗陵执政,汉昭帝死后立刘贺为皇帝,由于刘贺不争气,就另立汉宣帝刘询。宣帝去太庙祭祖,见身材高大的霍光在旁陪伴,非常惶恐不安,就像有芒刺在背上那样难受,直到霍光死后才感到轻松。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