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和赵国是同一个祖宗,秦始皇是姓赵吗?秦始皇的祖籍是哪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秦国和赵国是同一个祖宗,秦始皇是姓赵吗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秦与赵是同一个先祖

秦与赵的先祖,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大业。大业的来历比较奇怪,他的母亲是女修,是颛顼大帝的后代;可是他的父亲是谁,没人知道,来路不明。根据传说,女修是吞了一枚玄鸟蛋,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在历史上并不很有名,但他的儿子大费,也就是伯益则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给他“嬴”姓,后来的秦、赵两国都是属于嬴姓,大业、大费就是他们的共同祖先。

第二,秦在开国前曾以“赵”为氏

秦、赵的分野,是从蜚廉的两个儿子开始的。非廉是伯益的后代,是商王朝后期的人物,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名恶来,一个名季胜。后来的秦国源于恶来这一族,而秦国的最大对手赵国则源于季胜这一族。

季胜的四世孙造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造父是当时天下最好的车手,后来平定徐国叛乱有功,周穆王把赵城赏赐给他。由是,造父这一族便以“赵”为氏。秦国的开国者非子,是造父的族侄。由于他们出于同源,非子这一族的人也以造父为光荣,便也以“赵”为氏。

第三,秦王族是嬴姓,但秦始皇嬴政却是错误的叫法

许多人在看先秦史料时,会被姓与氏搞晕头。

如何区别姓与氏呢?简单地说,姓是大家族,氏是小家族。姓是很少的,总共加起来也大概就二十来个,而且很好认,基本上都有“女”字,比如姬、姜、嬴、姒等,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姓与名字是不同合用的,只有氏与名合用。

有人会说,秦始皇嬴政,不就是姓与名合用吗?

嬴政这个称呼,是完全错误的。那为什么会以讹传讹呢?因为秦国灭亡后,新兴的汉帝国的开国者基本上都是社会底层崛起的,先秦那套主要针对贵族阶段的姓氏学就不顶用了。到了汉代,姓与氏就逐渐混同,于是才有嬴政这样的叫法。但是我们要明白,在秦始皇生前,是不可能有嬴政这样的称谓。

第四,秦国王族并非以“赵”为氏

既然秦始皇嬴政的叫法是错误的,那么应该叫什么呢?

有些人认为,秦国王族应该是以“赵”为氏。

在史书上,秦以“赵”为氏只有两个例子。其一是造父受封赵城时,秦的先祖们沾了造父的光,也以“赵”为氏。故而有人认为秦国王族一直是以“赵”为氏。另一个例子是秦始皇出生时,《史记》明确写了他小时候是叫“赵政”,以赵为氏。

以上这两个例子都没问题。秦第一任国君非子与秦始皇都曾以“赵”为氏。但是,秦王族并非以“赵”为氏。这就涉及到先秦姓氏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国君不称氏而称国,公子不称氏而称国,公孙不称氏而称国。

什么意思呢?

非子在当国君前,可以有自己的氏,他是以“赵”为氏。秦始皇在没有身份以前,也可以叫赵政,但是当了国君后,就不能再用“氏”了,而是以国为氏。

也就是说,非子在当国君前可以叫“赵非子”,当了国君后就只能叫“秦非子”。秦始皇在出生时可以叫“赵政”,但是当他爷爷当了秦国国王后,他的身份就是“公孙”,这时就不能叫“赵政”,而只能叫“公孙政”;等到老爹当了秦王,就叫“公子政”;等到自己当了秦王,就叫“秦王政”。

大家记住:国君无氏、公子无氏、公孙无氏。当你的身份是国君、公子、公孙时,就以国为氏。

我再举个例子,大家就看得更明白了。比如商鞅,商鞅最早是叫“公孙鞅”,因为他爷爷是国君,他身份是公孙,不能有别的氏,只能叫“公孙鞅”或“卫鞅”。因为他是卫国人,这就叫“以国为氏”。后来他在秦国受封于商,商实际上就是秦国的一个封国,所以这时他就称为“商鞅”。

秦始皇的祖籍是哪里

在中国史上,唯有秦始皇能被称为“千古一帝”,他不但开创了中国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还修驰道、建长城,统一文字、钱币、度量衡,其功劳千秋万代。随着人们对秦始皇的喜爱,他的个人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秦朝由西向东,灭六国、统天下,那这个长久以来被排除在中原诸国之外的来自何方呢,秦始皇的祖籍是哪里?

按照现在的概念,祖籍是“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那么,秦始皇的祖籍无疑就是秦国世代居住的土地,要想搞清楚秦国的祖居之地,我们还得打开史书。

秦国的始祖名叫“秦非子”,他的是商朝重臣恶来的五世孙。熟悉三国的读者可能对“恶来”这个名字有印象:曹操称自己手下的猛将典韦时就曾说他是“古之恶来”。恶来时传说中可以和犀牛、熊虎搏斗的勇士,他的父亲飞廉则擅长奔跑。飞廉同时是秦国、赵国的祖先,也就是说,往上溯源,秦、赵应当是同族。

顺着飞廉再往上捋,他的八世祖叫做大业,是颛顼之孙,因为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嬴”,王充的《论衡》曾记述道:“五帝、三王、大业、孔子,人之圣也。”大业在其中被与五帝三王、孔子并举,列为古代十二圣之一。

大业的儿子叫做伯益,他在大禹时曾经做过执政官,到了夏禹死去,夏启继位,他因为劳苦功高,两个儿子被分别分封。其中长子大廉被封到秦地,开创廉姓,后世名将廉颇就是其后;次子若木被封于徐,开创徐姓,其后代更是数不胜数。

到了飞廉这一代,他和其子恶来一起被纣王赏识,嬴姓也在商朝时成为大姓,非常显贵。武王伐纣,恶来被处死,飞廉也“触棺而死”。嬴姓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没落期。到了恶来的五世孙秦非子时,他已经沦为为周王养马的官吏了。

他因为善于养马,被孝王喜爱,受封于祖先生活的秦地,其实,所谓的分封其实名不副实。秦地不过方圆五十里,不但算不上诸侯,甚至不如士大夫,只是“附庸”,即依附于其它大国的小国。这一分封意图也很明显:周王不过是把秦非子派到秦地为他继续驯马。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破西戎,被周宣王再次赏赐了犬丘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天水,并获封“西陲大夫”,跻身大夫之列;公元前771年,秦襄公保护周平王迁都有功,被赏赐岐山以西的土地,封为诸侯。此后秦国虽然地处偏远,但不断进取,终于从一个其他诸侯不承认的小国变成了一统天下的强国。

20世纪20年代,甘肃天水礼县一带出土了著名的“秦公簋“,199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礼县大堡子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确认该墓地为秦公西陲陵墓区,也就是说,这里是秦国早期君主的墓葬所在地。

中国人历来有叶落归根的传统,在天水礼县发现的这一墓葬群,表明了秦国世代居住地的所在。秦人的祖先世代在天水居住,那么秦始皇的祖籍自然也就在天水了。

如何用一句话证明自己看过《史记》

《陈涉世家》中有句:

苟富贵,勿相忘!……

陈涉喟然曰: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战国时,秦王族是嬴姓赵氏,赵王族也是嬴姓赵氏,二者有关系吗

秦赵同宗,简单说就是来自同一个祖先。

也不是秦赵曾为一家,就是秦与周王室也曾为一家。如太史儋对秦献公说:

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年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

只要往前追溯,周天子和春秋诸侯们总能追溯到一个祖宗。

就从华夏始祖黄帝讲起吧。

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11个跟了母族的姓,另有14个得了姓,但其中有两对兄弟是同一个姓,所以也就是12姓,分别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jí)、儇(xuān)和依。别以为只是12个名号,而应该看作是12个新的部族或族群。

为什么一定要说“或族群”?直接用部族或部落,不就行了。原因就是你得结合三代的社会基础。华夏不是草原,其社会基础主要是族群形态,越到后来越明显。比如西周分封诸侯,把姜子牙封到齐国。但不是姜子牙一个人带上天子诏命就去齐国当诸侯了。根本就没有天子诏命,即便有,当地人也不认。

这个分封的逻辑是:姜子牙率领姜姓整个族群,带着周天子给的一套青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