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他说的对吗
发布时间: 2023-07-17

关于这句,鲁迅先生曾经如是说: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孔子)的母亲?历来国人评论,少有殃及生母,若一旦提及,后续则多半可能是要干仗的。

可见,千载以后的有些人们对于这句还是心存戾气,几乎是意欲除之而后快。

但,鲁迅先生再伟大,这句评论最多也只能是代表他自己和一部分人的看法。孔庙的牌坊虽然历经数千年的风吹雨打、战火硝烟,却依旧巍峨坚挺;孔府里的香火春秋以后虽然飘飘缭缭,几近断绝,但最后还是连绵不衰、香灰成堆。而且儒家门徒至今也还是络绎不绝、前赴后继……

首先,看看这句话的今译(全句直译)——孔子道: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会无礼;疏远了,他会怨恨。(取杨伯峻先生译注)。

后半句好理解,一般也无太大争议,唯独前半句,几乎成了孔子轻视女人的“铁证”。无数的专家、学者、名流、小民为之争论不休,恨不得把小人解释出一千种以上,把女子也分为一千种以上。可以肯定的说,这其中也有极多的女子参与进来,极欲撇清和小人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

上图为曲阜孔庙牌坊

据法治中国报道官方账号4月1日的文章里统计: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过107次,而小人一词共出现过24次。这其中“君子”与“小人”成对出现的共有19次,“小人”单独出现的共有4次。其解释为——君子:有两层含义,即指道德高尚之人或贵族;小人:亦有两层含义,即指道德低下之人或平民百姓。小人一般是于君子相对的。

理解《论语·阳货》里的这句,最好是能“回到”那个战火纷飞、杀伐不断、贼盗横行、尔虞我诈、礼崩乐坏的年代里。也就是说孔子到底是在什么环境、什么遭遇下说出这句话来的?

55岁那年,双鬓微白的孔子决定要走下杏坛、走出书斋,去往乱世里实现自己的终极政治理想——恢复周礼。

第一站孔子选择了卫国。原因有很多,一是路程最近,二是制度、法令、文化等接近(鲁卫之政,兄弟也),三是卫国多君子(如蘧伯玉、史鱼、公子荆等)……

彼时的卫国,由卫灵公主政。历史很有趣,卫灵公多次名载青史倒不是因为他励精图治、政绩卓著,而是因为他的宠臣弥子瑕和夫人南子。弥子瑕以专权恃宠乱政闻名,而南子以淫乱妖媚干政昭著。

上图为影视剧里孔子见南子

从遗留下来的史料来看,虽然卫灵公久闻孔子之名,但却并不打算重用他。卫国多君子,同样的,也盛产小人,治国大咖到了卫国,朝堂之上的一众文武官员难免是羡慕嫉妒又加恨,所以进献谗言的,打击报复的,甚至是以愚弄孔子为乐的“小人”,比比皆是,孔子的处境是可想而知了。但孔子毕竟是孔子,正面入手不行,穷则思变,也走了走“后门”——见南子。于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唯一的一次孔子面见女性的记录被永载史册,这也成了生民未有的至圣先师的孔子一生唯一的“绯闻”。就连当时孔子得意弟子子路也看不下去了(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句话一般被理解为:孔子去面见南子,子路有些不满。孔子却说:我没有做任何不该做的事,否则老天都要厌恶我。)而这个“绯闻”也给后世无数的吃瓜文人提供了放浪文字、游戏笔墨的原始资料。

可是,南子也无力回天。孔子带着众多弟子在卫国居住了10月有余,也未能“兜售”出一套治国经世之策,最后,临走时,悲愤难抑、心灰意冷的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所以,南子和弥子瑕之流才是这句话里女子和小人的“原型”。

以上为孔子周游列国图

小人且不说了。

若说孔子真的厌恶女子,那么孔子收集整理的《诗经》里那么多美丽、善良、多情、妩媚、纯洁、坚贞、无邪的女子怎么会被收录其中呢?

若说孔子真的厌恶女子,那么双亲西去以后,三年守孝为什么不只守亡父呢?

上图为孔庙杏坛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