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成是四朝的重臣,忠心耿耿,为何要围困饿死赵武灵王?公子成和李兑杀死公子章,然后将赵武灵王困死沙丘宫中公子成是武灵王的儿子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公子成是四朝的重臣,忠心耿耿,为何要围困饿死赵武灵王

小编认为,题主所理解的忠心和战国时代公子成眼中的忠心并不是一回事。在那个年代,儒家还并不是列国统治者的心头好,孔子更算不得圣人,他流浪列国的累累若丧家之犬以及他和南后的花边新闻有可能还是贵族茶余饭后的谈资。

公子成属于赵国公族,是赵肃侯的弟弟,赵武灵王的叔叔,后来的赵惠文王是他的孙子辈,他的忠心是向着赵国,向着赵国王室,并不是向着某个人,包括自己的侄子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加强赵国军力,灭中山国,大败北方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辟地千里,威名赫赫。但是公子成等公室贵族实际上并没有在战争中得到多少实际好处,另一方面,在将王位让给儿子赵何后,赵武灵王主要精力放在军中,和军中将领关系亲密,长此一往,公子成等老牌贵族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会被崛起的军中新贵取代现有的位置。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虽然使赵国军力快速崛起,但是也事实上加剧了赵国的分裂倾向,以邯郸为首的农耕区是赵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以代地为中心的半游牧半农耕区逐渐称为赵国的军事中心,这种双中心制是危险的,特别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各国的都城实际上也是各国军力最强的所在,是精锐之师的集聚地,而赵国则是错位了,这种错位无疑是危险的。

赵国下一步该向哪里走,到底是以邯郸为中心参与中原争霸,还是重心北移至代地,乃至于经过九原,云中灭秦,在国家政策上赵武灵王和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公族势力之间是有严重分歧的。

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於是诈自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也。

于是,为了整合赵国资源实现自己强国的伟大目标,已经让位称为“主父”的赵武灵王想要再次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因此,他扶植长子赵章去和赵惠文王争夺王位,小编认为赵武灵王的目标很明确,两个儿子如果争的头破血流,作为父亲以及赵国军事统帅的自己,自然可以闪亮登场,解决争端,夺回王位。

可是他是低估了公子成这一群邯郸派公族的势力和胆量,在沙丘之变中他们竟然活活饿死了赵武灵王,有人认为一切都是在赵惠文王的默许甚至是是授意下进行的,实际上赵惠文王当时不过是15岁的少年,他怎么会敢于起意谋害赵武灵王,这起事变的实际策划者和执行者,就是公子成等以邯郸为中心的公族势力。

这一派人,不愿意看到赵国分裂或者是迁都,也不愿意被赵武灵王带领的新兴军事将领取代现在的地位,因此,他们紧密“团结”在赵惠文王身边,利用赵惠文王牵制赵武灵王天下的军事战略,不得不说的是赵武灵王灭秦的战略虽然天才,也实际上过于大胆,一旦失败,赵国就有灭顶之灾,他们更愿意国家采取保守的南下争霸战略。

公子成和李兑杀死公子章,然后将赵武灵王困死沙丘宫中公子成是武灵王的儿子吗

公子成嬴姓,赵氏,名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

春秋战国时期,凡是公室子弟都可以称公子。这就像公孙一氏,公爵的后裔都可以姓公孙,即使他们不是公爵的孙子。

赵武灵王后期,公子成基本是赵国公室辈分最高的人,在公室中威望甚高。而李兑是赵武灵王退位后崛起的政坛新星。赵武灵王退位后,专注边疆军事,在邯郸的影响力迅速被新君取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直被压制的公子成得到机会走到台前,跟李兑迅速合流。他们地位的取得是建在赵武灵王退位的基础上。赵武灵王一旦复位,或者另立新君,他们都将失去手中的权力。

沙丘宫中,公子章率先发难,欲兵变强行换君。结果不敌李兑等人,李兑抓住机会,将公子章和赵武灵王一锅端,一劳永逸。而此时赵惠文王还是个少年,兄长想杀他,父亲意图不明,少年又惊又怕,干脆将事情尽数交给公室长辈和平叛功臣去处理,自己跑回邯郸,不再过问沙丘之事。

赵武灵王毕竟是赵国主父,李兑不愿意担负弑君的罪名,只是围宫。最后有了武灵王饿死沙丘的荒唐事。

赵国公子为什么会成为代王

代国是商代时就存在的一个诸侯国,一直存续到战国初期。代人是游牧民族出身,是姜戎的一支,彪悍善战,势力逐渐从河北发展到山西,与赵国直接接壤。

三家分晋时,赵国的国土主要在位于太原一带,往南是魏国、韩国的地盘,赵国能够开拓的生存空间只有一山之隔的代国。可是赵国家主赵简子担心代人勇猛不能胜,心生一计,竟是把女儿嫁给了代王,随英的陪嫁还有很多歌舞乐队,代王从此堕入了温柔乡中,醉生梦死。

赵简子病重的时候,将几个孩子都叫到了床前,告诉他们说,我在北边的山上埋藏了宝贝,你们去找吧。其他的孩子信以为真,果然去找起了财宝,只有赵无恤站到了山顶望着与赵国一山之隔的代国,悟到了赵简子口中的宝贝其实就是代国。

赵简子去世后,赵无恤接班,是为赵襄子,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他服丧未满就来到了北边的夏屋山,看望友好邻邦。代王一看赵国这么看重自己,就没多做防备,被赵襄子在酒桌上刺杀,随后大军开进,代国被一战而下,纳入到赵国领土,这是公元前475年的事。

之后三家分晋,一直到秦国开启统一六国的军事行动时,代国已经被赵国统治了200多年了,原来的代地民众早已归化赵国了。

赵武灵王时,胡服骑射,在代地设置了代郡,后来又把公子章封在这里做君。赵国从擅于骑射的代地民众中招收大量的骑士,开出了3倍于普通士兵的薪水。赵武灵王侦查秦国地形,本来希望与秦国一决雌雄,可惜国内生乱,很快去世了。惠文王在位时,赵国达到鼎盛,六国之中,只有赵国能与秦国有一战之力。孝成王时长平之战爆发,赵国遭受严重挫折。不过,赵国凭借着人才济济和秦国的战略决策失误,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一度有中兴的趋势。可惜后来的赵悼襄王、赵幽谬王一代不如一代,邯郸被秦攻克。

赵国公子嘉原本是赵悼襄王的长子,是幽谬王赵迁的兄长,可是因为母亲去世的早,赵悼襄王迁爱于赵悼倡后,太子之位也被赵悼倡后的枕边风给吹没了。赵王迁即位后,重用奸臣郭开,杀李牧、司马尚,国势危若累卵。邯郸城破之际,一些赵人护着赵嘉逃亡代地。也有秦军有意放出赵嘉以动摇赵人抵抗的意志,因为赵国人对赵王迁已经失望透顶,不愿意为他卖命。放走公子嘉,会加剧赵王迁对内部人的猜忌心理,加速赵国内讧。

不管怎样,有很多赵国人追随赵嘉逃往了代地。邯郸城的守卫力量,也因此被削弱。

赵国公子嘉泽在代地被赵国人拥立为代王,可能是赵国人对前面2代国王的昏庸记忆实在不愿提及。也可能是当时赵国已经损失了2/3的国土,不能够称其为赵国。

从公元前228年到公元前222年,赵国公子嘉积极筹划积累军事力量,结交盟友,准备反攻复国。燕国的太子丹,派遣刺客刺杀秦王,招来了秦国大规模的军事报复。

作为合格的盟友,赵国公子嘉也派遣出了军队,赵国、燕国联军与秦军对阵。结果赵嘉在代地辛辛苦苦积聚起来的军事实力依然挡不住秦军雷霆一击。代王劝说燕王喜,秦军所恨者太子丹,希望他们交出太子丹以全国家。

后来,秦军依次灭掉了魏国、楚国,又准备北上灭燕。秦军将领王贲率领军队在灭掉燕国返回,顺道灭代时,赵嘉带领着赵国最后的几百个战士冲向了秦军。

有说法称,赵嘉被秦军俘虏之后自杀,也有说法称他被俘之后被送到了咸阳,秦始皇怜其壮勇,给了他官职。可是赵嘉却心灰意冷,不久也自杀了。还有说法称,他也被秦王流放到了湖北房山。赵王迁与代王嘉两兄弟六年之后再度重逢,真不知有多少话说,也可能没有什么话说吧。

沙丘之变中,公子章如果政变成功,赵武灵王的结局会是怎样

沙丘之变,是赵武灵王和其子赵惠文王为了夺权而展开的一次宫廷政变。这一次政变之中,公子章被杀,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而赵惠文王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如果反过来,在这一次宫廷政变中,赵惠文王失败,赵武灵王成功了,那么公子章能够如愿登上王位吗?

应该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