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说在某处先有所失,却在另一处终有所得。

实际上,历史也往往是这样。古代那些在官场上成功的人,很少有平步青云,一步登天的,都有过被贬的经历。被贬的这些官员,多半是些正直的官员。这样的官员被贬后,往往能够得到同僚和人民的普遍支持与同情,引起广泛的反响,并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名声和更大的影响力。假以时日,名声响亮的基本又都会被召回朝廷。

比如范仲淹被贬,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为他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比如苏轼被贬,却在黄州赤壁奏响了千古绝唱,前后《赤壁赋》等诗文横空出世,受后人膜拜。等他被贬海南,又为当地人民带去了技术。

我在这里,不是鼓吹贬谪之妙。只是慨叹世事而已。这种因贬抑而成功的规律,深刻契合了道家的思想。
道家思想主张无争,万事顺其自然,因此当他们被贬抑之时,都能毫不犹豫的舍弃已经拥有的权势。淡然去过没有牵挂的赋闲生活,被贬后当然不会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这种顺其自然,宠辱不惊的态度,正是道家以柔克刚智慧的重要体现。

前面我们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识是深刻论证了舍和得的道理。有所失,必有所得。

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后人评其“国家不幸诗家幸”。他虽不善理政,但却极会作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诗句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所以他虽然亡了国,但是却在文学园地颇负盛名。

比如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却让我们对他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同身受。
道家的辩证法思想的智慧就在这里体现,在某个时候,“失”可能并不是“失”,它会变成“得”的重要前提。

但许多人对名利的得失心太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往往为了一时的被贬抑而沮丧,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有一些过激的行为。更有甚者,还有起而反抗者,这些人最终的结局都是郁郁而终,或因为过激的行为,败坏了他们的名声。

记得我第一个供职的单位,就有一个同事因为对领导分工不满,而在厕所等处张贴小字报,甚至手拎炸药包(后经证实是砖头)进到领导办公室威胁领导。如果他不是操之过急,而是耐心等待转机,可能事情就不会这样失控,暂时的失利没有忍住,就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了。这个人失败的原因不在于被贬抑,而在于没有正确对待贬抑。

道家的观点一向是顺规律而行,一切顺其自然。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如果都能懂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道理,或许我们活的会更泰然一些。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到底是什么意思桑榆、东隅分别指什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语出自范晔所著《后汉书.冯异传》。这个成语的主要意思是指“有所失,必有所得”的辩证关系。

冯异是东汉光武的开国大将。其为征西大将军剿灭赤眉,邓禹邓弘不听调遣,兵挫华阴。冯异弃马步行返“回豀阪”,使计大败赤眉于“黾池”。于是刘秀“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豀,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这一段文字说的是,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嘉奖大将军冯异时说的一段话。大意是派你们去攻打败赤眉军,将士们都很卖命,一开始,你们在回溪虽然打了败仗,但你们吃一堑长一智,及时改变策略,最后在渑池一战大胜赤眉军。虽然有失败,但也取得了胜利,所以理应论功行赏。

这是把冯异比作“大鹏鸟”,以“垂翅”喻暂时挫折,用“奋翼”比拟大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则是说“东方不亮西方亮”。

先秦古人,即认为太阳升于东隅,落于桑榆。“东隅”为“早”,“桑榆”谓“晚”。刘秀此语,也有“胜利的喜悦来得太突然”之意,拐着弯儿夸奖冯异。

“东隅”,亦有“屋子东角”之意,但更多用于表示“早晨”或“东方”。

《隋书.许善心传.神雀颂》曰:“李虔僻处西土,陆机少长东隅。”这是说“东方”。

“桑榆”,则喻“日暮”或“晚年”。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诗云:“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乐天”即白居易。他字“乐天”,其实被贬谪后变得愁肠满腹,远没有刘禹锡乐观。刘梦得写此诗时,其与乐天皆人瘦法稀、视弱多病,但其仍不改自信满满的好心态。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成语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也可以说是一个事物同时包含有两面性。

太阳从东方升起,它光芒万丈,熊熊燃烧,但它也有夕阳西下的时候,血色残阳。一东一西,一升一降,一旭日一残阳,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和得,胜与败,取与舍,都是辩证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提醒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看待事物的发展。

用这种方法处理问题就可以让我们在胜利中预料失败,在失败中看到胜利。有时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可能会因此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一定条件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反之亦然。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来看待事情的二面性,要善于把握住好的一面,否则,就有可能向坏的一面转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上大有好处。它告诫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善于把不利变为有利,取得最后的胜利。

世间的万事万物一直在不断运动变化中,我们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舍得观。不要因一时的成功沾沾自喜,也切不可因一时的挫折失败而丧失斗志。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是什么意思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意思是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拼音:shīzhīdōng yú,shōu zhīsāng yú。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近义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造句

他虽然赛场失利,但在大赛中积累了临阵经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租界的文化语境,对于左翼文学现象来说,是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历史安排。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欧阳克也没想到,原本是奔着九阳真经去的,没想到在失去九阳真经的时候,却能得到斗转星移和参合指的藏匿消息。

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来,只要坚强地活下去,在红尘喧嚣中,她就能如花绽放,一路锦绣。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