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蜀汉五虎上将黄忠斩杀的夏侯渊,真实水平到底如何?曹操为何会骂夏侯渊是“白地将军”夏侯渊真得不会打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被蜀汉五虎上将黄忠斩杀的夏侯渊,真实水平到底如何

既然说五虎上将,那就是《三国演义》了,演义里夏侯渊的水平应该和张郃等人相当,比五虎上将差不少。

夏侯渊自曹操起兵讨董卓时期就和哥哥夏侯惇一起投奔曹操,也是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早年夏侯渊没有太多表现机会,都是跟着夏侯惇混。第一次出马交手是在濮阳之战,和许褚、典韦等人围攻吕布,并将他击败。

夏侯渊第一次单独出战则是穰山之战。当时夏侯渊奉曹操之命去劫刘备的粮道。他虽然成功的杀死了龚都,劫粮成功,不过被赶来的张飞“奋力”击败。

此后在马超反西凉时,夏侯渊以伏兵计斩杀了韩遂的部将成宜。后来又出马迎战马超,结果没打几个回合曹操出来,马超扔下夏侯渊去追杀曹操,曹军大败而走。

曹操平定汉中之战时,夏侯渊先是三合杀死了杨任的部将昌奇,接着和杨任大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最后以拖刀计将杨任斩杀。此后夏侯渊又和张郃、徐晃、许褚等人车轮大战庞德,未能击败对方。

定军山之战时,夏侯渊曾经活捉了黄忠部将陈式,又和黄忠斗了二十合战平,最后被黄忠突袭杀死。

从上可见,夏侯渊在单挑中战败一次,杀死敌将四人,活捉一人,两次没有来得及分出胜负。夏侯渊不敌张飞,肯定比张飞武艺要差。

这也可以从夏侯渊和杨任之战证明。夏侯渊用拖刀计才斩杀了杨任,显然是正面交手一时无法击败杨任。而在和夏侯渊交手前,杨任和杨昂曾经联手对战许褚,结果却是不能当许褚之勇,败下阵去。杨任和杨昂联手都打不过许褚,单枪匹马却可以和夏侯渊打平。夏侯渊比许褚也要差这一筹。

所以综合看,夏侯渊的武艺水平大致和夏侯惇、张郃等人相当,属于一流水平,比五虎上将这样的超一流武将要差一些。

曹操为何会骂夏侯渊是“白地将军”夏侯渊真得不会打仗吗

谢谢邀请。

“白地将军”并非是曹操原创。曹操说的是:夏侯渊原本不会用兵,军中呼他是“白地将军”,做督帅的人,就不应该亲自作战,何况修补鹿角呢?

后人对曹操的话理解有误差。

先说前半句,夏侯渊不善兵。大家普遍认为是对夏侯渊能力的否定。

结合当时人说话的特点,这种说法主要是评判一次指挥上的问题,而非针对某个人的能力。对事不对人。

比如,曹丕曾说刘备不知兵,连营几百里去打东吴。难道曹丕认为刘备不知兵吗?他两位夏侯叔叔都被刘备打出翔,他爸在汉中不也败了?所以,应该是指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表现。

同样,司马懿评价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朱桓说曹仁在南征时,都有类似不知兵的说法。

显然,都是指具体某次战役指挥中的表现,而非指对方无能。

曹操的话,若指夏侯渊本人能力,早知道夏侯渊“原本就不会用兵”,那又是谁放夏侯渊在汉中打刘备的呢?

夏侯渊随曹公征战一生。知兵与否,曹公固知。

事实上,曹操本人曾肉麻地评价夏侯渊“虎步关右”、“所向无前”,说“吾与尔不若也”。这些难道是对不知兵者的评价?

至于军中所呼的“白地将军”,我认为是一语双关。这一语双关之下,蕴含的信息量极大!

白地将军,第一个意思是:夏侯渊在人口已经迁出的汉中作战

白地,有”没有庄稼的田地“、”没有房子的空地“的意思。

在曹操平定张鲁后,就开始将汉中人口迁出。迁出规模巨大,汉中几乎成了无人居住的地带!

这也意味着,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都没有办法在汉中进行大规模的持续作战!

因此,当刘备开始夺取汉中时,双方主要交战的地区是在汉中外围。张飞、马超进攻下辩,威胁凉州方向的补给线,曹操让曹洪、曹休迎战;陈式进攻马鸣阁道,威胁东面的补给线,被名将徐晃击败。

汉中之战早期,刘备一直试图在外围作文章。

这些作战如果刘备取胜,虽然不能”切断“汉中曹军的补给线,但是可以大大降低补给效率,造成夏侯渊军补给不足,陷入困境!

因此,这也解释了为何,地图上看起来人人都知道的重地汉中。在曹操退军后,只留下夏侯渊不足五万人驻守。因为,全靠外面运粮进来,真心养不起大军。

诸葛亮北伐有多困难,曹军支援汉中就有多困难

后来,曹操亲自来攻打汉中,准备了一年半,打了两个月就退了。也是因为打不起!这还不算,当时,为了支撑汉中前线,从宛等地区调人徭役,引发了孙狼等人的起义,诱发了后来关羽攻打襄樊的大战。

白地将军的第一层意思,曹操应该有表达对夏侯渊艰难作战任务的理解。

恃勇而进,身自搏战,是第二个白地将军的意思

白地,意思是身边没有人。白地将军,意思就是不管身边带多少人,都仿佛没带人,喜欢自己冲在最危险的位置。

夏侯渊历来勇武靠前。但是,在平地战中,视野宽阔,风险可控。可是,到了山地战中,树林茂密,敌军在眼前你都未必知道!指挥位置不当,分分钟被秒!

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就是如此,由于无法判断当面敌军实力,错叛形势,分兵支援张颌。又在战况复杂时,亲自修鹿角,鼓励士气,结果主将死于乱军。

这些都显示出夏侯渊对山地作战不适应。由于无法判明敌军形势,仿佛新手开车,过于聚集注意为于一个局部,结果一不留神就造成“车祸现场”。

刘备击败夏侯渊后,事实上汉中大局已定。刘备说:”即使曹公亲来,也无能为也“。

事实也是如此。曹操准备打汉中,准备了一年半,打了几个月就退了!因为打不起,夏侯渊失败后,刘备军尽得汉中地利,曹操军速攻不成,消耗战又打不起。

这还不算,为了支持汉中前线,曹操在南阳等地广泛征发徭役、民夫,结果引发了宛城太守侯音造反、农民孙狼起义,他们尊奉关羽,引发了关羽对襄樊的征伐!

汉中之战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关羽的襄樊之战,曹操集团进入到最困难的时刻。

夏侯渊跟随曹操征战多年,战绩卓著,自然是一员良将。

可是,夏侯渊与曹仁等人一样,此时都是方面军司令。作为方面军司令,不慎战死,引发局势迅速恶化。

因此,白地将军的第二个意思,是指夏侯渊指挥风格过于恃勇,连鹿角都自己去修。

但是,我认为曹操并非如很多人说的,怒骂夏侯渊的意思。这大约是因为”白“字在现代被大家产生各种不好联想的缘故吧,呵呵,古代,白字可没那么多意思。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任势。——孙子兵法

曹操何许人?他从来不苛责部下。即使是于禁投降,也只是感叹一声而已。曹袁大战时,暗通袁绍的书信,不也付之一炬吗?

夏侯渊跟曹操打了一辈子仗,曹操自然非常了解夏侯渊能力。假如是责骂夏侯渊能力,那不是骂自己吗?跟了你几十年的人,你不知道人家能力吗?

夏侯渊追随曹操征战一生,功勋卓著,自然是一员良将。

曹操,或许会质疑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的指挥问题,但是,却不可能质疑夏侯渊的能力!

身先士卒是当时曹军大将的普遍作风,曹操借此告诫诸将。

不止夏侯渊,当时曹军许多大将都有过于勇猛的习惯,曹操借此告诫诸将。

江陵之战中,面对乘胜追击的周瑜军,曹军士气低迷。曹仁亲自带少数人出战,往来自如,赢得了“将军真天人也”的赞誉,军心安定。于是,就有了坚守江陵消耗敌军后撤退,稳定荆州局势。假如曹仁当时挂了呢?不也“白地”了?

张辽等大将,都有恃勇而前的习惯

合肥之战中,面对来势汹汹的孙权大军,合肥岌岌可危。张辽带勇士冲击东吴大军,往来自如,赢得了“止啼将军”的美誉,东吴气沮。于是,就有了淮南战线的稳定。假如,张辽冲阵时挂了呢?事实上,很早以前,曹操也批评过张辽孤身劝降昌稀的行为“非大将当为也”。

这是我对“白地将军”的看法,请大家批评。

曹魏宗亲八虎骑各有一个副将,个个都是名将,他们都是谁

曹魏大将很多,其中最顶端是曹魏宗亲八虎骑,他们分别是独眼将军夏侯惇、虎步关右夏侯渊、有天人之称的曹仁、虎豹骑统领者曹纯、精忠救主的曹洪 、千里驹曹休、入为腹心出当爪牙的夏侯尚、抗蜀名将曹真。

这八员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