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节有什么风俗(古代中秋节有什么活动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古代中秋节有什么活动

古代中秋节有什么活动

古代中秋节有什么活动,中秋节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它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古代起人们就很注重中秋节,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古代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古代中秋节有什么活动。

古代中秋节有什么活动1

1、祭月

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它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是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中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2、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吃月饼

中秋节最广的传统风俗就是中秋节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4、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中秋燃灯的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饮桂花酒

在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之说,中秋佳节,民间自古有饮桂花酒的习俗。中秋之夜,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6、观潮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最早兴起在汉代。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越来越流行,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到达了顶峰。所以,除了中秋赏月之外,观潮可是中秋时节,最盛大隆重的事。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7、烧塔

烧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中秋烧塔相对于一般中秋活动而言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是稻谷节节饱满,家里红红火火,亲朋平平安安的象征,寄托了南方许多人几千年来的审美情趣。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的含义。

古代中秋节有什么活动2

一、观潮

中秋节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正式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以《宋史》记载,却是要在宋太宗在位时。自此以后,宋王朝的中秋佳节,也是年年火爆。《梦梁录》里形容说,每年中秋节时,汴京城的王孙公子们,纷纷登高赏月,且大排宴席纵酒高歌。就连京城里的穷人百姓家,哪怕典卖家当,也要在中秋夜热闹一场。京城商业区的夜市,更要折腾到五更天时。但要论宋代中秋节最火爆的活动,却当属江南地区的“观潮”。

二、吃螃蟹,炒田螺,品糍粑

中秋节的知名美食,当然是月饼,但放在中秋节历史上,却不止有月饼。

比如一样比月饼还老资格的美食,就是螃蟹。秋日吃蟹的习俗,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大热,唐宋年间的中秋节里,螃蟹也是江南大地的佳品。比如大词人陆游,就有过“秋风萧萧吹鬓丝,蟹螯正可左手持”的逍遥中秋生活。明清年间商品经济发达,南方的各式螃蟹,中秋时也出现在北京的集市上。有钱人家常在中秋时办“蟹宴”。明代的宫廷里还有热闹“蟹会”,连太监宫女们都是“五六成群,攒坐共食”。螃蟹宴,就是明朝宫廷里的“团圆饭”。

三、燃灯

比起震撼的“观潮”来,另一个人工制造的古代中秋大活动,就是燃灯。

中秋时为何要燃灯?最普遍的说法是,就是为了“助月色”,点起明亮的灯火,给皎洁的月光助把力。北宋都城汴京的中秋燃灯,就是绚丽场面:汴京家家户户的百姓们,把各种荷花形的灯放在汴水上,大小店铺门口,也悬挂着形状各异的明灯。北宋皇宫的大小花灯,更是璀璨无比。每年中秋佳节时,大宋的都城,就是这样亮如白昼。

古代中秋节有哪些风俗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能做点啥?其实,作为古人过中秋比我们有仪式感多了,比如祭月、观潮、猜谜、赏桂花饮桂酒、竖中秋、耍禄仔、舞火龙、玩兔爷等~

1、祭月:

古人对于月亮总是有不一般的情感,比如诗中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更有大家熟读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为何那一点点乡愁总是落在月亮身上呢?

这是因为古人在中秋节当天会准备瓜果月饼等祭品,在月下对月神许愿,可以祈求福佑、家人团圆平安。甚至由此衍生了赏月、追月的活动,都是因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愿望。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也会相约三五友人去观潮,甚至直到现在观潮这个习惯也依然被当地人保留着,钱塘江大潮盛景往往也在八月十五前后。不仅当地人,外地人也会慕名前往,但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观潮是贺中秋的习俗之一呢?

钱塘江观潮盛景

3、猜谜:

猜谜准确来讲并不是中秋节独有的习俗,但猜谜和古人认为值得大肆庆祝的节日逃不开,这也证明了中秋节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

猜谜虽说是习俗,但其实也是古人为了男欢女爱而发明的一种文雅的谈恋爱的方式。中秋节当天的长街上会挂满写着谜语的灯笼,参加的人往往都是年轻男女,通过猜谜来展现自己,有的人找到了爱情,甚至有的人因为猜谜的惊艳表现一举成名,比如爱吃猪肉的那位~

4、赏桂花饮桂酒:

桂花一开香飘千里,在香气的萦绕与节日的加成下,赏桂花饮桂酒简直就是放松舒缓的美事,可桂花的妙用可不止这些!

因桂花药用有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的功效,古人认为饮桂花酒可以有长寿的功效,女人饮用则能美肤养颜,并且由于桂花性温,用桂花泡水有减缓痛经的功效呢~

5、竖中秋:

竖中秋其实为“树中秋”,小孩子在家乡的协助下,做自己喜欢样式的花灯,点燃后竖立在高杆上,孩子们之间会因为谁挂得高而产生比赛竞争,灯火熠熠下是家人团聚的身影。

6、耍禄仔:

说起耍禄仔让人不得不怀疑万圣节不会有偷偷借鉴我们吧?

古时会用柚子壳刻花,中间放蜡烛或者灯油,小孩子们提着灯成群结队的沿街而行,一边唱着“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玩得尽兴了,再回家吃月饼。

7、舞火龙:

舞火龙作为一个北方人是从来没见过,这种庆祝方式主要在香港被一直沿用,铜锣湾大坑地区会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大会,火龙可长达70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龙身,整个热闹的场面让人非常震撼。

8、玩兔爷

大约在明末流行起来了中秋玩兔爷,主要流行在北京。传说北京城闹瘟疫,几乎全城都得了,嫦娥便派了玉兔去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挨家挨户地走,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