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权知变是什么意思(包拯是开封府尹还是权知开封府两者又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包拯是开封府尹还是权知开封府两者又有什么区别

开封有个包青天!虽然包拯一辈子担任过很多的职务,有很多的头衔,想什么枢密院副使、三司使、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什么的,但没一个比“开封府尹”更有名气。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包拯作为开封府的一把手,坐在公堂之上,头顶是“明镜高悬”,一声惊堂木响,堂下之人吓得抖似筛糠。

然而实际上,包拯从来没做过什么开封府尹,他真正担任的职位叫“权知开封府”。

不仅如此,历史上真正的包拯,也并没有像电视剧与戏曲当中那样,断案、审理、判决一条龙包揽到底,宋朝时期的司法刑法分工明确,包拯的权责是非常有限的。

所谓开封府尹,指的是开封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古代的时候,县的当家人叫做县令,郡的当家人叫做郡守,州的当家人叫州牧、刺史、知州,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字。

府也是古代的一种区划单位,通常府的当家人叫做知府,不过有些地方是例外的。

宋朝定都在汴梁,而汴梁属于开封府的范围,就好像明朝的时候,南京在应天府的范围内,北京在顺天府的范围内,开封府作为京都所在,自然不是其他的府能比的。

北宋除了汴梁,还有应天府南京,在商丘,河南府西京洛阳,以及大名府北京大名。

开封府是京都重地,而府尹在古代是都城所在地与陪都所在的最高长官的名字,比如唐朝长安外围有京兆尹,开封府尹,自然也就是北宋首都的一把手,地位非常高。

汴梁这个地方,在唐朝的时候只不过是个节度使的所在地并不起眼,但是后来因为运河阻塞改道与内河漕运兴起,洛阳衰败,汴梁作为新的航运中心迅速崛起。

五代十国的时候,五代大多将都城定在汴梁,开封府在那时候也就诞生了。

因为开封府尹的位置非常重要,所以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往往都是皇帝的心腹,而后来形成了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将开封府尹授予储君来做。

五代与北宋初期,亲王爵位加上开封府尹的职位,是储君的标准配置,周世宗柴荣就做过。

开封府尹拥有很高的权限,几乎开封府之内的大事小情都归其负责,并且可以干涉插手京城范围内的刑事诉讼,开封府范围之内,许多的案件都需要开封府来办理。

在电视剧《知否》当中,皇帝就曾让开封府与大理寺一起审理案件,而汴梁城内发生了什么大的案件,也都是先去找开封府击鼓诉讼。

京都之内王公贵族遍地,所以开封府尹必须地位卓越,而且能力也是要一流的才行。

但是因为五代与北宋前期,储君担任开封府尹的惯例,在古代避讳制度之下,后来再将开封府尹的职位授予寻常人也就变得不合适了,因此诞生了权知开封府。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做过中书令,因此唐代中书省通常没有中书令,都是中书侍郎管事。

宋朝时期的开封府尹通常由亲王兼任,他们不管事情,原本开封府尹做的事情,由权知开封府实际负责,如此一来,权知开封府成为了实际上开封府的管理者。

宋朝担任过权知开封府的名臣比比皆是,除了最出名的包拯,像是吕夷简、寇准、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全都担任过权知开封府的职位。

而像是宋真宗等皇子,他们还没有登基的时候,也做过开封府尹。

宋朝所有担任过权知开封府的人员当中,有超过四成最终做到了宰辅的地位,再怎么不济,通常也都进入三司、中书门下省与六部等关键部门,地位非常高。

对于皇族子弟而言,后来兼任开封府尹的也未必是储君,可也不可小觑。

宋朝的时候,如果能够成为开封府尹的宗室子弟,必然受到皇帝的高度器重,而担任权知开封府的人,往往也都是宰辅之才,得到皇帝的高度信任才能出任。

宋朝,开封府尹并非常设职位,而“权”在当时是暂时代理的意思,并非正式任命。

能够担任开封府尹的都是贵重宗亲,他们自然不可能真去坐堂,所以真正做活的还是权知开封府,也就是说,开封府尹是荣誉头衔,权知开封府才是实际岗位。

有意思的是,宋朝做权知开封府的,几乎也都是兼职,比如寇准做权知开封府时实际上是刑部侍郎,吕夷简是刑部郎中,范仲淹是天章阁待制,欧阳修是翰林学士。

包拯做权知开封府时,实际上还做着正三品右司郎中,掌管兵、刑、工三部三司。

因为权知开封府作为开封府一把手成为了一种惯例,所以习惯上也称其为府尹,而且做这个职位的权势都不小,有足够的实力管辖约束京城贵戚,尤其包拯这样刚正不阿的人。

知常达变是什么意思

知常达变概念的意思:“知常达变”是指在认识事物时通过对一般规律的掌握,进而理解事物的特殊性,从而达到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常”指辩证的常规性思维方式,即常规常法,属逻辑思维的范畴。“变”指辩证的变法性思维,其实质是指辩证思路、方法、内容诸方面的无序性、非规律性,书辨证思维的范畴。“知常达变”的常变思维一般是中医辨证思维的基本特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