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道的经典名句(什么是为师之道,何谓师德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什么是为师之道,何谓师德

为师之道;就是答疑解惑,把自己平生所学,一点不留的传受给学生。何为师德;为人师表,严律自己,举止得当,谨言慎行。

谈谈孔子是如何论述为师之道的,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孔子的教学之道,有两个要点,一是因材施教,二是重视启发。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孔子在这方面做出了典范。子路问他,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有父亲和兄长(可供咨询),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也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听到就去做吧。公西华不解,孔子解释,冉有平时做事退缩,我这样回答他,可以推进他一把,使他遇事能够放下包袱;而子路一向敢作敢为,常常不够慎重,我这样回答,可以让他遇事冷静些。同样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是由于基础不牢,有的是由于答题技巧缺失,有的可能只是临场慌张心态不稳;同样是上课走思,有的学生是由于没有预习,有的是由于不够专心,有的却可能是由于思维过于活跃。教师只有了解并认清每个学生的特质,才能使一切德育与智育、大锅与小灶、谆谆教诲与耳提面命发挥实效。

注重启发。《论语》里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也就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就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对于某个问题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因为同样一个问题,老师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和学生在老师诱导启发下自己独立得出答案,其意义与效果是绝然不同的。孔子从不搞填鸭式教学,而是常常抓住最佳时机,点到即止。孔子最喜爱的学生颜回在赞美自己的老师时也说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他是说,孔子最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只有教师循循善诱,学生才能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积蓄起学习的能力与信心。这种启发式教学,本质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与对其求知人格的尊重。这份保护与尊重,是教师的天职所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